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多想一步,多做一点,
名医、主任、医师、治疗师……
他们以专业和温情为患者排忧解难
10月7日,晨光熹微。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假期的温暖余韵时,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诊室的灯光已然亮起。
“您有哪里不舒服?”周教授亲切地询问着前来看诊的病人。面对每一位患者,他总是耐心引导他们清晰地描述病痛,而后一一细致解答,从病因病理到用药禁忌,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
献身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周岱翰成为公认的现代中医肿瘤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军人之一。已在医疗、教学、科研上拼搏半个多世纪的“80后”周岱翰,本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精神,仍在坚持出诊,在抗癌临床第一线做表率,精心培育“中医肿瘤学”的似锦繁花,浇灌累累硕果。

门诊不停诊、疗程不掉线、随访不缺位、人文不降温,是肿瘤中心林丽珠教授及其团队坚持的原则,10月8日,林丽珠教授门诊外省及跨地市来诊患者占比80%。
作为IV期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80岁的林女士在确诊初期即进入化疗疗程,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此后规律复诊、按期随访,至今已满五年未见复发,生活如常。今日复诊时,她握着林教授的手笑着说:“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吃您开的中药,心里非常踏实,真的非常感谢您和团队。”更有患肺腺癌的沈女士、患淋巴瘤的退伍老兵周伯、化疗后疲乏严重的潘女士……一位位患者从天南地北前来按时复诊,医患携手走过漫漫抗癌路。
肿瘤患者的化疗疗程与不良反应评估、症状随访具有周期性与延续性,节日期间尤需“不断档”,肿瘤中心全体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林教授表示,“帮助一个个患者的喜悦,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患者对我们的这种感激之情,同样也感动了我们自己。想到我的患者,我就觉得多辛苦一点也值了。”
不到7点,针灸推拿康复中心陈振虎主任诊室门口已聚集了不少候诊的患者。
“医生,听说您这儿有办法,我们连夜开车赶来,就盼着能让这僵硬的身体松快些,手不再抖得这么厉害。”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大叔,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连递过病历本都显得格外艰难。对此,陈主任仔细问诊并检查后,迅速为患者施行针刺治疗。下床时,大叔连声感叹,直呼“神奇”——身体轻松了,步履灵活了,手部的震颤也明显减轻!一位从南方来的阿姨,因帕金森病导致肢体僵硬、行动困难,在接受几次针灸治疗后,已能缓缓自行起身。
节假日期间,由于聚餐频繁、饮食多样,牙痛、牙外伤、牙周急症等患者数量往往会有所增加。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口腔科门诊提前进行部署,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排班,保证在双节期间“门常开,人常在”。
“医生,我牙疼得实在吃不下东西,晚上还要和家人聚餐呢……”面对焦急的患者,口腔科医生安慰后迅速开展治疗,让患者舒心吃上“团圆饭”与美味月饼。
假期期间,心理睡眠科门诊每天如常开启,以“心理保驾护航”的方式守护群众健康。
无论是为青少年学生趁假期卸下学业压力、及时开展心理治疗,还是帮助失眠群众用中西结合疗法重拾好梦,心理睡眠科医护耐心疏导,循循善诱,守护每一颗“迷茫心灵”,助力患者安享每一晚好眠。
双节同庆,使命在肩
广中医一院门诊全程守护
当佳节步入尾声,
他们以始终如一的真诚与关爱
回应生命的托付,
为这个假期刻下圆满的健康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