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走路像踩针?别硬扛!50岁以上足跟痛克星来了,穴位+食疗超管用
来源:养生中国 2025-11-13 [健康] [养生保健]
不少50岁以上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早上起床一落地,足跟像踩了针似的疼;没走几步,脚底板就酸胀难忍。这正是老话常说的“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不少50岁以上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早上起床一落地,足跟像踩了针似的疼;没走几步,脚底板就酸胀难忍。这正是老话常说的“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足跟痛的病因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主要是指急性或者慢性损伤所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中医认为,足跟痛发病以肝肾渐亏、气血不足为根本,以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外伤劳损为诱因,导致经脉痹阻,气血凝滞,筋骨失养,引发疼痛。

跟骨骨刺是足跟痛较为常见的病因,指发生在足跟底部的骨质增生。这些增生的骨赘基本上都是从足跟跟骨的底部偏前的位置向前方生长,而这个位置正是跖腱膜在跟骨的附着点。

跖腱膜从足跟底部的前方延续至足前掌的跖趾关节处,形成了足纵弓的弓弦部分。在我们行走、跑跳的过程中,跖腱膜反复受到牵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牵拉性的骨赘。而骨赘形成后,与周围的其他软组织无法相互适应,因刺激造成疼痛。

跖腱膜的损伤和炎症会直接造成部分患者感到疼痛。也有因跟骨内压较高而出现的疼痛,以及因跟骨下滑囊炎造成的疼痛。这些都是发生在足跟底部的疼痛,大多属于中老年人退化性疾病。

 

 

足跟痛的治疗

 

01

穴位按揉

常用的穴位包括内踝尖上方四横指的三阴交穴,内踝尖和足跟之间的照海穴,足弓最高处的然谷穴,足前掌凹陷处的涌泉穴。盘腿而坐,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即可。

 

02

足底按摩

拿一根鸡蛋粗细的圆木棒,把其放在足下,前后反复滚动,每天一次,15分钟左右。

 

03

药物外用

中药川芎打粉,装入小布袋垫于足下,或缝在鞋垫的足跟部位,每周更换一次。

 

04

自我拉伸

勤做足底筋膜拉伸,将足趾前部蹬住床头或用手施加阻力,做脚趾缓缓背屈(伸展)动作。此法可改善足底跖筋膜张力,加强抗劳损功能,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每次做15~20个,每日做2~3次。

 

05

防寒保暖

不论在户外或室内,都应注意防止足踝裸露,以免风、寒、湿邪侵袭,阻遏经络,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诱发或加重病情。

 

06

食疗调补

饮食上,可经常吃点高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另外,不妨多吃点羊肉,喝点羊骨汤,还可配合人参、鹿茸、山药、肉苁蓉、枸杞、核桃、栗子、海参等同食。

 

07

中药浴足

取当归、威灵仙各10克,醋乳香、醋没药各8克,制川乌3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煮10~15分钟,倒入盆中泡足。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可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功效。

 

08

透穴法

取仰卧位或者坐位,针刺取太溪穴透昆仑穴、申脉穴透仆参穴、照海穴透然谷穴。常规消毒,1.5寸毫针针刺,太溪穴透昆仑穴直刺,余透穴平刺,行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TDP(特定电磁波谱疗法)烤灯照射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多能见效。TDP治疗可改善局部循环,有助于加速局部组织代谢,促进恢复。

 

 

内容参考:

2024年10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足跟痛 试试8个小招》□ 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2024年02月05日中国中医药报《透穴法治疗足跟痛》□ 朱马亮 河南省郑州市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3年12月29日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帮你解决足跟痛》□ 李武强 河南省三门峡武强中医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