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覃女士,今年34岁,2025年1月22日因输卵管积水至外院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口术+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术后恢复出院。
2025年2月2日月经来潮并出现下腹剧痛,需服止痛药,返回该院抗感染及口服优思悦后症状未见好转,2月10日至外院就诊,完善妇科彩超考虑输卵管积脓,予抗感染7天后腹痛稍缓解,该院建议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月19日至广东省中医院就诊,查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宫腔积液;双侧附件区混合性结构(左侧约39mmx17mmx20mm,右侧约60mmx28mmx28mm,其下方可及欠规则液暗约42mmx14mm):输卵管积脓,建议进一步检查;盆腔少量积液。门诊诊断为“双侧输卵管积脓”,患者同意到二沙岛医院妇科住院部接受系统治疗。
住院期间予抗感染,配合中药温敷、灌肠、体针针刺、中药汤剂口服,2025年2月24日黎小斌主任医师进行病房名老中医查房:
望诊:患者神清,精神尚可,双目有神,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水润。
闻诊:语音尚强,未闻及咳嗽咳痰。
问诊:平素急躁,经前乳胀,腹胀改善,纳可,口苦口干,不喜饮,大便羊屎状,小便黄。
切诊:脉弦细,腹痛拒按。
诊断:盆腔脓肿;中医辨证:正虚邪恋,瘀热互结;治以温阳消痈,祛瘀散结。中药汤剂方选附子薏苡仁败酱散合大黄牡丹汤加减,处方:熟附子5g(先煎),薏苡仁25g,败酱草25g,酒大黄8g,牡丹皮12g,桃仁10g,芒硝3g,皂角刺10g,莪术15g,2剂,水煎内服。配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
服药当天患者腹痛明显缓解,无需再服用止痛药,后续守方加减,至2025年3月4日患者腹痛痊愈出院。2025年5月27日患者至二沙岛医院妇科门诊复诊,诉腹痛未再发作,2025年4月25日外院妇科彩超单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卵巢旁不规则条状囊性结构,左侧26mm×9mm,右侧34mm×9mm,考虑输卵管积水。
【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多为急性盆腔炎的后遗症,为女性上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及周围结缔组织急性炎症所形成的脓肿,属于妇科急腹症。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为抗生素及手术治疗,但有时因无法找到病原体,无法根据药敏实验而找到有效抗生素而使病程延长,症状反复。中医古籍没有盆腔脓肿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点,可见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等病证中。其主要机制为湿、热、瘀、毒交结,邪正相争于胞宫、胞脉,邪与气血相搏结,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或在胞中结块,蕴积成脓。
按语
依据《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辨病属“热入血室”、“妇人腹痛”,本病发病时机为金刃损伤,邪毒内侵,搏结阻滞冲任脉络,瘀行不畅,滞于下腹。四诊合参,考虑久病伤正,术后调理不当,正虚邪入,与血相搏,湿瘀结于胞宫胞脉发为本病,病性虚实夹杂。实者为阳明腑实故见大便羊屎状,腹痛拒按,气机不畅故见急躁、经前乳胀;虚者为正气虚不能温化水湿以蒸腾水汽润化口唇故见舌齿痕,舌面水润。然望其双目有神,语音尚强,面色红黄隐隐,无垢腻之象,说明正气未大衰,正虚邪实,患者泻后症状减轻,可见下法仍切合患者目前病机,故治疗当重驱邪泻实,少少扶正。邓铁涛教授提出中医五诊理论,在中医学四诊基础上加入查体、影像学检查,患者下腹结块为血瘀之象。综上,本病病位在下焦,病机为正虚邪恋,瘀热互结,故当以温阳消痈,祛瘀散结治之,方选附子薏苡仁败酱散合大黄牡丹汤加减,扶正去邪,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蓄血。
附子薏苡仁败酱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其主要病机为热毒已化脓,阳气已虚。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这两个方均原用于治疗肠痈即急性阑尾炎,而后世也常用于治疗盆腔炎、腹腔脏器脓肿等,是为中医“异病同治”,不同疾病相同病机时,可采取同样的治法选方。
方中重用薏苡仁为君,一是“清热利湿”,清除肠中残留的湿热毒邪;二是“排脓”,它能引导脓毒下行,从小便而出,是治疗内痈的要药。败酱草辅助薏苡仁,增强清热解毒和破瘀排脓的力量,尤其善于清脏腑之脓毒。二药旨在使脓溃结散痈消,少佐附子辛热,助阳行郁,在大量清热排脓药中,加入少量附子,其意不在补火,而在“温通”。一是振奋衰弱的阳气,鼓舞气血生长,以利于脓毒的消散;二是利用其辛散温通之性,帮助薏苡仁、败酱草散开郁结,通行药力。附子用量最小,是防止其温燥助长热毒,只取其“阳气得振,阴凝自散”之意。黄芪补气升阳、散内中水液,脱毒生肌;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芒硝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冬瓜仁甘寒滑利,引湿热从小便去,并能排脓消痈,丹皮、莪术活血散瘀消癥,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台乌行气止痛。
此案例有力印证,中医绝非“慢郎中”。面对抗生素疗效不佳的盆腔脓肿剧痛,中药一剂便力克顽疾,完美诠释了“急则治其标”的速度与智慧。其成效不仅在于迅速止痛,更在于成功扭转病势,促使“脓肿”转为“积水”,为后续根治奠定基础,彰显了中医在急症领域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