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中风脑梗验方:治中风后遗症肢体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
2025-08-13 [中医临床]
治中风、半身不遂,全国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杨百茀创制的经验方通脉汤,临床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有良效。

【组成】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桃仁10克  生地15克  川芎10克  丹皮10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功能】
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主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脉迟缓或浮弱,舌苔薄白。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
【方解】

  • 上述症状,均属“中风”的范畴,古今皆称重证,对其发病原因及其机理的认识,历代争论颇大。唐未以前侧重于外风,多从外风立论;从金、元起侧重于内风,多从内风立论。如刘河间主“心火暴甚”;李东垣主“正气自虚”;朱丹溪主“湿生热”;张景岳主“内伤积损”;尤在泾则进一步主张:“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从内外二因立论,这与《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是一致的;王清任则认为中风“实因气亏”。当然,中风并非只因气亏,治疗时还必须活血化瘀。

  • 本方是从仲景之桂枝茯苓丸和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二方化裁而成。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理论,以黄芪为君,重在补气;配桂枝、桃仁、川芎、丹皮为臣,以活血通脉;用当归、生地、白芍、茯苓为佐使,以养血安正,使察去而不伤正,活血而无耗血之虑,共奏益气活血之效。

【加减】

  • 气血亏虚者加党参、丹参;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蜈蚣;头昏者加菊花、蔓荆子;失眠者加酸枣仁、女贞子、旱莲草;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石菖蒲;血压偏高者可倍用黄芪,再加入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之属以重镇熄风。若肢体麻木者,加姜黄、羌活;若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若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若偏瘫日久,加水蛭、虻虫以搜剔经络;若偏寒者,加附子。黄芪用量可逐渐加大至60~120克。

【按语】

  • 本方功擅益气活血,对中风后遗证属气虚者有良效,中风初期实证者不宜之。

【病例】

  • 王某,男,56岁,干部。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1986年10月8日因劳累过度,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某医院抢救,神志清醒后,遗留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小便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证属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予通脉汤加减:黄芪30克  当归15克  赤芍15克  桃仁10克  川芎10克  丹皮10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地龙10克  全蝎5克  桑螵蛸10克  益智仁10克。服药20剂,小便已能控制,语言较前清晰,下肢肌力由Ⅱ级恢复到Ⅳ级。续服30剂,口眼歪斜纠正,语言流利,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引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仅供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