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9月一定要会滋阴,早餐把豆浆牛奶换成它,连喝3天,津液足,干燥内热没了
来源:养生中国 2025-09-19 [健康] [养生保健]
秋风起,天气凉,空气里的湿度悄悄溜走——皮肤发干、喉咙发痒、鼻子出血、便秘……这些都是“秋燥”的信号。 古人云:“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秋季正是养肺润燥的好时节,除了多喝水,我们还可以用一杯“五汁饮”,帮身体温和地补水润燥。

五汁饮

 

出处:《温病条辨》。

 

功效: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用于温病口渴、热灼津伤、肺热及肺燥咳嗽,也可防治热性感冒、肺病及咽喉疾病。

 

材料:芦根20克,麦冬15克,梨、荸荠、藕各100克。莲藕也可以用甘蔗代替,清热效果也很好。

 

做法:

 

1.将梨、荸荠和藕分别洗净,去皮,切成丁。

 

2.芦根与麦冬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150毫升,备用。

 

3.把梨丁、荸荠丁、藕丁一起放入打汁机中,加适量水,搅打成混合汁。

 

4.将混合汁倒入碗中,加入芦根和麦冬的煎汁,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此方善治肺胃热盛津伤及外感温热之病,适合温病伤津、肺热及肺燥咳嗽、口渴咽干、咽喉肿痛、烦躁者,也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炎症,适合春夏秋季免疫防病,尤其是外感热性感冒、咳嗽、肺炎等。

 

此方凉饮的清热效果较好。如不喜凉者,也可温服,但不宜太热服用。每日数次。

 

此饮甘寒,脾胃虚寒、泄泻及寒咳者不宜服用。

 

 

01

雪梨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津,引起燥咳。梨具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对喉咙干燥、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均有一定缓解作用。

 

 

02

莲藕:生吃滋阴 熟吃健脾

 

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生津解渴,散瘀清热,凉血,止呕。熟藕的药性则由凉变温,失去了散瘀清热的功能,而增加了健脾益胃、养血补虚的作用。

 

藕作为水中孕育出的产物,本身有一定的养阴血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女属阴,容易出现阴血亏虚,而藕的通达能力很强,在养阴的同时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补一疏,对女性的经带胎产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03

荸荠:清热生津 化痰消积

 

荸荠入肺、胃经,性味甘寒,功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主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目赤、消渴、痢疾、黄疸、热淋、食积、赘疣。

 

本品味甜多汁故能生津,性寒故能清热,因含有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产气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肉质洁白,故能入肺清热化痰,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黏液质,可稀释痰液,促使痰液尽快排出。同时荸荠可促进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的代谢,《日华子本草》载其能“开胃下食”。

 

 

04

麦冬:养阴润肺 兼能清热

 

麦冬能养阴润肺,兼能清热,常用于燥伤肺阴及阴虚肺热之证的治疗。如《圣济总录》麦门冬汤,以之与桔梗、甘草同用,治肺痈咳唾涎沫、吐脓如粥。麦冬为治疗胃阴不足诸证之佳品,常用于内热伤阴耗津消渴,症见口燥,多饮多食等,多入复方。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将之与生地黄、人参、当归等配伍,治因阴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健忘等。值得注意的是,麦冬甘润微寒,故风寒感冒、痰湿咳喘及脾胃虚寒泄泻者宜慎用。临床使用麦冬以生用为主。

 

 

05

鲜芦根

 

芦根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之功效。

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言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本品有清肺润燥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于肺热痰咳及阴虚性咳嗽。芦根最早的药用记载,当属《金匮要略》所载苇茎汤,治疗“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与桃仁、薏苡仁、瓜瓣配伍,有清热排脓之效,故服后“当吐如脓”。

 

 

 

内容参考:

①2024年01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荸荠:清热生津 化痰消积》□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②2023年09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五汁饮》□ 余瀛鳌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陈思燕 北京采薇斋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③2025年09月10日中国中医药报《杨涛:白露进补需润燥为先补而不腻》

④2024年06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 《养阴生津诸“麦冬”》□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⑤2023年10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莲藕:生吃滋阴 熟吃健脾》本报记者 徐尤佳

⑥2021年03月29日中国中医药报《芦根清热生津排脓》□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