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流感≠感冒,秋冬高烧咳嗽要警惕!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2025-11-03 [健康] [养生保健]
在寒冷的秋冬交替时节,身边的人们常常出现高烧、咳嗽、全身酸痛的现象,这些症状让我们不得不警觉。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流感威胁的认知,因此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流感的知识,帮助大家科学应对流感季。我们必须明确,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它的传染性强、并发症风险高,科学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期专家:

柴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感染科 主治医师

 

 

流感是什么?——认识我们的“对手”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由于其变异性强,是我们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疫苗的主要原因。流感病毒与普通感冒的关键区别在于:

1、致病元凶

流感病毒 vs. 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或细菌

2、起病速度

急骤 vs. 缓慢

3、发热程度

起病多高热,体温能达到 39-40℃vs.少见或不发热

4、全身症状

突出“全身酸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显著) vs. 轻微或无

5、并发症风险

数可引发肺炎、心肌炎等 vs. 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很多人对流感存在误区,认为“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其实流感对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重症风险相对较高,扛可能会“扛”出大病,延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有人误以为“吃头孢等消炎药能治流感”,实际上流感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对病毒无效,滥用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还有人认为“去年打过疫苗,今年不用打”,其实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疫苗需要每年更新,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预防为主,多管齐下

对于流感,预防永远是最好的策略。首先,我们强烈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打疫苗不会导致感染流感,反而能切实能够增强我们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

少聚集: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中医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建议,比如食疗。可以尝试喝葱白汤、姜枣茶等,起到宣肺散寒的作用。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如按揉足三里健脾胃、迎香穴通鼻窍,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中西结合、科学应对

如果不幸感染流感,及时就医是关键。特别是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精神萎靡等预警信号时,应立即就医。西医治疗上,可以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但需遵医嘱。同时,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烧、补水、休息等。

在中医方面,流感被归为“时行感冒”,根据不同的症状可分为风寒、风热等证型。中医外治法如刮痧、拔罐等也能帮助缓解症状,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与寄语

流感的严重性、预防的重要性和治疗的科学性都不容忽视。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不必过度恐慌,但需高度重视。呼吁大家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请佩戴口罩,居家休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愿大家都能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天,让我们共同努力,科学防治流感,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