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食疗 我要投稿
秋季食养: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8-25 [健康] [中医食疗]
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节,气温由热向寒转变,气候变得凉爽干燥起来,此时在饮食方面应有所禁忌,吃东西有明确的季节讲究,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好准备,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的经验总结。

吃蜜不吃姜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伤津耗气,所以秋天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滋阴润燥。

 

而蜂蜜具有滋阴养肺的作用。古时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秋后尤为适合,不仅有助于美容养颜,还能起到润肠排便的作用,非常简单易行。

 

除蜂蜜外,也可多食用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问题,减轻干咳、咽干口燥、肌肤失去光泽和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

 

此外,应避免或者减少食用辛辣烧烤类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如民间则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之说。

 

 

吃果不吃瓜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加上夏季天热时人们常食用寒凉食物,受损的脾胃一时半会还没有完全恢复,故饮食上要注意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西瓜、苦瓜等瓜类食物大多属性质寒凉,若继续吃寒凉的瓜果,会损害人体阳气,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多食瓜类容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秋季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生津润燥作用的应季水果,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还能滋润咽喉、缓解秋季口干咽燥的情况。如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石榴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的功效。

 

  •  
  • 适合秋天的中药茶饮

 

 

初秋养生应以养阴除烦、润燥生津为主。中医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论,以药代茶,简单便捷,也是“治未病”之体现。下面介绍4款适合此时令的中药代茶饮,以供参考。

 

 

甘麦大枣茶

 

材料:甘草10克,小麦30克,红枣10枚。

 

做法:将甘草、小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10分钟左右,代茶饮,红枣可嚼食。也可将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300毫升,一日内分2~3次服完。

 

功效:养阴除烦,宁心安神。

 

 

清肺止咳茶

 

材料:玄参5克,麦冬5克,桔梗3克,乌梅3克,生甘草3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同置茶壶中,加1000毫升水浸泡15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放温后代茶频饮。

 

功效:清咽止咳,养阴润肺。

 

 

养肝明目茶

 

材料:枸杞子15克,杭白菊10克,石斛10克。

 

做法:上述材料加10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放温后即可饮用,也可以直接沸水冲泡,闷10分钟。

 

功效:养肝明目,润肺生津。

 

 

沙参麦冬玉竹茶

 

材料:麦冬15克,玉竹15克,南沙参10克,甘草5克。

 

做法: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沸水闷泡15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润燥。■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徐文江、杨晓明、时乐】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