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食疗 我要投稿
三伏天养生,推荐这首经典古方食疗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 2025-08-08 [健康] [中医食疗]
进入中伏,天气依旧是湿热交蒸,高温和暴雨交替,空调几乎不敢停歇,一关掉就像进了火炉,屋里闷热难忍;稍微在外面走一会儿,马上就汗如雨下。

汗出多了,津液亏了,人就容易口干舌燥、特别累、没精神,甚至心慌头晕。但喝水不等于补津液,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既能清热祛湿又能快速补充津液的方法,建议大家可以用起来。

 

三伏天的炎热不仅仅是外部温度的升高,更伴随着一种内外失衡的状态。

 

三伏天阳气外浮,而体内的阳气却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了“外热内虚”的状态。加之高温天气出汗过多,容易伤津液、耗气血,这个时候,人体容易出现口渴、心烦、燥热等问题,也更容易疲惫、没精神。

 

《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的关键在于:不仅要顺应天时,还要保持体内阳气的充盈,特别是要防止因大汗淋漓而导致阳气的过度消耗。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津液

 

那么,既能清湿毒热毒,又能快速补充津液的方法,推荐这段时间可以喝一喝“豆子水”。

 

 

  • 01
  •  经典三豆饮 
  •  专解盛夏之湿毒热毒 

 

俗话说:“夏吃豆,胜吃肉”。

 

大家熟知的“扁鹊三豆饮”,就很适合在盛夏湿热的天气用上。

 

扁鹊三豆饮,顾名思义,这个方子由扁鹊所创。扁鹊乃战国时期名医,所以此方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后收录于元代危亦林编撰的名著《世医得效方》:“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半两,上药淘净,用水煮熟,每日空腹时任意服。”

 

据《本草纲目》记载:扁鹊三豆饮“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

 

三豆饮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组成,其中:

 

✔ 绿豆清热解毒,是夏天解暑的常用食材,《本草汇言》记载绿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赤小豆能利水消肿,除湿热。

 

✔ 黑豆能滋补肾水,水克火,让身体滋润起来,以浇灭体内的火热之气。《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黑豆:“补脾肾,行水调营,祛风邪,善解诸毒。”

 

✔ 甘草起到调和的作用,使得清中有补,祛邪的同时不伤正气。《食疗本草》还特别讲到:黑豆“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

 

三豆合力,煮出来的水味道清淡平和,而淡渗利湿,能温和地通利小便帮助身体把多余的水湿排出去。因此,三豆饮不仅能解大暑天的热毒,还能祛湿。尤其适合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皮肤出油长痘和疹子、或有水肿现象的人。夏季中暑、口腔溃疡、上火嗓子疼等热毒积聚的情况也能缓解。

 

‖ 食疗方推荐

 

经典三豆饮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50克,甘草3克。(2-3人份)

 

做法:三豆洗净泡发,与甘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不用煮至开花。因豆子不好消化,只喝汤不吃豆。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利水。

 

 

 

  • 02
  •  引火归元,急补津液 
  •  喝乌梅三豆饮 

 

如果是体质偏阴虚,暑热天又出汗多,出现了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口干舌燥、心烦、上火长痘、体虚无力、晚上睡不好等情况,可以在三豆的基础上再加一两个乌梅和少许冰糖,做成养阴生津的乌梅三豆饮

 

《本草经疏》载:“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乌梅的酸,能把体内乱窜的虚火收敛归位;还能补足被消耗的津液。再搭配上冰糖的甘,能“酸甘化阴”,在补的同时还能帮助身体恢复产生津液的能力。

 

‖ 食疗方推荐

 

 

乌梅三豆饮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乌梅2颗,冰糖适量。(1-2人份)

 

做法:三豆洗净泡发,将三豆和乌梅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分两次煮,第一次煮20分钟,倒出汁水,再加适量水继续煮2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养阴生津。

 

这里要提醒大家,不管是三豆饮还是乌梅三豆饮,最好当天现煮现喝,不要过夜,以保药气轻清。因豆子不好消化,且都没有久煮,只喝汤,不吃渣。■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