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药文化滋润孩子心灵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19 [医疗] [医疗资讯]
创作中医舞台剧、诗词,自制中药精油、驱蚊粉、三伏贴、香囊……你能想到这是一群初三的学生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学到的技能吗?7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对该校在2018—2019学年的“运河中医药文化”课程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小朋友们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引得大家纷纷点赞。

  2016年,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自组建以来,就系统部署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地处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该校就将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运河中医药文化”课程。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程岚介绍,学校将中医药文化与文化课程相融合,目前以“1+3”项目教学班级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授课。“1+3”项目的学生是面向全市招收初二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免中考直接进入该校学习四年,学校正是针对“1+3”项目的初三学段自主设计开发了这门校本课程,将大运河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每一个学科进行融合,每周有一个专门的时段来学习这门课程。各个学科的融合分成三大门类,包括文史类、科技类、艺体类,共有九个学科进行融合,其中科技类就包括生物学科、化学学科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

  “运河中医药文化”课程除了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开发了实践体验活动,如参观中医药大学,开展“运河区”游学、江南游学,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探究,尝试用英文进行学术报告分享等。程岚介绍,“今年北京市的一道生物高考题便与生物学科学生参与过的一个探究过程相吻合,很多初三的孩子做这道高考题能轻松地拿到满分。”

  在化学融合课程的汇报中,初三学生陈泓瑞对所在小组制取橙皮精油的过程进行介绍,谈及收获时,他说,“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学会了怎样撰写实验论文、如何去填写实验报告册,得到了橙皮精油的成品,但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反思和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来自综合组的学生也学习了各类中医技艺,不仅自制了驱蚊粉、三伏贴等等,还对一百种中草药进行了整理。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可以给予学生什么?

  程岚表示,这也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创新思维培养”是她总结的四个关键点,“通过几年的尝试,学校深刻地体会到大运河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结合后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特别有效,深刻地感悟到中医药文化不仅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滋养孩子们心灵、增强他们文化自信的良器。”(郭亚丽)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