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校1,王新宇2,朱恒岳2,柯于鹤3
1武汉市汉口医院
2湖北中医药大学
3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吉林中医药》2024年第5期第576-578页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其甘、涩,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生于沼泽湖泊中,主产于湖南、江西、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以苏芡实为“道地药材”。
芡实味甘、涩,性平。淡渗甘香,滑泽黏润,润滑而不伤于湿,淡渗而不伤于燥,甘而补脾,涩能收敛,为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佳品。《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2.1 症靶
2.1.1 遗精滑精 适用于肾气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临床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舌淡,脉沉或弱为特点。芡实甘补涩收,入肾经,善能益肾固精。清代医家陈士铎曰:“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至妙药也。”《医方集解》中金锁固精丸治精滑不禁,用芡实固肾补脾。男科专家徐福松常用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治疗滑精,其称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为治疗滑精之正方,芡实用量10 ~15 g。
2.1.2 尿频 适用于肾元不固之尿频。临床以尿频,小便次数多且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舌淡胖,苔白,脉细弱为特点。芡实有甘补而涩,固肾而摄之功。仝小林院士常用水陆二仙丹、缩泉益肾煎加减治疗尿频,其仝氏芪茱军蛭汤是治疗老年人夜尿频多的靶方,常用芡实15 ~30 g。全国名中医张炳厚、国医大师张大宁也常用水陆二仙丹治疗肾虚不固之尿频。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较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且尿频明显者,在补气提升的基础上加入芡实益肾固精、健脾益气,配伍覆盆子、金樱子等起到补肾固摄缩尿的作用,其中芡实用量12 g。
2.1.3 腹泻 适用于脾虚久泄。临床以面色萎黄,脘闷纳少,肠鸣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特点。芡实能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仝小林院士认为,久泄易耗散精微,故脾虚泄泻当健脾渗湿,兼以涩肠止泻,标本兼施,常用薏苡仁、莲子、芡实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常用剂量,生薏苡仁为30 ~120 g,莲子为15 ~30 g,芡实为15 ~45 g。窦国祥教授治疗慢性腹泻常用芡实20 ~30 g,并常要求患者用芡实、薏苡仁、莲子等煮粥食用配合治疗,疗效显著且病情不易复发。施今墨处方,常以芡实、莲子并书,用于治疗慢性腹泻,多用芡实10 ~15 g,莲子6 ~12 g。
2.1.4 带下量多 适用于脾肾不足之带下过多日久不愈者。芡实能益肾固精,又能健脾祛湿,有良好的止带止浊功效。《医案类聚·雪雅堂医案》中治疗带脉失束,连绵而下之白带,用芡实配伍巴戟肉、鹿角霜等,统摄温养,健脾益肾。芡实也可与清热除湿药物配伍,用于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者,如易黄汤。傅青主认为黄带下是由于任脉湿热所致,治疗上应补任脉之虚,清肾中之火,使湿与热不能相合,则黄带自除。“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方用易黄汤,重用芡实、山药各一两为君,补任脉之虚,同时加用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健脾化湿。
2.2 标靶 标靶为蛋白尿。仝小林院士重用水陆二仙丹治疗治疗蛋白尿,取其收敛固涩,减少肾中蛋白等精微物质的渗漏,其中芡实用量为15 ~30 g。窦国祥教授认为芡实治疗蛋白尿量大(30 g 以上)方能取效。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炎后期出现蛋白尿的虚证患者,加入水陆二仙丹,消除蛋白尿,其中芡实用量为15 g。杨霓芝教授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蛋白尿患者,用芡实益肾固精健脾,石韦清热利湿通淋,二者结合有开阖既济之用,妙在既可泄浊而不伤肾,又可涩精而不恋邪,其中芡实用量为20 ~30 g。肉桂、熟大黄、芡实是程益春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对,程益春认为,芡实健脾补肾、固摄精微物质, 能减少尿蛋白。虫毒侵淫,导致脾失健运,肾失封藏,精微渗泄尿道排出体外,形成乳糜尿。王绍和教授治疗乳糜尿以自拟健脾益肾、分清泌浊的基本方(芡实、莲须子、金樱子、萆薢),结合乳糜尿各型特点进行论治,芡实常用量15 ~20 g。
2.3 现代药理研究 芡实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芡实醇提物及芡实超微粉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及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改善肾脏组织病理状态,减轻肾脏炎性反应,临床上,芡实合剂能显著改善肾炎患者的症状,控制肾小球病变的进展及炎症;此外,芡实超微粉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脏器肥大的作用;芡实多糖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且其作用强度随芡实多糖浓度增大而增加;研究还证实芡实对心脏、神经、胃黏膜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芡实还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脂、延缓衰老、抑菌、抗癌等作用。
2.4 临床常用剂量 现代医家运用芡实用量多为10 ~4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择最佳用量与配伍。取其实益肾健脾、除湿止带功效,芡实用量10 ~30 g;取其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功效,芡实用量10 ~45 g。
2.5 临床安全应用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刺痒,并出现片状的密集如麻疹样红色小丘疹。体内过程未见文献报道。芡实性涩敛,便秘、小便不畅者不宜用。
在态靶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芡实的经典古籍记载、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医家经验的总结,由30 位专家(包括25 名高级职称、4 名中级职称、1 名初级职称)就症靶及标靶的遴选参与问卷调查,6 名中医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围绕该药临床应用要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意见,我们归纳芡实的症靶为遗精滑精、尿频、腹泻、带下量多,标靶为蛋白尿。在临床应用经验与使用注意事项中,芡实的煎服剂量多为10 ~45 g,本品无毒,性涩敛,便秘、小便不畅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