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1阳痿:
石某,男,27岁,1993年3月初诊。患者诉1992年10月结婚,新婚之夜即见阳事不举,未能性交,夫妻不和,曾在某市医院诊治,服过桂附、鹿茸等壮阳之品与雄性激素等药未见好转,精神疲惫,面色无华,四肢乏力伴头晕腰酸,口淡,夜寐差,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软,证属心脾肾皆虚而以脾虚为主,遂用四君子汤加味:红参10g(另炖冲),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干姜5g,炒扁豆15g,远志6g,胡芦巴10g,杜仲15g。水煎服,日1剂,服1周症稍见效,续服1月,诸症皆减,性欲增强,阳事欣然,性生活正常,守上方进退,续服巩固之。
按:张景岳曰:“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忧恩太过抑损心脾……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前医认为阳痿之疾伴有头晕、腰酸、小便频数,一味认为是肾阳虚衰,而采用温补肾阳之品,病情未见好转我们考虑患者系设计师,平素多费脑力,损伤心脾累及肾阳,致心脾肾皆虚,脾虚为本,故用四君子汤为主方加益心温肾之品而收功。
2早泄:
林某,男,28岁,干部,1992年10月初诊。诉:新婚之夜,一触即泄、心情紧张。时常腹胀便溏,食少,乏力,舌淡润,苔白厚,脉细虚。证属脾虚早泄。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5g,陈皮9g,五味子6g,龙牡各24g(先煎),菟丝子24g,芡实18g,枣仁10g,水煎服。于性交前2小时服用第1煎,性交后服用第2煎,连服10剂后,性生活恢复正常。
按:早泄一证,不外虚实之分。临床以虚证为多见,补虚为治疗早泄之大法。患者由于结婚操劳,势力过多,脾气损伤,致脾气虚弱,脾虚不能统摄,精关不固,故早泄,舌淡苔白润,食少,乏力,太便时溏均为脾虚之征。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宁心固肾益精之品而告捷。
3遗精:
简某,男,38岁,干部。于1993年8月初诊诉遗精已十余年之久,近来遗精频作,甚刚入眠即遗,神疲乏力,纳少,口苦口干,大便溏,舌淡红,苔腻,脉弦缓,证属脾虚肝郁,治宜补脾疏肝,佐封髓固涩,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24g,白术10g,茯苓15g,四逆散15g,青皮5g,黄柏10g,砂仁6g,芡实10g,枸杞15g,龙牡各24g(生煎),水煎服,日1剂,服1周,遗精次数有所减少,诸症皆瘥,守上方,续服1个月而告捷。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按:遗精有梦遗、滑精不同,其证又有寒热虚实之别。虚证见于心气不足,心脾两伤,肾之阴阳两虚;实证见于湿热内蕴,湿热下注,肝郁化火。本案患者遗精频作,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为脾虚,口苦口干,脉弦为肝有郁热,综观脉症为脾虚肝郁之遗精。
4慢性前列腺炎:
黄某,男,56岁,干部,于1992年2月初诊。诉尿意不尽,尿后余沥已4~5年,曾在协和医院诊断慢性前列腺炎,近3~4月病情加重,尿终末滴白,小便淋漓不尽,平素大便溏薄,腰酸,少腹、会阴部隐痛,夜尿频,舌淡红,苔厚,脉细软,证属脾虚肾弱,气血不足,治补中健脾,佐以固肾,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3g,青陈皮各6g,芡实10g,菟丝子20g,黄芪25g,当归5g。水煎服,日1剂,服1周,症减,守上方续服1个月,小便正常,少腹痛罢,悉症皆除。按:患者年高,病程较长,素体脾虚,脾不运化水湿,湿邪下注。脾虚中气不足,气不摄精,精浊不分,故见尿末滴白,尿意不尽。脾虚运化失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神疲乏力,舌淡,气虚血少,血行无力,脉道不盈,故脉细软。用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固肾之品以收功。
本文内容摘自《福建中医药》1994年第5卷第3期第39-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