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粗粮糊
粗粮打粉后食用,口感细腻且方便,但这种吃法并不健康。
因为谷物研磨得越细,就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甚至可能从低 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变成高 GI 食物,对血糖控制不利。
因此,糖尿病患者和高血糖人群应尽量少吃。
02
八宝粥
八宝粥、八宝饭在烹制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糯米、红枣等食材。虽然食材种类丰富,但存在明显不足:
一方面,糯米属于黏糯主食,含有大量支链淀粉,升血糖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这两类食物通常需要蒸煮至稀烂、软糯才能食用,这种烹饪方式会进一步加快血糖升高。
所以,有血糖升高困扰的人,不适合食用八宝饭和八宝粥。
注意:糯玉米、糯米等黏糯主食均有较强的升糖能力,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03
粗粮馒头
在超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类粗粮馒头。
但仔细观察配料表会发现,这些标称 “粗粮” 的馒头,往往只含有少量粗粮,主要成分仍是精制小麦粉。
大家在购买这类食品时,不要被包装误导,多查看配料表就能避免选错。
注意:食品配料表中,成分排名越靠前,说明其在食品中的添加量越多。
04
粗粮饼干、面包
和粗粮馒头类似,部分饼干、面包也打着 “粗粮” 的旗号。
这类食品除了以精制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外,还常会添加大量油脂、糖分等成分,不仅容易升高血糖,长期过量食用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05
膨化粗粮
将粗粮制成膨化食品,不仅会造成粗粮本身营养的大量流失,商家为了提升口感,还可能添加不少添加剂。
这类食品偶尔作为零食食用尚可,但绝对不能作为长期主食。
误区一:越多越好
粗粮中含有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适当摄入有益健康,过量食用则会对铁、锌、镁和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带来不利影响。
误区二:不分体质吃粗粮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对粗粮的耐受能力也有差异。
如果不分体质吃粗粮,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高血糖的人可以选择荞麦和燕麦,末梢循环障碍的人可以选择黑米,胃肠道不好的人可以选择小米和大黄米等等。
误区三:粗粮品种过于单一
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才能获取更多的营养素。
长期食用一两种粗粮,品种较为单一,营养素难以做到均衡搭配。
粗粮固然好,吃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多种粗粮混合吃,一日三餐分着吃。
✿适量食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谷物 200~3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吃多了,吃少了,都对健康不好。
✿多喝水
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而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工作。因此,如果吃的粗粮制品中含水量较少,比如杂豆饭、玉米窝头等,就要适当多喝水。
✿循序渐进
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搭配荤菜
吃粗粮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应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用高压锅烹调保护营养
高压锅烹调能避免食物过多接触氧气,对于保存粗粮中宝贵的抗氧化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是非常有利的。
✿贫血者、肠胃功能弱者、肾病患者、老人、小孩,不要吃过多粗粮。
本文综合自科普中国、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大众健康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