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简单来说,就是脚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根部之间的凹陷处。
归属: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在五腧穴中,“荥主身热”,意思是荥穴特别擅长清泻本经的热邪。
主要功效: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因此,它常用于治疗一切由胃火过旺引起的症状,例如:
牙痛、咽喉肿痛
口臭、便秘
胃热导致的食欲亢进、嘈杂易饥
内庭穴与糖尿病的关联点
关联点正在于“中消(胃热)”。
对于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早期或血糖控制不佳时,常会出现“多食易饥”的症状,这非常符合中医“胃火炽盛”的描述。
胃火过旺,腐熟水谷的能力过强,所以患者总是感到饥饿。然而,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不足(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脾虚也密切相关),这些被快速消耗的食物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气血营养输布全身,所以人会越吃越瘦。
在这种情况下,刺激内庭穴可以:
1. 清泻胃火:帮助降低亢进的食欲,减少过量进食的冲动。
2. 辅助控制血糖:通过控制饮食摄入量,间接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3. 改善并发症:对于因胃火上炎引起的糖尿病伴发口腔问题(如牙周炎、口臭)也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
1. 坐姿,将一只脚搭在另一条腿上。
2. 用拇指指腹按压在对侧脚的内庭穴上。
3. 以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揉,感到酸、麻、胀为宜。
4. 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如饭前按压有助于抑制食欲)。
配伍穴位:为了达到更好的整体调理效果,内庭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
配合胰俞穴:胰俞是经外奇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调节胰腺功能的经验穴。
配合足三里:足三里是健脾益气的大穴,可以补益因胃热过度消耗的气血。
配合三阴交: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能滋阴降火,针对糖尿病的根本病机。
内庭穴对“胃热型”糖尿病患者更明显。
如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口渴或多尿,那么可能更需要搭配其他穴位(如针对上消的鱼际穴,针对下消的太溪穴)。
穴位保健贵在坚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辅助调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