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22日大暑!养生牢记“1不吃”“2不急”“3不做”,把对健康有危害的事,统统都赶走——
来源:养生中国 2025-07-22 [健康] [养生保健]
22日就是大暑节气了,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于夏秋之交,横跨头伏与中伏两个关键的气候节点。

在这段时间不只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节气,而且异常潮湿,雷暴、台风频繁,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养生重心需要向防暑、祛湿、防寒倾斜,最好做到“1不吃”“2不急”“3不做”,把对健康有危害的事,统统都赶走——

 

 

1  不吃

 

晚上不吃姜

大暑节气的气候是“高温高湿”的,不少人会吃一点生姜来温里阳、散寒湿,但在大暑节气,吃姜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最好选在早上。

如果我们把一天比作四季,早上像春天,人体阳气升发,吃姜可以借助天时,顺势把体内的寒气排掉。

到了下午、傍晚就像秋冬天,阳气往回收、封藏,如同秋天落叶归根,这时候吃姜反而会让人体的气机往外发散,和人体气机运行规律相反。

人体的气机不能好好收藏的话,抵抗力就会下降。①

 

 

2  不急

 

不着急起床

大暑节气“昼长夜短”,天亮得早,人体顺应太阳的节律,早起也是保养阳气的重要方法,但大家千万记住一个关键点——起床别太快。

因为,在睡眠中,身体处于“低速运转”状态:代谢低、心跳慢、血压低。在我们刚睡醒时,身体不会立刻“切换模式”,而是存在 “睡眠惯性”。

如果猛然坐起/下床,身体来不及调节,首先会先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大脑瞬间供血不足,让人头晕、眼前一黑,随后身体神经系统瞬间响应,血压急速升高,则会给心脑血管“二次暴击”。

这也是很多脑中风、心绞痛疾病,常发生在早上的原因。

建议大家记住一句口诀:睁眼躺30秒,坐起停30秒,床边等30秒。花90秒缓冲,给身体适应时间,远离意外风险! ②

 

不着急喝水

在大暑时节,因为气候炎热,不少人每天都会喝大量的水,但是在喝水时,千万不要喝“急水”。

不论是冰水还是白开水,短时间内饮用过量的水,都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阳气来运化水液。

长此以往,阳气消耗多了,阳虚则生寒,会造成胃寒,会出现一吃凉食就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③

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喝“急水”还是心衰、心绞痛的重要诱因。

 

 

3  不做

 

不做大量运动

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我们身边那些长寿老人,却很少见会疯狂大量运动。

多运动并不等于长寿,尤其是剧烈运动时,身体的气血大量输送到四肢肌肉,导致脏腑气血供应不足,就会心慌、心悸、气喘。

如果运动时大汗淋漓,也因为“汗血同源”,而过汗伤气。

大暑节气,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推荐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慢走、太极,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④

 

不午休太久

大暑节气,夜短而天长,夜间睡眠不足时,睡个午觉能恢复精神、保养气血。

然而诸多研究发现,如果午睡超过30分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痴呆、代谢综合征及死亡风险。

而且,除了疾病风险,很多人都有体验,午觉睡太久,不但会晚上失眠,起床时身体也是越睡越累。

一般来说,一个20~30分钟的短午睡足矣,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10-15分钟,让大脑放松,同样有益。但要注意,下午3点后不宜再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⑤

 

不单纯进补

在大暑时节,因为流汗过多,人会变得气短懒言,有些朋友就认为这是该进补了,其实这种症状更多是因为气阴受损所致,如果过早进补大量滋腻的药物食物,反会导致身体积热而上火。而且气候炎热,肠胃吸收的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吃多了大补的食物,还容易腹泻,所以在大暑时节,正常饮食即可。

如果自觉体虚乏力,可以多吃一些山药、大枣、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西洋参、麦冬、金银花、荷叶等甘凉或甘寒食物以及益气养阴类的食物,既清热解暑,又改善虚弱无力的问题。⑥

 

 

内容参考:

①中国中医药报《秋季不能吃姜吗》作者:罗大伦

②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识科普】晨起这个动作有危险! 慢一点,对身体更友好!》作者:毕鸿

③中国中医药报《每天8杯水真的健康吗》作者:蒋晨  舒静

④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官方号《大暑将至,养生谨记“6宜6忌”,安然度夏防暑热》

⑤北京卫视养生堂

⑥中国中医药报《大暑节气谈肿瘤防治》主编:张伯礼 毛国强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