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在1月5日至7日之间,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对于我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节气一过,就进入“出门上冰走”的三九天。
节气解说
《月令七十一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即“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这是说,小寒节气,阳气已动,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这时候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在北方地区喜鹊很常见,并且因为有阳气升发而开始筑巢;到了第三候,雉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节气习俗
腊八粥,美味易吸收
小寒时节,正是腊月,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而较多的说法则与佛教有关,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粥不仅是习俗和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因为腊八粥易于吸收,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都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
节气好食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也,其充在骨。”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气不足,会出现听力减退、骨软无力、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问题。小寒节气,应注意从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着重补肾。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要特别注意多食用温热食物来补益身体,抵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肉苁蓉二米粥
冬季吃些粳米和小米煮的二米粥,能养护脾胃。而肉苁蓉能通肾阳补肾虚,还能够润肠通便,这道粥适合阳虚便秘者。用法为每日一剂,一次吃完。
节气养生
在小寒上,气血旺于胆经,正是提升肝胆气血的好时机,一定不能错过。
胆经在大腿的外侧,就是平时我们裤子外裤线的位置。每天早晨起来,双手沿着裤线的位置来回推拿。哪里痛,哪里就是毒素的淤积所在,要重点敲打和推揉那里。每天敲一敲胆经,能促进肝胆排毒,增强身体免疫力。
肝经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裤线的位置。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 反复推上几十遍就可以打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脏充分排毒。
女性朋友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解决腿粗的烦恼,同时可以清除脸上黑斑,达到美容美体的效果。在经期前后做一做,还可以调节月经。
男性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升发阳气,充沛精力,改善生活质量;而老人家可以用它来作为保健养生的日常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