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看中医前8不做,诊断才能更准确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5-08-18 [医疗] [中医百问]
在生活中,很多人身体出现不舒服时,会选择找中医来调治。此时,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来体察病情;患者则通过提供疾病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然而,就像做某些西医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一样,看中医前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呈现身体的实际状况。

中医就诊指南

 

“会”看病,也是一门技术。中医就诊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就诊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不要化妆

 

尤其不要抹粉、涂口红等,这类行为可能掩盖真实的面部特征(如面色、口唇表现、皮肤状态等),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通常来说,只需简单清洁面部,保持整洁即可。

 

不要做美甲

 

指甲的颜色、纹路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美甲会干扰医生的判断。

 

健康指甲多为粉红有光泽;指甲发紫多见动脉硬化、血脂高;指甲发青,则为重寒症、血瘀;指甲发黄可能肝胆有问题;指甲发蓝,多见肺部受阻。

 

不要刮舌苔

 

舌苔的颜色和性状能直观反映身体状况,因此看中医前不要刻意刷、刮舌苔。真实的舌苔比“漂亮”的舌苔更有助于准确诊断。

 

舌诊的内容,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观察舌质,可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审辨舌苔,可测知其病位的浅深、疾病的性质、病邪的进退及胃气的存亡。

 

不要进食易染色的食物

 

有些食物会改变舌苔颜色,就诊前需有意识地避免食用,如豆浆、牛奶、葡萄、蓝莓、彩色糖果等。同时,就诊前不要饮酒或吃辣椒,这类食物可能导致舌苔变红、舌质改变。

 

就诊前1小时不要进食

 

饭后的脉象可能掩盖部分疾病特征,还容易影响舌苔状态。建议看中医前1小时避免进食,更推荐患者在上午空腹时就诊,这样把脉会更准确。

 

就诊前1小时不要刷牙

 

就诊前刷牙容易掩盖口腔气味,影响“闻诊”的准确性。但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选择用温水漱口。

 

不要改变身体气味

 

就诊前,不要食用大蒜、洋葱、榴莲等气味浓烈的食物,也不要咀嚼薄荷糖、口香糖,同时避免喷香水、使用气味浓重的护肤品,或穿戴香薰衣物、饰品。这些气味会干扰医生的闻诊判断。

 

不要剧烈运动

 

比如快速赶路、爬楼梯等。剧烈体力活动会使心率加快,影响脉诊结果。建议就诊前休息半小时,待气血平稳后再就医。

 

 

 

这些信息需要提前准备

 

 饮食情况:三餐规律与否、偏好凉性或温热食物、是否挑食等;

 

 饮水情况:如每天饮水量、是否爱喝水、是否口渴时才喝水等;

 

 出汗情况:如汗量多少、是否夜间入睡后出汗、出汗部位(手心、背部、脚心等)、汗液的气味和颜色等;

 

 睡眠情况:如是否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失眠、打鼾等;

 

 小便情况:如排尿次数、颜色、气味、夜尿情况、是否有泡沫等;

 

 大便情况:如排便频率、颜色、气味、性状(形状、是否前干后稀、不成形、是否粘马桶)、排便是否费力等。

 

此外,医生可能还会询问精神、体力、情绪等状态,以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若之前有相关检查报告,也可携带供医生参考。

 

 

什么是望、闻、问、切

 

01

望诊

 

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包括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及舌象等。

 

02

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听声音指听患者的语言气息、呼吸强弱、咳嗽缓急等,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嗅气味则是通过嗅患者身体、分泌物或排泄物的气味,辅助诊断。

 

03

问诊

 

是中医诊断的关键环节,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等,以获取病情资料。

 

问诊内容广泛,涵盖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以及个人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等。

 

04

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

 

脉诊即切脉,通过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实;按诊(触诊)是医生用手触摸按压患者肌肤、手足、脘腹、腧穴等部位,了解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等情况,辅助诊断。

 

例如,腹部触及坚硬肿块,提示可能积聚等病症。■

 

【来源:中国中医(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深圳市中医院订阅号、健康时报)】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