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30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9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接入者“恢复良好”。
马斯克还表示,Neuralink公司的首款产品被命名为Telepathy(心灵感应)。对于产品的前景,他写道,“只需要思考,就可以控制手机或电脑,并通过它们控制几乎任何设备。首批使用者将是失去肢体功能的人。想象一下,如果霍金能比一位快速打字员或拍卖员更快地交流。这就是目标。”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Neuralink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大脑植入物,旨在帮助严重瘫痪患者仅使用神经信号控制外部技术。
Neuralink公司于2023年5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可在人体上开展临床研究,之后开始招募试验参与者。
CNBC称,此次人体临床试验是Neuralink公司商业化道路上的一步,医疗器械公司还须经过多轮密集的数据安全收集和测试,才能获得FDA的最终批准。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佳欣
美国希望之城下属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创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朝一日可用更少的血、更早地发现各种癌症患者。研究论文发表在24日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大量证据表明,99%被诊断患有Ⅰ期乳腺癌的人5年后仍能存活。如果发现时已是Ⅳ期,肿瘤已扩散到其他器官,则5年存活率下降到31%。
细胞死亡时会分解,其中的一些DNA物质会进入血液。癌症信号可在这种游离DNA(cfDNA)中找到。癌细胞cfDNA片段在DNA突变的位置释放。据推测,这更多地存在于基因组的重复区域。
为检测癌症重复区域和正常cfDNA中片段模式的差异,研究人员此次提出了一种新技术,无需在数十亿个字母中寻找排列错误的字母来分析特定的DNA突变。所需的血液仅为全基因组测序所需血液的1/8。
新开发的A-Plus算法已被应用于5980人的7657个样本中,其中2651人患有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或胃癌。该算法能识别11种研究类型中的一半癌症,结果非常准确,每100次测试中只有1次假阳性。重要的是,大多数癌症样本来自早期疾病患者,他们在诊断时几乎没有转移灶。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技术有望带来光明的前景:人们每年接受血液测试,及时发现癌症,从而在更早期、更有可能治愈的时候开始治疗。
研究团队计划在2024年夏天启动临床试验,将这种碎片化组学血液检测方法与65—75岁成年人的标准护理进行比较。这项前瞻性试验将确定该技术作为检测早期癌症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创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望用更少的血早期筛查癌症。 图片来源:美国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巴黎1月25日电 (记者李宏策)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由法国Acticor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药物格伦佐西单抗能显著降低卒中患者死亡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柳叶刀·神经学》杂志上,为该药物的有效性提供了初步证据。
卒中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法国里尔大学医院神经血管学科主任夏洛特·科尔多尼埃教授说:“目前只有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由于其疗效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采用格伦佐西单抗的治疗方案最初于2019年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Ⅰ期临床试验,其后又在Ⅰb/2期临床试验中对患者进行了测试。
格伦佐西单抗不增加出血风险,可直接攻击血液中聚集的细胞,在治疗中风方面很有前景。格伦佐西单抗只在血小板表面表达,能靶向糖蛋白VI(GPVI),该蛋白参与了血块的形成。主持该研究的拉里伯瓦波瑟医院神经科医生米卡埃尔·马齐吉解释说:“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在血小板表面,抗体阻止它们在已形成的血块上聚集,从而降低阻塞风险。”
已有来自欧洲的160名患者接受了格伦佐西单抗作为标准治疗的补充。结果显示,接受格伦佐西单抗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比安慰剂组减少了一半,从19%降至8%。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死亡率下降与颅内出血率的显著降低有关。接受新药的患者颅内出血率降至1.8%,而在安慰剂组中为7.8%。
目前,有两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果进展顺利,最快在5年后能看到格伦佐西单抗投入治疗应用。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王 春
“他能听到声音了!”颜女士(化名)眼含泪水激动地喊道。颜女士患有先天性耳聋的2岁儿子牛牛(化名)正兴奋地对着门又敲又拍,嘴里还咿咿呀呀的。牛牛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耳聋,并且是最严重的那种——全聋!如今他迎来了最新遗传性耳聋基因疗法。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牛牛终于能够听到声音。
1月25日,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正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衔的研究团队最新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基因疗法对遗传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展现了基因治疗对治愈遗传性耳聋的应用潜力,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
研究团队介绍,像牛牛这样的先天性耳聋患者数量全球高达2600万。我国每年新生约3万聋儿,其中60%与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缺陷相关,他们的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严重受阻。尽管目前已有150多种耳聋基因得到鉴定,但临床上尚无任何治疗药物。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遗传性耳聋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耳聋基因治疗用于临床还需要解决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基因载体、内耳给药、生产工艺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遗传性耳聋无药可医这一世界难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深耕耳聋基因治疗领域十余年,带领团队历经多年探索,积极与多方展开合作。团队最终研发出针对OTOF基因(表达耳畸蛋白)突变的耳聋基因治疗药物,并自主创新,开发出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装备。
OTOF基因的致病突变,会引起9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即听觉神经病的一种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我国婴幼儿听觉神经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变致聋的发病率高达41%。OTOF基因主要参与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大脑能感受声音。内毛细胞中耳畸蛋白表达的缺失,会导致声音刺激信号无法正常传递至听觉神经通路而引起耳聋。
据了解,腺相关病毒(AAV)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然而OTOF基因超出了单个AAV的装载容量。为了克服大基因内耳递送难题,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利用AAV的双载体递送系统,即由2个AAV载体携带OTOF基因编码序列,在OTOF耳聋动物模型中表达具有正常功能的人源OTOF蛋白,显著改善了听力。
“打个比方,一辆车搬不动它,可用两辆车一起搬。药物注射入人体后,这两辆车需要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舒易来解释说。
同时,团队在小鼠模型和猴模型中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基于这些研究基础,2022年6月,该项目获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伦理批准。2022年10月,该团队正式发起临床试验招募,并随后实施全球首例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基因治疗。
在论文中共有6名OTOF突变耳聋患儿接受了基因治疗。通过耳部微创的方式,将该药物一次注射到患者内耳,随访期间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5名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听力和言语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据悉,这是全球第一个取得疗效的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也是该领域目前成系统的、病例数最多的临床试验,以及全球第一项双AAV载体的人体试验。
对于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舒易来对记者解释,AAV载体目前是基因治疗领域最常用的载体之一,且已经有多款AAV基因治疗药物上市。
舒易来介绍,为尽可能提高AAV的安全性,研究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在血清型选择上,筛选并采用已经上市药物使用的AAV载体;另一方面,采用内耳局部给药,并在临床前进行剂量效应探索。此外,入组患者筛选上,将AAV中和抗体浓度作为纳排标准之一。在治疗中及治疗后,还会进行系统监控和随访。
“目前,团队正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因治疗公司进行沟通,进一步优化系统进行转化,推动相关药物落地。我们的临床团队和科研团队都会参与到临床前研究和后续临床试验项目中去,尽快将药物推广,也将进行其他耳聋基因的创新治疗研发。”舒易来说。
来源:on.cc東網
模块化微型机械人的实际大小。
现有的胆道或肝脏细胞疗法,主要透过血管或内窥镜递送,惟大多数细胞无法到达目标区域。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沈祖尧连同中大跨学院团队研发了一款模块化磁性微型机械人,可直接经内腔进入胆管,将细胞或药物持续释放到病变部位,还可免除高剂量磁性材料残留在体内的潜在影响,有望用于胆管疾病的标靶治疗,团队现已成功在活体兔子模型中,验证磁导航、按需拆卸及术后回收这套方案的成效。相关研究已在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沈祖尧形容该项研发“如同科幻小说成真”。
团队介绍,现有的磁性微型机械人能够在传统医疗工具无法到达的人体内部区域中游走,包括胆管或肝脏。但要在黏液环境中导航,同时整合多种功能到一个微型装置中,并保证高剂量磁性材料的长期生物安全性,是一项重大挑战。为此,研究团队透过模块化的设计,克服磁性微型机械人于生物医学应用的问题。
团队指,模块化磁性微型机械人,由负责推进及导航的磁驱动(MA)模组,以及负责装戴标靶治疗用细胞的细胞支架(CS)模组组成;当MA模组将CS模组递送至胆管中的目标位置后,由高剂量磁性材料组成的MA模组,在导航回导管后可被内窥镜回收,而留在体内的CS模组则可生物降解,大大减少潜在风险。透过这种可回收的设计,研究团队可以使用高剂量的磁性材料,来克服消化道中的动态黏液环境,更有效进行细胞治疗。该技术除有望用于胆管疾病的靶向治疗,亦有潜力应用于其他炎症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团队续指,微型机械人的模块化设计,可按不同应用所需,选择不同功能的模组组合而成。医院现有的医学影像技术,例如X光及超声波成像系统,与模块化微型机械人具相容性,增加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团队透露,现正就技术应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治疗进行研究,预计将发展出具潜力的微创机械人平台,提供各种高效及安全的内腔介入手术,并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多样化功能。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梦然
所有动物的进化都要归功于数亿年前某些病毒感染了原始生物。病毒遗传物质被整合到第一个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中,至今仍然存在于人类DNA中。在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首次描述了这些病毒在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该过程发生在受精后几个小时:当卵母细胞从两个细胞变成四个细胞时,就具有多能性。在这一步之前,胚胎的两个细胞都是全能的,即它可在一个独立的生物体内发育;下一阶段的四个细胞不是全能的,而是多能的,因为它们可分化成身体任何特殊组织的细胞。
来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被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这些生物体或是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爆发的驱动因素。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发现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至少占人类基因组的8%—10%。这些病毒残留物一度被认为是垃圾DNA。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开始意识到这些与人类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的逆转录病毒具有重要功能,例如,调节基因。
新研究表明,一种MERVL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速度,特别是在从全能性向多能性转变的特定步骤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机制,可解释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如何直接控制多能性因子。
这种新机制涉及URI基因。多年前人们发现,如果实验动物体内的URI被删除,胚胎甚至无法发育。新研究表明,URI的功能之一是使获得多能性所必需的分子发挥作用。如果URI不发挥作用,多能性因子也不发挥作用。事实证明,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蛋白MERVL-gag,可调节URI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全能期,当卵母细胞中只有两个细胞时,MERVL-gag病毒蛋白的表达量很高。这种蛋白质与URI结合并阻止其发挥作用。然而,随着MERVL-gag病毒蛋白的水平下降,URI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呈现多能性。
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生长因子、营养素和癌症组负责人纳比尔·朱德 图片来源:安东尼奥·塔贝内罗/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劳登·阿伦,任重译
英国《新科学家》1月24日文章,原题:为何美国如此富有,健康状况仍然那么糟? 10年前,我主导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最低,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最高位。几十年来,这种健康和生存方面的劣势一直在扩大。一个紧迫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人的身体如此不好?
随便看一眼当今美国的生活,就会发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该国正在进入全国性阿片类药物流行的第三个10年,而阿片类药物仅在2022年就夺去了11万人的生命。除了毒品,还有枪支问题。在2020年和2021年,枪支杀死的1至17岁的美国儿童比其他任何死因的都要多。此外,高度的经济不平等和不稳定,以及有限的安全网计划和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影响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十多年来,对富裕国家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跨国比较表明,美国儿童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领域都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更糟糕。
鉴于美国人的健康状况如此不好,这个国家需要一个可靠的医疗体系。但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最分散、最昂贵的医疗体系之一。在美国,差不多3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有数百万人无法获得优质与廉价的医疗保健。
导致美国健康现状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系统性种族主义及其伴随的不公正。2021年,亚裔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为84岁,拉美裔美国人为78岁,白人美国人为77岁,非裔美国人为72岁,而印第安原住民仅为67岁。印第安土著社区长期以来一直经历着该国一些最严重的卫生不公平现象,这反映了几代人对他们施加的重重暴力、创伤与不公正行为。如果健康就是财富,那么美国远非许多人想象中的富裕和强大。如今,美国应该思考的是其他发达国家是如何以低得多的成本实现了更优质与更公平的医疗成果的。(作者劳登·阿伦,任重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圣保罗1月27日电 巴西卫生部日前宣布,将从2月起启动大规模登革热疫苗接种工作,预估2024年有320万人接种。巴西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在公共卫生系统中提供登革热免费疫苗的国家。
据《圣保罗页报》报道,巴西卫生部发布数据称,2024年1月至20日,巴西登革热疑似病例激增,达120874例,而去年同期为44753例。
巴西2023年全年的登革热疑似病例约为160万例,比2022年报告的约130万例增加了17.5%。
巴西卫生部宣布,将在521个城市开展登革热疫苗接种工作。10至14岁群体将优先接种。相关疫苗尚未获批用于60岁以上人群接种。
优先纳入防疫的城市为近10年登革热传播率高;近几个月2型登革热病毒传播率高;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目前,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是唯一一个所有城市都纳入第一阶段登革热免疫疫苗接种优先的州。
据巴媒报道,防疫专家指出,目前有4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同时在巴西传播,患过登革热的人群再次感染症状可能加重,未来几个月存在病例数量持续增长的风险。(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月30日,乌拉圭公共卫生部发布公告确认,该国圣何塞省发现首例西方马脑炎人类确诊病例。
这是自2023年11月28日邻国阿根廷爆发该疫情以来,乌拉圭发现的首例人类确诊病例。截至本月28日,阿根廷已报告39人感染,5人死亡。
乌拉圭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包括隔离不同地区马匹、对疑似染病马匹进行取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协调或从国外采购马脑脊髓炎疫苗、尽早安排各地马匹接种疫苗等。(总台记者 马天静)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23日警告称,2023年前10个月登记的麻疹病例激增,敦促各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警告称,麻疹发病率呈恶化趋势,欧洲和中亚地区形势最为严峻。
据法新社、《卫报》等报道,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23日报告称,在2023年1月至10月期间登记超过3万例麻疹病例。该数据在2022年全年仅为941例。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约180万名婴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世卫组织指出,疫苗接种率下降是极具传染性的麻疹病毒卷土重来的原因,其会导致发烧、咳嗽,在罕见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肺炎、脑炎甚至死亡。
世卫组织警告称,最近几个月,病例出现越来越频繁,除非立即采取措施,实施紧急疫苗接种行动,否则病例激增趋势预计将持续。
《卫报》报道称,英国卫生部门上周宣布全国麻疹病例激增,并于本周开始疫苗接种活动。
另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23年1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麻疹发病率呈恶化趋势,2023年10月至11月,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麻疹病例几乎翻了一番。哈萨克斯坦的麻疹发病率最高,吉尔吉斯斯坦次之,罗马尼亚宣布全国暴发麻疹疫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欧洲和中亚地区疫苗需求减少、医疗服务中断以及初级医疗保健系统薄弱都导致了免疫接种覆盖率的下降,进而造成麻疹病例增加。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该地区有93.1万名儿童错过了所有或部分常规免疫接种的疫苗。(完)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月31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30日报道,英国诺里奇市立学校正在招募嗅探犬,以打击校内儿童吸电子烟的行为,这种举措为英国国内首例。
该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儿童吸电子烟,包括在厕所安装电子烟探测器、扩大监控覆盖范围、增加工作人员巡逻等等。学校发言人表示,该校“目前没有”电子烟问题,但他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以“阻止发生这种情况”。
报道称,英国吸电子烟的儿童数量自2020年增加了2倍,11岁至15岁儿童中有9%对电子烟上瘾。(海外网 杨佳 实习生 游露)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月26日电 据美联社1月26日报道,11日,在美国纽约,25岁的英国籍专业舞蹈演员奥尔拉·巴森代尔食用饼干后,因花生重度过敏身亡。据悉,相关饼干未标注含有花生成分。
未标“含花生”的香草佛罗伦萨饼干(图源:社交媒体)
涉事零售商23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介入此事,将召回2023年11月6日至12月31日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和纽宁顿商店出售的香草佛罗伦萨饼干。该公司称已售出约500包节日饼干。
奥尔拉生前舞蹈艺术照片(图源:奥尔拉社交媒体)
报道称,25岁的奥尔拉是一位出色的芭蕾舞、现代舞和爱尔兰舞舞者。曾在纽约时装周与林肯中心表演。(海外网 段欧洋)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卫生部门一项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法国人的总体饮酒量较往年大幅减少,但女性的酗酒问题愈发严重,有赶超男性的趋势。
作为一个盛产葡萄酒、干邑和香槟的国度,法国人“好酒”世所闻名。但过量饮酒也是困扰法国的老问题。报道称,酒精每年导致约4.1万名法国人死亡。近几十年来,法国人平均酒精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每周饮酒者的比例从2000年的63%,降至2021年的39%;而每天饮酒的“酒鬼”比例,也从21%降到8%。法国公共卫生署认为,这种趋势要归功于政策和文化的引导,包括限制酒类广告等举措。
然而,研究者也发现,如今法国男性和女性在酗酒问题上的差异逐渐缩小,年轻男性酗酒(每次超过6杯)的情况有所减少,反而是35岁以上女性有所增加。研究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增加,以及市场正有意识地针对女性消费者开发酒精饮品,对此,研究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杜敏)
来源:央视新闻
据韩国统计厅1月24日发表的《2023年11月人口动向》报告显示,2023年11月,韩国新生儿数为17531个,同比减少1450个,减幅达7.6%,创下了韩国自1981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也是韩国月新生儿数首次低于1.8万个。
自2023年4月以来,韩国的新生儿数已经连续8个月不足2万个;而2023年前11个月的新生儿累计仅有21.3572万个,同比减少8.1%,同样创下历史最低值。
此外,2023年11月的死亡人数为30255人,同比增加0.3%。随着死亡人数超过新生儿人数,去年11月韩国人口自然减少了12724人,这也是自2019年11月以来,韩国人口连续49个月自然减少。(总台记者 张昀)
来源:中国新闻网
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拿破仑·费拉拉(右)和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巴里·鲁马克获得2023年玛希隆王子奖。泰国外交部供图
中新网曼谷1月26日电(李映民 陈映玲)当地时间24日,泰国诗琳通公主在曼谷大皇宫主持了2023年玛希隆王子奖颁奖典礼。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拿破仑·费拉拉和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巴里·鲁马克获得2023年玛希隆王子奖。
拿破仑·费拉拉研究发现了抗体贝伐珠单抗,该抗体用于治疗血管疾病和侵袭性癌症。这项科学成果让全球数百万患者受益。
巴里·鲁马克是毒理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建立的毒物信息数据库标志着世界毒物研究进入数字化时代,提高了毒物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他凭着对科学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挽救了无数生命,改善了治疗效果。
颁奖仪式现场。泰国外交部供图
玛希隆王子奖是为表彰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杰出人物而设立的奖项,该奖项由泰国王室于1992年创立的玛希隆王子奖基金会颁发。每个奖项包括一枚奖牌、一张证书和10万美元的奖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