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棉
南粤大地,三月春光最浓,在城市的主干道或郊野里,栽种了不少高大笔直的红棉树,朵朵木棉花迎春盛放,如火如荼,长空尽染。微风吹拂或一场春雨下,木棉花告别灿烂,从树丫上旋转坠落地上,引来不少市民争相捡拾。
最近“广东一高校铺网收木棉花煲汤”登上热搜,刷新了很多网友的认知:“木棉花竟然可以吃?
确实,许多老广捡拾木棉花,回家后用针线串起挂在阳台上晒干或晾干,可以煲汤煲粥,是食用、药用两相宜的清热祛湿之品。
木棉花是广东家喻户晓的祛湿食材,对春困湿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谷雨到清明前后,南粤大地春意盎然,天气潮湿多雨,淅淅沥沥的梅雨天延续多时,气温也逐步上升。天人相应,人体也难免湿热内蕴的症状如,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胸闷不适,肢体沉重,胃口不佳,困倦乏力,喉咙痛,大便稀溏,舌苔黄腻等。《常用中草药手册》中记载,木棉花能清热祛湿,治肠炎,菌痢。且红棉树为高大乔木,很少喷洒农药,食用起来相对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木棉花祛湿清热,本身为阴虚津亏或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宜服用。
金 银 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因一蒂两花、黄白相映故得名,又有“二花”“双花”之称。
《本草正》记载:“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具清中兼透的特点,既可清泄里热又可透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可取10~20克代茶饮。
金银花由绿变白、尚未开放时采收最为适宜。采后应立即晾干或烘干,防止沤花发霉变质。晾干时不宜任意翻动,以防花发黑。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者慎服。
木 槿 花
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在南方路边上、公园里面常见,它叶子茂盛,花期长,花色美,常用来做绿化树。
《本草汇言》记载:“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其味甘苦,性凉,归脾、肺、肝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润肺止咳之功,可治疗夏季暑热伤肺之咳嗽,咳血,亦可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等病症。内服煎汤,干品3~9克,鲜品10~20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于夏、秋两季,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因具有滑利之性,易导致滑胎,故孕妇慎用。
栀 子 花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在阶前、池畔和路旁能看到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花大洁白,芳香素雅。
栀子花性寒、味苦,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和鼻衄。
栀子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还能食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描述了栀子花的两种吃法,一种做法是“采半开花,矾水焯过,入细葱丝、大小茴香、花椒、红曲、黄米饭研烂,同盐拌匀,腌压半日食之。用矾焯过,用蜜煎之,其味亦美”;另一种做法则是“采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