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经常按揉大椎穴,可调节全身阳气、增强免疫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5-09-02 [健康] [养生保健]
初秋的岭南,湿热未退,燥气初显,秋燥易伤肺。加上初秋还是“空调病”高发的时节,通常表现为晨起口干舌燥,且舌苔厚腻,午后潮热伴手脚心发热,反复咽痒咳嗽等症状。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二科谷婷婷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人体有这样一个穴位,不仅能润肺防燥,还能有效缓解肩颈疲劳,它就是大椎穴。
  • 认识大椎穴

 

 

《医经理解》道:“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一名百劳。在第一椎上,一曰平肩取之,则在第一椎下也。”大有高起、开始之意。此穴位于第1椎凹陷处,因所在脊椎较其他脊骨稍大高起,故得名“大椎”。

 

【穴位定位】

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即第7颈椎)下方凹陷处,中医称为“诸阳之会”。

 

【简易取穴法】

先低头找到颈后最高骨,触摸可随头转动的骨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 大椎穴养生指南

 

 

谷婷婷表示,岭南秋燥调理要把握“三通”原则:通阳气、通津液、通三焦,三者结合才能顺应秋季“养收”的养生需求,维持身体阴阳平衡。此时按摩大椎穴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大椎穴的核心功效具有以下几点:

 

☑ 泻热:有效缓解“秋老虎”带来的湿热交蒸不适症状;

 

☑ 润燥:预防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导致的津液耗伤;

 

☑ 调和气血:改善颈肩疼痛、缓解肩颈疲劳;

 

☑ 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大椎穴为督脉上的穴位,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而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于此,所以大椎穴又被称为“阳中之阳”,能统摄全身阳气。

 

而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里,故刺激大椎穴可清阳明之里,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以驱邪外出,对全身热病及外感之邪均有调理作用。

 


01

针对“热证”

 

 

如发高烧、流黄涕、咽痛、目赤肿痛等,其证要点为“热”。

 

大椎穴为阳脉汇聚之地,当外感风热邪气时,阳邪聚集。此时对大椎穴给予刺血、拔罐等强刺激,可泻阳邪,清泻肺热。

 

02

针对“寒证”

 

 

长期待在舒适的空调房内,寒气容易悄然侵袭人体,大椎穴往往是最先受影响的部位。这里阳气发散,形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成为了寒气侵入的主要入口。

 

寒则灸之,艾灸大椎穴可激发阳气,温煦机体,驱散阴寒,可调理如哮喘、感冒、鼻炎等各种虚寒和表寒证。

 

03

针对“湿证”

 

 

对于令人非常头疼的风湿病,大椎穴也有良好调理效果。坚持艾灸大椎主穴,可以增强阳气,赶走湿寒,缓解风湿疼痛。

 

04

针对肩颈痛或落枕

 

 

对于长时间低头工作人群,肩颈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造成颈部血液运行缓慢,大椎穴若出现瘀堵可导致气亏、血亏,气血不能上达头部,进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症状。

 

同时还会造成左右肩血脉不通,诱发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增加脑淤血和脑梗死的风险。

 

所以通过按摩、热敷大椎穴可以松解肌肉,改善不适症状。

 

 

  • 居家保健方法

 

 

谷婷婷表示,每天坚持按揉或艾灸大椎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指揉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点按穴位,以画圈方式揉动1-2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作用:缓解头痛、改善肩背酸痛。

 

 2、掌擦法 

 

操作方法:手掌搓热后,用掌心上下摩擦大椎穴至皮肤微红发热,每次约2-3分钟。

 

作用:改善感冒初期怕冷、鼻塞的症状。

 

 3、艾灸 

 

操作方法:辅助艾条距皮肤3-5厘米悬灸大椎穴10-15分钟,注意防烫伤。

 

适用人群:体虚易感冒、手脚冰凉者。

 

注意事项:

 

谷婷婷提醒,按摩后避免受凉,忌直接吹风或空调直吹;局部有皮肤破损、炎症或高血压发作时不宜按摩;孕妇、骨质疏松者需轻柔操作,避免用力过猛。

 

 

 

  • 搭配穴位效果更佳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耳后枕骨下,配合大椎穴可增强祛风散寒效果。

 

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部中点,可同步按压,缓解肩颈僵硬。

 

 

 

  • 生活调护小贴士

 

 

空调房防护:常备丝巾护住大椎穴,避免寒气入侵;

 

健身加强:练习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睡眠养生:使用荞麦枕垫于颈部可缓解不适症状。■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作者:针灸二科 谷婷婷副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