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兼感毒邪而发。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基本原则。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六种方法均为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取穴
疱疹局部、夹脊、合谷、曲池为主穴;
肝胆火盛者,配太冲、支沟;
脾胃湿盛者,配血海、三阴交。
操作
疱疹局部用围刺法,用1寸毫针朝疱疹方向斜刺,每针间距1~1.5寸;
夹脊穴取疱疹皮损同侧夹脊,以1寸毫针斜向脊柱刺入约0.8寸,使针感沿神经线路传导;
其余穴位均采用泻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7次为1个疗程。
将消毒药棉撕成均匀菲薄的棉花网,将其覆盖在疱疹处,用手轻压使其与疱疹贴紧,用火柴点燃,每次针刺后灸2贴。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针刺和棉花灸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
处方来源
张宏荣.针刺配合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32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36(1):50
取穴
疱疹局部
操作
把多头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待红中发亮,迅速刺入疱疹中央,立即出针。
将洗净的新鲜芦荟刮开,用棉签取中间黏胶汁液涂搽患处,每日2~3次,一般2~3天或5次后评定疗效。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共治疗25例,其中22例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
外用芦荟时一定要剥去外皮,利用胶状部分,因生叶的表面有刺激素,会引起皮肤发痒。
使用多年生的芦荟比1年生植物的芦荟效果更佳。
火针操作时必须掌握"红、准、快"三要素:
• "红"是指烧针时针体一定要烧至通红;
• "准"是指对准预刺部位;
• "快"指进针要快,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治疗5天内禁用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及色素类食物,避免洗澡。结痂脱落时,局部避免搔抓。
处方来源
钱月萍.芦荟汁外擦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25例.海峡药学,2005,17(5):154
取穴
疱疹局部
操作
取盘龙三头针1支,三针头同时在酒精灯火焰峰点上烧至通红发亮,对准带状疱疹的水疱高点或疱疹高出皮肤之处及疱疹硬结之处,以雀啄方式迅速下针,点到即止,迅速收回,水疱溃破处以棉签吸干渗出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带状疱疹所发之处均匀布满盘龙三头针的针头点痕迹。操作结束后,以棉签蘸取聚维酮碘(碘伏)在盘龙三头针行针之处进行消毒。每日1次,溃破处结痂及皮肤红肿处皮色退红并消肿即可停止治疗。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带状疱疹大多属于火毒,亦有属于阴毒者,以盘龙三头针攻之,有以毒攻毒之意,无论阳毒,阴毒均可实行。
处方来源
唐胜修,徐祖豪,唐萍,等.盘龙三头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94
取穴
疱疹局部及阿是穴
操作
选取水疱间正常皮肤,即阿是穴,用三棱针叩刺加以闪火拔罐,令放血6~8ml,留罐4~6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主治
带状疱疹
处方来源
王岫岩,张佳宾,邢国利.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2,18(9):29
取穴
• 病变在头面部,取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合谷、外关;
• 病变在胸肋部,取该胁间同侧相应之夹脊或背俞、支沟、阳陵泉、太冲;
• 病变在腰腹部,取腰部同侧相应之夹脊或背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 疼痛甚者,再在局部取阿是穴。
操作
患者平卧或侧卧,进针得气后,接上电针仪,用疏密波,刺激30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主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处方来源
刘岩红.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四川中医,2003,21(4):78
取穴
患处周围、耳部风溪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
先针刺患处周围,后针刺耳穴。充分暴露患处皮肤,聚维酮碘(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指、示指绷紧患处周围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示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周围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该穴位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每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主治
带状疱疹初期
总结
共治疗31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次治愈7例,3次治愈2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处方来源
江苏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73031部队医院丁向荣医师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