我要投稿
最近天气转凉,越来越多街坊开始关心秋冬进补的话题。在广州,"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老火靓汤是我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诊室里,也经常听到高尿酸患者的担忧:“我知道喝汤容易尿酸高,可天冷了,不喝一碗热汤,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确实,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挑战。赵代鑫主任医师表示,我想特别提醒大家:长期的高尿酸不仅可能诱发关节剧痛,还会默默损害肾脏功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就要彻底告别秋冬的老火靓汤呢?答案是否定的!今天,赵医生就为大家支上几招,教您如何科学饮汤,既暖身暖心,又守住尿酸防线。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要了解问题的根源。汤中的高嘌呤物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肉类海鲜:久煮后释放大量嘌呤。
●内脏食材:如猪肝等动物内脏嘌呤含量极高。
●长时间熬煮:嘌呤易溶于水,熬煮时间越长,汤中嘌呤浓度越高。
妙招一:选对食材是基础
"少吃红肉,多选白肉"
○推荐食材:鸡肉、鸭肉(去皮)等禽类。
○限量食材:牛肉、羊肉等红肉。
○尽量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特别是虾、蟹、贝类)。
"素汤也美味"
○蔬菜汤:番茄蛋花汤、紫菜汤等嘌呤含量低。
○菌菇类:虽然味道鲜美,但嘌呤含量较高,需适量。
妙招二:改变煲汤习惯
"控制时间,不宜过久"
○建议煲汤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
○避免"老火靓汤"(熬煮4-6小时以上)。
"先焯水,后煲汤"
○肉类煲汤前先焯水,可去除部分嘌呤。
○焯水后倒掉第一遍水,再用新水煲汤。
妙招三:合理搭配饮用
"喝汤有度,不宜过量"
○每次饮汤以一碗为度(约200-250ml)。
○每周饮老火汤不超过3次。
“营养都在汤里”是误区
○虽然肉中的大量嘌呤和脂肪已溶入汤中,但蛋白质、铁等核心营养仍大部分保留在肉里。
○可以适量吃汤料,避免摄入过多浓汤。
妙招四:选择合适的饮汤时间
"中午饮汤优于晚上"
○白天人体新陈代谢较快,更利于尿酸排泄。
○晚上饮汤会增加夜间尿酸升高的风险。
妙招五:搭配促尿酸排泄食物
"多喝水,促排泄"
○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帮助尿酸从尿液排出。
○淡茶、苏打水(无糖)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吃蔬果,碱化尿液"
○大部分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有助于尿酸溶解排泄。
○特别推荐:黄瓜、西兰花、香蕉等。
妙招六:药食同源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智慧,认为许多食物本身也具有药材的属性。针对高尿酸,中医常从“清热、利湿、健脾、补肾”入手,帮助身体更好地代谢和排泄浊邪(可理解为尿酸等代谢废物)。在煲汤时巧妙加入一些食材,既能提升风味,又能辅助养生。
“推荐几款降酸好食材”
○土茯苓:这是广东人家煲汤的“老搭档”,中医认为它们有很好的祛湿泄浊、通利关节的功效,正是应对湿浊滞留所致高尿酸和关节不适的良品。煲汤时加入15-30克土茯苓,汤味回甘,功效显著。
○薏苡仁(薏米):众所周知的健脾渗湿食材,能促进水湿运化,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帮助尿酸排泄。用薏米与冬瓜、瘦肉同煲,清淡又利湿。
○玉米须:千万别扔掉!玉米须是名副其实的“宝贝”,利尿消肿效果极佳,能有效增加尿量,为尿酸排泄打开通路。用新鲜玉米连须一起煲汤,或单用玉米须煮水代茶饮,简单有效。
“一款药膳汤方”
土茯苓薏米淮山汤
○食材:淮山药300克,生薏米50克,土茯苓(干品)20克,瘦肉200克,生姜2片。
○做法:瘦肉焯水,薏米、土茯苓洗净浸泡30分钟。山药去皮切块。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煲1-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健脾祛湿、利尿消肿,性质平和,非常适合痰湿体质或尿酸偏高者在秋冬季节平补饮用。
虽然上述妙招对大多数人适用,但以下人群需更加谨慎:
✔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
✔肾功能不全者。
✔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您属于以上情况,建议在饮汤前咨询专科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温馨提示
健康饮食不是要我们完全放弃传统美食,而是学会更科学地享用。秋冬进补固然重要,但保护肾脏、预防高尿酸同样不可忽视。
在这个秋冬季节,让我们既享受老火汤带来的温暖,又保持身体的健康。希望这些小妙招能帮助您找到饮食的平衡点,安心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健康小贴士:如果您有高尿酸的困扰,或者担心自己的肾脏健康,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尿酸和肾功能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