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自信走向全国的山西中医!中医气血派传承,重塑传统中医生命力
作者:韩暖晴来源:山西晚报 2025-11-18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民生之重,健康为先。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山西正加速布局。今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链主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培育壮大中药产业链。

政策指引下,晋企已然开始行动。医药科学研究、医疗机构投资与管理、饮片深度加工、道地药材种植、现代化中药生产、中医职业教育培训……山西鸣岐医疗集团作为新兴中医药民企,正朝着全产业链大型中医药产业化运营集团的目标稳步迈进。

(第二届姚登贵收徒拜师大会上,拜师弟子聆听师训)

11月5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办公室主办、山西鸣岐医疗集团承办的中医气血疗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医气血派创始人姚登贵收徒拜师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一场传承薪火的仪式,更是一次面向全国的答卷:山西中医药正以坚实的产业步伐与鲜活的人才实践,重塑传统中医的时代生命力。

 

 

理论生命力——根植临床,大道至简

 

(姚金贵先生为患者把脉)

“时代在进步,疾病谱在变化,中医诊疗更需要新思维。”中医气血派创始人、现年82岁高龄的姚登贵先生,始终秉持这一信念,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历经五十余年临床深耕,守正创新,构建了中医气血论。这一理论突破传统框架,从宏观层面把握疾病本质,开辟了中医发展新路径。

这一理论的成熟与推广,离不开山西鸣岐医疗集团董事长崔鸣岐的鼎力支持。自2013年相识,二人便因“弘扬中医文化、助力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携手。在集团的推动下,中医气血论得以实现了理法体系化与方药标准化,为学派的独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医气血论大道至简,主张“凡病因血瘀,凡病致血瘀”,通过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即可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该理论突破传统中医辨证复杂、见效慢、疗效差等瓶颈,仅凭15个基础方剂的灵活配合,即可实现“异病同治”,为现代慢病管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正是凭借这种可重复、可验证的科学性,中医气血论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广泛认可:2023年姚登贵中医气血论通过国家级科研成果认证,2024年中医气血派入选山西省卫健委公布的首批三晋中医学术流派,2025年中医气血疗法纳入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走上全国传承之路。

 

 

传承生命力——体系开路,薪火永继

 

中医传承的根本在于人。

(第二届姚登贵收徒拜师大会上,弟子敬茶)

姚登贵上座,弟子们肃立鞠躬、递帖、敬茶……第二届姚登贵收徒拜师大会上的这一幕不只是单纯的仪式感,而是至今仍在传统艺术、中医、法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师徒传承制的缩影。

尤为重要的是,中医气血派为此古老制度注入了现代内核,构建了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八字定辈,下设“贤、德、才、能”四科的严谨体系,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层次清晰的传承梯队。

“传统的师徒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或知识的传递方式,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姚登贵之子、中医气血派传承人姚朝辉表示。其背后意义无可替代,一是以师承促创新,推动气血理论在多区域临床实践中验证与升级;二是以传承育人才,打造兼具气血派特色与时代视野的中医骨干队伍;三是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师承推广增强中医药的国内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四是以服务惠民生,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满足群众对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需求。

中医气血派的传承,既保留了传统师承制的精髓,又突破了手把手带徒弟的局限。通过系统化的中医气血论知识架构,一举解决了传统师承模式知识碎片化、学习周期长的问题。中医气血疗法不仅辩证简单,治疗简单,用药更是简单,青年医师经过3个月培训即可出师。

专业医师弟子通过对《内源性疾病方剂知识手册》《家庭医生》的学习后,可在山西鸣岐医疗集团下设的全国连锁医疗机构内,日复一日地加深对气血论的理解。山西鸣岐医疗集团医务中心总监辛伟明表示:“每月的医务会议和培训都让我们对气血论有新的领悟。这一理论超越传统八纲辨证,从整体气血运行入手,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产业生命力——标准赋能,跨界融合

 

中医药要谋求大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之路。

围绕姚登贵先生的中医气血论,崔鸣岐带领企业深耕多年,让中医气血论的“蓝图”落地成产业“版图”,完成从“0”到“1”再到“N”的蝶变。

“传统中医模式对优质医师资源依赖过重,发展受限,必须借鉴西医的运营模式。”崔鸣岐一语道破行业痛点,并从四个维度推动企业产业化发展:一是中医理论必须因时制宜,实现突破性创新,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二是导入现代医学运营模式,医学研究和医学应用相分离,降低对名医资源的依赖,也降低从业人员的门槛;三是打造中医连锁机构——“登贵堂”,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份布局3家中医医院、34家医馆及门诊部,突破医疗机构连锁化运营瓶颈;四是打破西医标准对中医的束缚,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医振兴。

10月31日,山西鸣岐医疗集团旗下太原鸣岐堂中医医院研发的“活血益心丸”,成功跻身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公示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三晋名方”之列,标志着这一传承中医气血疗法的特色制剂,其学术价值与临床疗效获得省级权威认可。除了饮片研制,集团还计划打造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联合高校开设中医气血论课程,打通上下游,实现从田间到临床的全产业链运营,为中医药振兴注入新动能。

 

 

时代生命力——鸣岐医疗,健康中国

 

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在第二届收徒拜师大会上提及:“山西这片中医药文化的沃土,滋养了姚登贵先生的中医气血论,让守正创新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健康科普专家基层行项目负责人杨建波为山西鸣岐医疗集团颁牌)

如今,这粒种子已从三晋沃土播向全国。此次拜师大会,正是其作为全国传承推广项目首次面向全国的正式亮相,并迅速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会上,山西鸣岐医疗集团被授牌“健康科普专家基层行—中医气血疗法推广单位”。

大会前后的传播热潮,更成为其全国影响力的生动注脚。会前的预告直播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源源不断涌进直播间,全网观看量近120万人次。活动当天,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山西、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APP全程线上直播,全网总观看量高达381万人次,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场盛会清晰地昭示了一条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唯有与现代模式相结合,才能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绽放蓬勃生命力。

此番景象,正是山西鸣岐医疗集团作为中医气血疗法倡导者与践行者长期耕耘的结果。集团始终以弘扬中医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标准化、体系化、产业化的现代中医机构,不断提升临床疗效与服务品质。中医气血派也将在学术科研、临床服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等多维度持续发力,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三晋智慧。

从姚登贵先生的独自探索,到理论体系的成熟完善,再到一个企业的全情推动,最终惠及万千患者——中医气血派作为“山西样本”,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通过“学术创新+体系传承+产业赋能”的三轮驱动,为中医传承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中国方案”。一幅从山西出发、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医传承新画卷,正磅礴展开。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