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深信“药食同源”,通过精心挑选食材,巧妙搭配,慢火细炖,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滋养身心的佳肴。作为中国人最钟爱的养生方式之一,汤在我们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句老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由于汤是液态食物,所以它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和消化,煲汤的时候根据节令添加各种食材药材,不仅能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还能帮助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喝汤的讲究很多,喝好了是养生,但有一些特殊人群,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喝出危险。以下5大人群在喝汤时需特别注意,以免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高血压患者喝汤时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喝过于油腻或咸的汤,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可以选择喝一些清淡的汤类,如冬瓜汤、蔬菜汤、西红柿鸡蛋汤等,避免在汤中添加过多的调味料,如酱油、味精等。这些调味料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在喝汤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菇、木耳、西兰花等,因为钾离子可以中和一部分钠离子,增加尿液中钠的排泄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容量,稳定血压的目的。
血糖高的人在喝汤时,首先要控制汤的摄入量,每餐喝汤一小碗为宜。忌选择勾芡的浓汤,像比较常见的西湖牛肉羹、玉米羹、胡辣汤等等,在勾芡的过程中,加强了淀粉糊化作用,进而使食物升糖作用加强,让简单的一碗汤成为“糖分炸弹”,对血糖的影响会非常大。同时,如果汤中有土豆、山药等淀粉类食材,应减少吃主食的量。
痛风患者可以饮用一些蔬菜汤,嘌呤含量不高又营养丰富,非常适合痛风患者喝。忌用高嘌呤食物炖汤,常见的就是海鲜、肉汤、动物内脏等,而且煮的时间越长嘌呤溶解于汤中越多。有研究表明煮15分钟后食物中60%~70%的嘌呤即可溶解于汤中,因此痛风患者不适合喝这种慢火熬炖的荤汤。即使是嘌呤含量低的汤,也不宜大量饮用,以防尿酸累积。
这类人群喝汤时要注意控制饮用量,不要一次喝太多,以免胃容量过大,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建议每次喝汤的量不要超过200毫升。喝汤的同时可以选择鸡蛋、干面包片、干馒头片等碱性食物代替。切忌空腹喝汤,空腹喝汤也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的胃酸会侵蚀胃黏膜,加重胃部的炎症,引起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血脂水平较高的人群,在选择汤品时必须谨慎。汤品的制作食材以蔬菜、瘦肉或豆类为主。有的人炖汤喜欢先爆香葱姜,把菜或鸡蛋炒一下,再加水煮成汤,这样会无形中增加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尽量选择清炖的烹饪方式,喝肉汤时需要把表面的浮油撇掉。还有大多数人认为汤颜色越白,口感越好,营养价值就越高。其实这浓浓的乳白色是来自乳化成微滴的脂肪,且颜色越白,脂肪含量越高。这种汤喝得越多,摄入的脂肪也就越多,高血脂人群还是少喝奶白色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