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文|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富精雷
睡眠障碍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较为普遍的健康问题。对此,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周延龙指出,睡眠问题不仅是常见的生理失调现象,更反映出人体“阳不入阴”的内在状态,需要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进行系统调理。
长期失眠影响全身健康
周延龙指出,睡眠问题若长期持续,会遵循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的发展规律,逐步影响全身机能。周延龙医师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影响气血与精神状态
失眠初期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暗沉、黑眼圈是气血不足的反映;精神不集中、频繁打哈欠是精力不济的表现。这个阶段常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症状。
中期:波及脏腑功能
若未及时调理,会影响脏腑正常功能。
影响肝脏: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
影响脾脏:导致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稀。
影响肾脏: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
影响心脏:出现心慌胸闷、心烦不安。
后期:全身机能紊乱
长期不干预会导致阴阳失调,出现既怕冷又发热、既疲劳又烦躁的复杂症状。此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伤口愈合缓慢,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顺时而眠 以养阴阳
《黄帝内经》提出“人之阴阳,与天地同纪”,指出睡眠应与自然节律相协调。周延龙解释,人体阳气在白天活跃于体表,夜晚则需内敛归藏,这一过程失调易导致“阳不入阴”。从中医经络理论来看,晚上9~11点为亥时,属三焦经当令,此时入睡有助于全身气机调达;夜间11点~凌晨1点为子时,胆经气血最旺;凌晨1~3点为丑时,肝经功能活跃。他强调,保持这几个时段的深度睡眠,对肝血代谢与胆气疏泄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晚上9点~凌晨3点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免疫功能较为活跃,细胞修复加速,与中医“人卧血归于肝”的理论相契合。研究显示,规律作息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工作效率和情绪稳定性。
周延龙进一步指出,预防睡眠问题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节律。人体生物钟与自然光暗周期同步,违背此规律易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建立个性化睡眠方案应综合考虑年龄、体质与季节变化,例如老年人宜早睡早起,青少年可适当晚起,春季稍晚睡早起,冬季则应早睡晚起。
在睡眠环境方面,他建议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提升睡眠效率。同时应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建议睡前2小时停用手机、电脑等,改为阅读纸质书或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周延龙总结,通过科学作息、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并结合情志调节与中医药调理,有助于全面提升睡眠质量,这也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具体实践。
中医调理注重五法协同
针对现代人常见睡眠问题,周延龙提出“五位一体”的综合调理方案。
穴位按摩法:常选涌泉穴、神门穴、安眠穴等穴,每穴睡前按压3~5分钟,有助缩短入睡时间。
饮食调养法:需因人而异,肝火旺盛者可饮菊花枸杞茶,心脾两虚者适合龙眼红枣粥,痰热扰心型则推荐陈皮竹茹汤。
导引安神法:包括鸣天鼓、揉腹部、搓后背等,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情志调节法:午间闭目静坐15分钟,睡前腹式深呼吸5~10分钟,均可平心静志,改善睡眠质量。
外治辅助法:包含中药足浴、药枕等,如足浴水温建议40~45℃,持续15~20分钟。
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袁翠林
许多人饱受入睡困难、心烦燥热、凌晨早醒等失眠问题困扰。从中医角度看,这常与“阴血亏虚”有关。阴血具有濡养、镇静作用,当阴血不足时,易产生虚火,扰动心神导致失眠。现代人长期熬夜、思虑过度、久视屏幕,都会耗伤阴血。
以下推荐滋养阴血的食疗方法,通常需要连续使用1~3个月方能见效。在此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耗伤阴血的因素。若失眠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
助眠食材推荐
酸枣仁
性平,味甘酸,归心、肝经。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兼有敛汗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心肝阴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可研末冲服或煮粥,常用量为10~15克。
百合
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功能清心安神、养阴润肺。对阴虚内热所致的精神恍惚、失眠多梦效果显著。鲜品可用30~50克,干品15~20克,适宜与银耳、莲子同煮。
龙眼肉
性温,味甘,归心、脾经。具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每日用量以10~15克为宜,可泡水或煮粥。
食疗方推荐
酸枣仁百合粥
组成:炒酸枣仁15克,百合30克,粳米100克。
制法:酸枣仁水煎取汁,加入百合、粳米煮粥。
功效:养阴清热,除烦安眠。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口干咽燥。
桑葚龙眼茶
组成:桑葚10克,龙眼肉10克,枸杞子10克。
制法: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安神。适用于肝肾阴虚型失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
百合莲子银耳羹
组成:百合20克,莲子15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制法:银耳泡发后撕小块,与百合、莲子同煮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热扰神所致的失眠,伴干咳、心悸者。
以眠为补 睡出好卵巢
文|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陈弦
据中医养生理论,卵巢与睡眠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中医认为,睡眠质量不佳会耗伤精血,影响胞宫(子宫)与卵巢的滋养,长期如此可能对月经及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反过来,卵巢功能不足也可导致阴血亏虚、心神失养,进而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醒等睡眠问题。因此,在养生中需重视二者共调,通过改善睡眠以养护卵巢,并通过滋肾填精、宁心安神以助眠,形成良性循环。
遵循中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的理念,居家调理卵巢功能需顺应自然规律,综合运用作息、饮食、情志、运动等多种方法,以达到心肾同调、阴阳平衡的目的。
规律作息以潜阳养阴
夜间睡眠是人体阴阳交接、精气内敛的关键时刻。应力求在子时(23:00~1:00)前进入睡眠状态,因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潜藏,高质量的睡眠最利于滋养肾阴,修复机体。
具体方法
营造宁神环境: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扰神。卧室宜使用遮光窗帘,保持黑暗与安静,室温以18~22℃为宜。
引血下行助眠:睡前可用艾叶煮水泡脚,水温微烫,浸至身体微微出汗,有助于引火归元,温暖下焦。
调息静心敛神:采取“吸气四秒、屏息七秒、呼气八秒”的呼吸法,重复数次,能使亢奋的神经逐渐平静,顺利进入睡眠。
饮食调养以补肾填精
饮食当以滋养肾精、调和冲任为要,避免辛辣厚味,以免耗伤阴液。
食疗建议
益精养血食材:每日可食核桃、黑芝麻一把,以其油脂润燥,维生素E护养胞宫。每周饮用豆浆数次,借助大豆异黄酮平和调节身体机能。平日可酌饮玫瑰花、合欢花与红枣共泡之代茶饮,有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之效。
清润养阴之品:多食深色蔬果,如蓝莓、紫甘蓝,以其色黑入肾,质润养阴,能清解体内郁热。
膳食搭配示例:早餐可选山药小米粥,佐以枸杞,健脾益肾;晚餐可选清蒸鲈鱼配西兰花,补充优质蛋白与纤维。切记睡前2小时勿再进食,以安脾胃,保睡眠。
情志舒畅以疏肝解郁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会直接影响冲任气血,进而波及卵巢。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
疏解方法
穴位按摩:晨起可按揉太冲穴,以拇指顺时针轻揉3分钟,能有效疏解肝气,缓解郁结。
散步调神:每日于户外散步至少15分钟,有助于放松身心,流通气血。
适度运动以流通气血
运动能改善盆腔循环,调和气血,但需遵循“形劳而不倦”的原则。应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同时防止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气血。
推荐方式
传统功法:可练习八段锦,着重“两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招式,每周3次,每次约10分钟,以宣通气血,引火下行。
温和有氧:慢跑、体操、舞蹈等皆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
舒展瑜伽:练习猫牛式、婴儿式等体式,能放松盆腔,增加局部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