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75%老年人患慢病,国家卫健委采取新措施,事关每个人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2019-07-31 [医疗] [医疗资讯]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目前和未来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只涉及医疗领域指标任务的制定,影响每个家庭、个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更关系到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主题为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提到了两组数据:

 

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我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这两个结果性指标,须下降

 

王海东司长在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时提到,有两项结果性指标须有所下降。

 

第一,未来1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尽量将失能发生延迟到生命的终末期,这也是世卫组织提倡健康老龄化的指标之一。

 

第二,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老年痴呆患者增加,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需要控制增速。

 

另外,其他指标包括三项政府工作指标,四项个人、社会倡导性指标,即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提高、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鼓励支持老年人开展健康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

 

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有四大原因

 

在谈及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志新说道,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这类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因素影响

 

伴随年龄增加,身边发生的诸如离婚、丧偶、子女外出打工、亲友离世等都会造成老年人人际关系丧志。另外,外界环境和经济状态较差也会影响老年人社交意愿,产生孤独感,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是受自身健康状态影响

 

长期患病和慢性疼痛会严重降低患者幸福感,容易引发患者绝望的情绪,严重的老年人可能会导致其精神障碍发生。

 

三是老年人对心理健康认知度不高

 

老年人因为思想观念比较固化,普遍对心理健康认知率不高,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即便察觉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去就诊,容易错过心理疏导和治疗。

 

四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比较晚,发展不够充分,专业人员队伍还未建立起来。

 

慢病是导致死亡、失能主因

 

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部分失能状态,这部分数量在4000多万。

 

慢病是世界各地老年人死亡和导致失能的主要原因,前三位第一是心脏病,第二是脑血管病,第三是恶性肿瘤,还有一些呼吸病、代谢病等其他一些疾病。

 

三种以上慢病叫共病,共病多,最后形成老年综合症,比如说像跌倒、痴呆、尿失禁等。这些老年综合症就是一个初步的失能,最终导致重症疾病发作,中风、心梗、呼衰。

 

所以要控制失能人数必须从慢病防控上努力,防治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高失血症,包括骨质疏松、口腔疾患、慢性肿瘤等。一级、二级预防达不到目的,只能靠三级预防,发现中风、心梗的过程中早治疗。如果出现失能,尽早康复或辅具支持。

 

老年人健康,把握四要素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研究所所长陈峥结合老年群体身体情况,提出了四个老年人最需要关注的要素:

 

一是饮食

 

老年人一定要摄入五谷杂粮、蛋、肉、奶、纤维素、水果、豆综合饮食,保证饮食均衡综合化。另外,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把该补充的饮食都吃到。

 

二是运动

 

运动适度、循序渐进,要有一种社会参与感。可以进行强度性、柔韧性、耐力、平衡性运动,各种运动结合起来。

 

三是体检

 

老年人的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65岁以上,国家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管理,包括评估,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各地的社区卫生中心、卫生站都在做这项工作。子女可以监督,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是控制血糖和血压

 

对于血压的控制,建议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天至少在平稳状态下测两三次。对于血糖,每周至少监测一两次,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血糖小于11.1mmol/L为宜。

 

另外,老人睡眠保持每天七到八个小时,以早晨起来感觉到不困不乏为好。建议老人尽量有一个午睡的习惯。

 

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老年人健康管理已经开展多年且有所成效,但从健康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来看,老年人健康问题不单纯只是对身体疾病的防控,已经囊括到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预防、干预以及如何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这对我们基层公卫人员和家庭、单个个体来说提出了新要求,也将意义深远。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