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入伏首日,开贴即爆!各地市民“赶冬病夏治集”,现场太火热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7-21 [医疗] [医疗资讯]
又是一年三伏天,今日入伏,全国各地多家医院的排起长队,前来敷贴、灸疗的市民络绎不绝。一起去看看有多火爆吧。

北  京

 

“孩子在秋冬季有鼻炎,想着在入伏首日带他来医院贴敷三伏贴治疗一下。”7月20日是入伏首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大厅已排起长队,市民们等待着进行三伏贴诊治挂号。古老药香与期盼眼神交汇,一贴温热膏药成为市民夏季健康保障。

“在古文中记载,所谓‘伏’就是在夏天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生,阴伏藏于阳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赵元辰介绍,三伏时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如果针对冬天怕冷、咳嗽、过敏等因虚寒、抵抗力低下而引起的疾病,使用一些温热的药物进行治疗,会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

图片

“我去年和前年也来医院贴三伏贴了,感觉不错。”在医院呼吸科三伏贴贴敷区域,李大爷对记者说道。“您这属于肺脾气虚型哮喘,我给您在对应的穴位贴上我们的三伏贴。”现场医务人员熟练地将特制的“消喘膏”药饼放在贴敷贴上,精准地贴在患者背部穴位。

在呼吸科和耳鼻喉科诊区,候诊区早已座无虚席。“三伏贴不是简单的膏药粘贴,而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耳鼻喉科三伏贴贴敷区域,现场医务人员解释。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雷剑波介绍,耳鼻喉科的三伏贴主要针对一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还有就是体虚易感冒的一些人群,再有就是一些老年病。

医院走廊里,冬病夏治宣传展板前围满了人。“消喘膏”是广安门医院的特色制剂,最初主要用于哮喘治疗,经多年研究论证,现已扩展至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王大爷指着后背的药贴对记者说:“这贴上去热乎乎的,像有股暖流在身体里走。”这感觉背后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千年智慧。

赵元辰在接受采访中还提醒道,孕妇人群,有发热、嗓子疼痛等感冒症状人群,以及一些有禁忌症的一些人群不建议贴敷三伏贴。如果市民是第一次贴敷,需密切关注自己皮肤的反应。若只是感觉发热,则不用太过关注,若是伴有瘙痒、疼痛等感觉,则建议将三伏贴摘掉。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皮肤对于三伏贴的敏感度不一样,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后,及时摘掉三伏贴就可以。

据介绍,医院各相关科室今日从早晨五点多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以迎接贴敷高峰。医院公告显示,今年三伏贴时间从7月20日至8月10日,分为头伏、二伏和三伏,每伏贴敷时间为两天。除呼吸科和耳鼻喉科外,风湿病科等科室也推出了专科贴敷服务,满足不同患者需求。(本报记者 伍志成)

 

 

广  东

 

三伏天至,广东人又开始了他们独有的“夏季养生局”——三伏天灸贴药活动。7月20日初伏的早上8点,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健康广场已排起长龙,岭南传统天灸疗法正在进行时。市民们赶在初伏日,体验这份传承千年的“夏季养生仪式感”。

图片

 

 

市民的“冬病夏治”黄金贴

 

在广东省中医院各院区的天灸贴药现场,挂号、缴费、取凭证、贴药区域秩序井然却又热闹非凡。贴灸区内,医护人员耐心指引、调配穴位,不少市民边等边聊,场面“热”力十足。

图片

“夏天一份力,冬天十倍功。”不少市民表示,三伏天贴天灸,已是他们年年都不落下的“夏季仪式感”。只为在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良机里,给身体打好基础、为健康“添把火”。

 

 

一贴疏肝理脾、祛湿化浊,解暑夏烦忧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有潮湿闷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天灸”是以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天灸治疗,通过应用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药物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作用,进而调节人体免疫力。

图片

岭南传统天灸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李滋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根据今年的气候与人群健康特点,广东省中医院天灸专家团队特别推出‘疏肝理脾+祛湿化浊’贴敷方案。我们在配方和穴位处方上,做了相应调整。穴位选心俞、肝俞、脾俞、阴陵泉等经典要穴,从疏肝调神、健运脾胃、化湿理气等方面综合发力,帮助大家调畅情志、强健脾胃、化解湿浊,助力市民朋友身心平和度夏。”

 

 

非遗智慧 焕新传承

 

天灸疗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的典型代表,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岭南天灸的重要传承单位,早在2017年就被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肩负起这一传统疗法的保护和推广使命。

广东省中医院已经持续开展天灸疗法40余年,是广东人夏季养生的“打卡胜地”。医院坚持“辨证施灸、个体定制”的原则,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疗需求相结合,深受市民信赖。每年一到伏天,医院内的健康广场总是人气爆棚,被亲切地称为“冬病夏治的第一贴”。(本报记者 查冠琳 吴远团)

 

 

 

浙  江

 

7月20日正式入伏,上午7时起,市民陆续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进行“冬病夏治”。中医师们采用传统的膏药敷贴以及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诊室里,四十多张治疗床都已满员,诊室外还排着长队。

“头伏上午,过来贴敷的患者就已超过1200人次。以往,中老年人是冬病夏治的主力军,但从目前来看,人群已愈发年轻化,且女性居多。”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洪寿海博士介绍。

图片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三伏天”气温高,人体经络疏通、气血旺盛,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通过膏药敷贴等中医治疗手段,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特别是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冬季易发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在冬病夏治诸多方法中,三伏贴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老少皆宜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三伏贴是将刺激性较强的辛温走窜的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碾磨后,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小药饼,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的效果。

一般成人贴敷2-4小时,儿童1-2小时左右,以皮肤感觉温热或皮肤微微发红为度,三伏每伏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同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儿科门诊,儿童版“三伏贴”同样受到欢迎。“半小时内已经贴了十个小朋友了。”儿科主治中医师王其莉说,一早准备的药丸已经见了底,一天起码要用掉两盘。小朋友的三伏贴在药量上运用更精准,疗程相对会更长,“主要作用还是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免疫力。”

图片

今年,浙江省中医院三大院区十四大学科同步推出“冬病夏治”特色治疗项目,相关科室还开设了夜间门诊。目前,风湿免疫科、妇科、儿科、眼科、呼吸内科等科室推出线上三伏贴。

 

 

 

湖  北

 

7月20日,江城武汉发布橙色高温预警,天气炎热又恰逢周末,不少市民选择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赶“冬病夏治”集,现场异常火爆。

 

 

今年“冬病夏治”人数明显多余去年

 

清晨6点,湖北省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就早早到岗,将药材和敷贴用品摆放好准备迎接头伏的第一批患者。6点半,提前半个月就预约好“冬病夏治”的李女士来到耳鼻喉科“抢了头贴”,这已经是她第三年“冬病夏治”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头伏天气较热,艳阳高照,加上是周末,不少市民“携家带口”组团来湖北省中医院“冬病夏治”。7点多,医院针灸科诊室内就闻到了艾灸味,“提前半个月就约满了,今天一天估计要做70个三伏灸。”接诊医生说。不到8点,儿科诊室也挤满了人。到10点左右,湖北省中医院三个院区加上凤凰门诊层层爆满,大厅也挤满了患者。“前两年头伏遇到下雨,的确没有这么多人,今年明显感觉到人好多。”连续三年来医院冬病夏治的周女士感叹道。

专家们也明显感觉到今年来“冬病夏治”的患者多了起来,可能恰逢周末,再加上今年伏天是30天,大家都不想错过治疗的好机会。“除了三伏贴、三伏灸,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中药熏蒸、足浴、代茶饮、耳穴埋豆等多种项目,丰富了冬病夏治的内涵和方式,吸引了更多患者。”针灸科主任医师韦丹介绍。

 

 

年轻人也开始重视健康  

 

记者在医院针灸科诊室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来做三伏灸的以年轻人也不少,32岁的王先生说自己爱熬夜、喝冷饮,想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增强体质,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今天很早就来了。

33岁的王女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自己曾在湖北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好几年,治好了鼻炎,一早她就带着孩子也来到儿科治疗鼻炎。“年轻的妈妈也很信赖中医药,所以带孩子继续冬病夏治”王女士说。儿科主任张雪荣介绍,的确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更加信赖中医,让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开始用中医治病。

 

 

伏天虽是30天,错过头伏也能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遵循“天人相应”理念,利用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人体气血通畅、经络传导能力强的时机,通过特定的中医手段,如穴位贴敷、艾灸、足浴等,来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冬病”常见为虚寒性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疼痛等,这些病症在冬季往往会加重,而夏季人体阳气升发,此时进行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冬季发病几率的作用。

图片

7岁的小豪(化名)在妈妈的陪伴下完成了今年“冬病夏治”的首次贴敷。小豪每到秋冬季节就容易感冒,打喷嚏、流清涕,严重时还会引发鼻炎,影响学习和生活。“去年听朋友说‘三伏贴’有效,抱着试试的心态带孩子来了,没想到冬天感冒发作次数真的少了。”小豪妈妈说,今年特意赶在头伏第一天来复诊,医生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调整了贴敷方案,还搭配了小儿推拿辅助调理。“我自己平时怕冷,冬天手脚冰凉,今天我也开了三伏贴和三伏灸,希望今年冬天能够过个‘暖冬’”,小豪妈妈笑着说。

“今年天气持续炎热,其实非常适合三伏贴灸”,韦丹解释,一方面高温环境下人们长时间窝在空调房,喜食冷饮,导致体内湿寒之气加重;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使得人体阳气更为充沛,腠理更加疏松,气血也更趋向于肌表,这为“冬病夏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身体内环境,贴灸疗效更好。

她提醒,“冬病夏治”建议连续治疗3-5年效果更好。没赶上头伏的市民也不用担心,今年伏天虽然是30天,但在7月20日到8月18日期间每天都可治疗,三次治疗间隔5-7天即可。三伏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辛辣。治疗后要避风保暖,不要空调直吹,减少冷饮摄入。(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 黎婉婷 傅坚)

 

 

 

甘  肃

 

7月20日,甘肃省中医院2025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划分14个专项贴敷区域,分别对应脊柱病、风湿病、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疾病等,14个科室针对不同病症提供风湿骨科三伏贴、咳喘贴、儿科专用贴等22种定制贴剂,实现“按病分区、精准贴敷”。现场还设置了10个特色展示区,让患者在互动中了解中药贴敷原理,品尝定制体质茶饮,体验AI辅助中医诊断等项目。 

该院特别增设夜间及节假日贴敷服务,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普及三伏贴知识,展示贴敷操作流程,让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图为医护人员给儿童贴三伏贴。(通讯员郑访江 马志强)

 

 

 

陕  西

 

今天早上7点半,前来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两院区三伏帖敷的患者络绎不绝,一同感受医院多科室提供的包括三伏贴、耳穴埋豆、捏脊、悬空灸、中药足浴等在内的“冬病夏治”传统特色疗法,以更好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通讯员王蕊)

 

 

趁热来“贴”

祝大家都能安然度夏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