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有方法!
来源:医生界 2025-08-14 [针灸临床]

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

 

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形成面瘫。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侵入面部,痹阻经气,使面部经脉失养所致。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推荐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活血通络、疏调经脉,促进面神经、面部肌肉组织吸收营养,加速排出病理产物,进而达到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目的。

 

 

针灸疗法

 

01

针刺疗法

 

普通针刺: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如阳白、四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牵正、颧髎、翳风、合谷等穴,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针刺方式,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电针: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通电20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效果显著。

 

温针灸法:取颧髎、下关、曲池、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对于风寒型及正虚型,效果极佳。

 

头针:用毫针刺法,从上向下进针,将针体迅速推进双侧顶颞前斜线、同侧颞中线及额前线,根据病情确定补泻手法,手法刺激不能过强,直接激活颅脑,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配合普通针刺效果极佳。

 

 

针灸疗法优点

 

1、针灸疗法效果显著,具有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镇静和镇痛等作用。

 

2、早期发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能够切实控制病情发展,加快患者康复,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3、医疗费用经济实惠。

 

4、针灸直接刺激患者面部穴位,副作用小,科学可靠,是一种绿色疗法,还可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5、针灸治疗所需设备较少,不受场所限制,可随时为患者开展治疗。

 

 

日常护理

 

1、眼部护理:急性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佩戴眼罩或涂抹眼药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尽量减少用眼。

 

2、面部护理:注意面部保暖,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脸部;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面肌开始恢复时,可做皱额、闭眼、耸鼻、吹口哨、鼓腮、示齿等动作,每日1-2次,每次约20分钟,直至康复。

 

3、饮食护理: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以良好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