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气血浮于体表,但频繁出入空调冷热环境、贪食过量生冷瓜果饮品,会导致皮肤腠理大开,寒湿之邪乘虚直入脏腑。尤其对于有 “脾胃虚寒、怕冷畏风、关节酸痛” 等问题的人来说,更易出现胸闷腹胀、腹泻清稀、头痛畏寒、关节僵硬、手脚冰凉甚至旧病复发。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苏国阳表示,此时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巧用食疗温通祛寒,能有效减轻或预防冬季旧疾。
温补为要,扶助阳气。
核心在于温养脾肾阳气,以阳气之力驱散内寒。选择性质温热的食材是关键。
严忌寒凉,固护脾胃。
天热时尤需慎食生冷,如冰镇饮品、寒性水果。冰箱取出的食物务必放置常温或加热后再食,以防寒邪直中、损伤脾阳。
辛开苦降,温和发散。
巧用生姜、葱蒜、花椒、小茴香、桂皮等辛温调料,既能发散寒气、温通经络,又可避免纯温补导致上火。适量苦味食材如莲子芯、苦瓜,可清心火、助消化,调和温补。
驱寒暖阳茶饮方
参杞姜枣茶
做法:取党参片10克、枸杞子15克、去核红枣6枚、带皮生姜3-5片,沸水焖泡代茶饮。
功效:温中补气生津。
适宜人群:适合气血不足、畏寒疲劳者。
双花陈皮饮
做法:干桂花2克、玫瑰花3-4朵、陈皮丝5克,沸水冲泡,可酌加少量红糖。
功效:理气温中解郁。
适宜人群:适合脾胃虚寒气郁者。
黄芪暖阳茶
做法:炙黄芪片15克、桂枝10克、生姜3片、掰开大枣3枚,加水微火煎煮15分钟,代茶饮。
功效:固表通阳御外寒。
适宜人群:适合阳虚易感风寒者。
家常温补热菜方
花椒芽炒蛋
做法:取鲜嫩花椒芽50克、鸡蛋2-3个(喜香可加虾皮5克),花椒芽切段与蛋液混合翻炒至熟。
功效:散寒除湿止痛。
适宜人群:适合需散寒除湿者。
山药栗子焖鸡
做法:取鸡腿肉/鸡块300克、去皮鲜山药200克去壳鲜板栗150克,鸡肉炒香后与山药、板栗加水同焖至熟。
功效:温补脾胃肾阳。
适宜人群:适合脾胃虚寒、肾阳不足者。
茴香苗拌豆干
做法:取鲜嫩茴香苗80克切碎、豆腐干100克切丁焯水,加盐2克、香醋5毫升、香油3毫升拌匀。
功效:醒脾健胃助消化。
适宜人群:适合脾胃气滞、消化不良者。
温养祛湿汤粥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做法:取当归10克、生姜30克、焯水羊肉块250克,炖至软烂。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止痛。
适宜人群:适合寒性痛经、体虚畏寒者。
薏仁冬瓜陈皮鸭汤
做法:取焯水老鸭半只、薏苡仁30克、带皮冬瓜块300克、陈皮5克、生姜5片,文火慢炖2小时。
功效:健脾温阳、化湿利水。
适宜人群:适合寒湿体质或虚不受补者。
胡椒猪肚糯米粥
做法:取处理干净的猪肚丝适量、糯米100克、姜未适量、白胡椒碎10克,猪肚丝煮熟后与其余材料同煮成稠粥。
功效:温中暖胃补虚。
适宜人群:适合胃寒虚弱者。
温馨提示:
以上食疗方主要针对虚寒、寒湿体质者调理适用。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食用过程中若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目赤等“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或暂停;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患者,请咨询相关专业医师再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