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 通讯员余若怡)记者7月20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微生物组智能诊疗科研团队在合成微生物群落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由7种肠道益生菌组成的人工合成菌群,可有效缓解具核梭杆菌感染的结直肠癌。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尖端科学》上。
“基于癌症微生物组图谱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的多组学分析,以及临床粪便和血液样本测序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和组织中显著富集,并与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密切相关。”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陈朋说,“具核梭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增殖并诱导化疗耐药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和代谢网络重建策略,最终确定由动物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7种常见肠道细菌组成新型人工合成菌群。团队通过共培养实验及小鼠结直肠癌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该人工合成菌群功能。该菌群在体外共培养实验中能够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长,且体内实验证明该菌群安全性良好,并能够稳定地定植在小鼠肠道。
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合成菌群能有效缓解具核梭杆菌诱导的结直肠癌癌细胞增殖、肠黏膜破坏、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以及微生物组和脂质代谢异常等情况,进一步缓解具核梭杆菌感染的结直肠癌。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张梦然
7月16日发表在《科学报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多模型人工智能(AI)框架,在疟疾诊断中实现了96.47%的准确率,为全球疟疾防控提供了高效诊断工具。这项由沙特阿拉伯焦夫大学、埃及开罗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推动了AI在热带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
疟疾作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重大健康威胁,2022年全球报告病例达2.49亿,其中非洲病例占比90%。传统显微镜检查依赖专家经验,耗时且易出错,在资源匮乏地区也难以普及。
此次开发的多模型AI框架创新性地整合了3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团队在包含27558张血液涂片图像的公开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框架的优异性能:灵敏度达96.03%,特异性达96.90%,精准度达96.88%,均优于单一模型。多数投票机制通过综合多种模型的判断,有效降低了误判风险,其表现超越现有的AI诊断方法。
该成果为疟疾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方案,且该技术无需特殊设备即可部署,尤其适合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下一步,团队将扩大数据集验证,探索在白血病等其他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分校等机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关键脑蛋白cypin维持脑细胞连接的重要机制。这一发现为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辟了新路径。
研究团队取得3项关键发现:cypin蛋白能为突触内的蛋白添加特殊“定位标记”,就像给快递包裹贴上地址标签,确保蛋白准确抵达工作位置;cypin能与负责分解蛋白的蛋白酶体结合,适度减缓蛋白分解速度,这种“刹车效应”使重要蛋白得以积累,从而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交流;cypin的存在显著提升了突触内关键蛋白的水平并激活了UBE4A蛋白,这种双重作用就像同时升级了通信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大幅提升了脑细胞的沟通效率。
这些发现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靶向调控cypin蛋白,有望修复受损的脑细胞连接网络,重拾记忆与思维的“钥匙”。
团队强调,脑科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基础阶段,但cypin蛋白在突触可塑性中的核心作用,使其成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理想靶点。当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突触“信号中断”时,基于cypin的疗法或将成为重建脑细胞“通信网络”的利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旭婷 罗平章
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7月20日下午,佛山市召开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发布会上介绍,针对近期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0%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赵淼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全美麻疹疫情已报告1309例确诊病例,这一数字创下33年来的新高。目前,疫情已蔓延至至少39个州,其中得克萨斯州确诊病例超过760例。
此次麻疹疫情已造成两名儿童和一名新墨西哥州成人死亡,这是美国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麻疹致死病例。2019年,全美确诊麻疹病例超1274例,被视为1992年以来麻疹疫情最严重的一年。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5日报道,在旧金山举行的202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美国科学家宣布,过去20年间,美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增长了近3倍。
哈肯萨克子午线泽西海岸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基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死亡率数据,对1999年至2020年间33572例肥胖相关癌症死亡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显示,相关死亡率已从每百万人3.73例攀升至13.52例,其中女性、老年人和农村地区居民为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肥胖作为美国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影响着40.3%的成年人口。CDC指出,这种由遗传、环境、激素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与13种癌症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约占美国年度确诊癌症总数的40%。
除癌症外,肥胖还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研究团队强调,肥胖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亟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在高风险的农村和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加强早期筛查和医疗服务。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7月17日电(记者颜亮)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17日表示,总统特朗普近日出现腿部肿胀,并被诊断患有一种静脉疾病。
莱维特当天在记者会上说,对特朗普腿部的超声检查显示,他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这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在70岁以上人群中更为普遍。”
莱维特说,没有发现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迹象。
特朗普现年79岁。他上周在纽约现场观看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决赛时,有照片显示他脚踝明显肿胀,引发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猜测。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里约热内卢7月19日电 (记者时元皓)乔治敦消息:日前,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在乔治敦公立医院成功实施该院首例基于支气管封堵器的肺隔离技术,为一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麻醉保障,进一步提升该院胸科手术麻醉水平。
术中,在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的精准操作下,支气管封堵器顺利就位,胸腔镜清晰显示目标肺组织隔离效果完全达到预期,为外科医生创造了理想的无干扰操作空间。据介绍,得益于该技术的微创特性和麻醉管理的优化,患者术后迅速苏醒,状态平稳,这充分契合当前国际推崇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这项新技术吸引了该院麻醉科多位医生现场观摩。杜伯祥演示了关键步骤,并对技术原理、适应症把握及操作要点等进行现场讲解。该院医生卡诺表示:“中国医疗队持续为我们打开新技术的大门,这次演示清晰实用,是提升本地麻醉实践能力的宝贵一课。”
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左二)为圭亚那医生演示支气管封堵技术。 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供图
近期,医疗队还开展多项行动,持续扩大医疗服务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在圭亚那行政区第3区的西德梅拉拉地区医院,医疗队于近期实施了“中国医疗队手术日”项目,集中开展多学科手术巡诊,增强西德梅拉拉地区医院诊疗能力;不久前,医疗队赴第3区的萨克萨卡利村开展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居民提供医疗援助的同时深入雨林发掘当地传统医药资源应用潜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伦敦7月21日电 (欧阳开宇 李可奕)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20日发布警告,提醒公众警惕肉毒杆菌中毒风险。此前,已有少数人在接受含肉毒杆菌毒素的美容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前往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机构就诊。
据通报,截至7月14日,6月4日以来英国已报告38例医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病例。新增病例涉及英格兰东部和东米德兰地区的美容手术,与此前东北部地区确诊病例暂未发现关联。调查显示,这些病例可能与使用未获许可的肉毒杆菌类产品有关,涉事从业者已暂停相关操作并配合调查。
UKHSA指出,不良反应包括吞咽困难、言语含糊及需呼吸支持的呼吸困难等。该机构已向全国临床医生发布建议,要求关注近期接受过美容手术者的肉毒杆菌中毒症状,及时给予抗毒素等针对性治疗。
UKHSA顾问医学微生物学家高里·戈德博尔博士表示,美容手术相关肉毒杆菌中毒虽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其由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引发,这类毒素正是“肉毒杆菌素”(Botox)等产品的活性成分。他提醒,中毒症状可能在术后4周内出现,若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联系NHS111寻求帮助。
UKHSA及相关机构均建议,民众接受美容手术前需确认所用产品获许可,并通过NHS官网了解选择从业者的注意事项。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7月17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17日在官网说,该机构与法国互联医疗设备企业桑索姆公司(Sensome)等机构合作,利用一种微型传感器首次实现对肿瘤细胞时空动态(即随时间推移的细胞变化)的非侵入性实时监测,此项突破可能为癌症的诊断与治疗带来新视角。
桑索姆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阻抗的微型传感器,能够实时、原位分析生物组织。在该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团队结合了微电极阵列的使用、电阻抗谱测量传感器周围组织特征的能力,以及预测算法。与传统电阻抗谱分析相比,引入预测算法使得该技术具备更快的预测速度、更强的抗噪性能以及识别复杂数据模式的能力。
研究团队使用该技术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与癌变乳腺细胞进行测试,成功预测了细胞密度、平均直径及细胞类型等的时空变化情况,其结果与显微成像分析一致。此外,仅通过电阻抗谱测量,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正常细胞之间竞争关系的实时监测。
“分析细胞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组织结构对于理解癌症的进展至关重要。目前,活细胞荧光显微镜技术是追踪这些动态的主要方法,但它常受限于荧光染料引起的细胞毒性、长时间显微成像过程中光诱导的细胞损伤等。采用桑索姆公司技术无创且无需标记,可实现对与癌症相关的细胞时空动态的长期监测,同时对细胞的自然变化过程干扰极小。”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阿卜杜勒·巴拉卡特说。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目前这一监测技术尚未获得商业使用批准。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泰晤士报》7月19日文章,原题:韩国“美容旅游”热潮 过去十年间,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水光肌”、CC霜、气垫粉底等内容,这些名词都和韩国密不可分。韩国不仅塑造全球美妆潮流、输出美妆品牌,也在吸引更多游客走入本土美容诊所。
美容已经成为韩国的生活方式。“韩国人相信,美丽的身体里住着美丽的灵魂,”英裔韩籍医生克里斯汀·霍尔称,“展示最好的自己是从小养成的观念,化妆见人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韩国在美妆和美容产业中位于世界前列,首尔拥有全球最多的整形外科医生。据韩国官方部门统计,2024年有超100万名医疗游客到访首尔江南区的诊所,较2023年几乎翻倍,其中68%是为皮肤科及整形项目而来。英国政府网站将韩国列为“医疗旅游”目的地,鼓励公民将非必要手术纳入保险范围。
“韩国就像护肤圣地,会对求美者‘用尽十八般武艺’。”伦敦医生乌克勒盖称,从咨询到售后,韩国整容流程都被精心设计过。对许多赴韩游客来说,即使美容并非唯一目的,但也会列在清单之首。2024年韩国新增的129家诊所中,有80%都专注于皮肤护理,多重选择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然而,对许多游客来说,语言是个大问题。尽管很多诊所提供英语服务,但难免有词不达意的时候,例如因翻译问题注射错误的激素。霍尔还提到,比起尊重求美者意愿,韩国美容界更推崇大包大揽的“家长式作风”,“如果我全权让医生做决定,他们用在我脸上的注射器数量会翻倍。”
此外,英国美容整形外科医师协会称,2022年出国整形的求美者整形并发症患病率提升35%。专家指出,要警惕首尔流行的快进快出“工厂式”诊所、仅需20英镑的肉毒素注射,以及大量便宜到离谱的整形套餐。霍尔认为韩国的不断创新可能反而会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乌克勒盖曾在社交媒体上刷到有人手术后失明的帖子,这让她多了一份谨慎。(作者费朵拉·阿布,华安译)
来源:人民日报
泰国政府日前宣布启用人工智能医疗数据平台,标志着泰国在医疗数字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该人工智能医疗数据平台由泰国国家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中心、泰国公共卫生部、玛希隆大学等多方携手打造,存储着超过220万张匿名医学影像,覆盖皮肤病、乳腺癌、中风、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类别。该平台投入使用后,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尤其能够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由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司、玛希隆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等6家机构组成的人工智能医疗联盟,还计划推出肝脏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等4项试验性人工智能服务。这些服务的落地,将进一步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泰国政府在2023至2026年间,为人工智能医疗数据平台项目投入9000万泰铢(约合1995万元人民币),旨在进一步促进医疗数据共享,加速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泰国政府将医疗领域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措施。泰国公共卫生部自2015年起启动“数字健康战略”,提出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包括将高速互联网服务延伸至全国各级医院、推进医疗数据备份管理工作、打造高质量远程医疗系统等,为公共和私营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发展数字医疗提供清晰的指导框架。随着远程医疗的逐步普及,泰国公共卫生部还发布了《2024年远程医疗服务标准》,对服务提供商资质、数据存储安全、服务记录可追溯性等方面作出严格规范。该标准明确要求,医务人员须通过受监管的访问协议访问患者电子健康记录,以确保基于准确病史作出科学的治疗决策。
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数字技术在泰国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显著提升了公共医疗的可及性与便利性。今年1月,泰国政府开始推行“30泰铢全境就医”计划,患者的医疗信息借助数字平台在泰国各医院实现共享。轻症患者无须前往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便能完成就诊。作为泰国远程医疗系统关键设施的健康检查亭,已在曼谷部分地区投入使用。轻症患者可在健康检查亭自助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字平台,从而实现与医生的远程医疗咨询。医生开具的药物也能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未来,泰国公共卫生部计划将健康检查亭推广至其下属的900多家医院。
泰国公共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受益于远程医疗的持续发展,泰国医院门诊接诊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在2022至2024年间,地区医院日均接诊量从超过2.3万人次降至1.3万人次,综合医院日均接诊量也从近3万人次降至不足1.9万人次。基于这些成果,泰国政府正持续发力,推动更多医疗机构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部长素帕玛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与就诊效率,同时减少医疗服务获取的不平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6日,在约旦武装部队的协调和帮助下,第七批来自加沙地带的病患抵达约旦,接受医疗救治。
总台记者 朱云翔: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约旦边境的侯赛因国王大桥口岸,新一批来自加沙的病患将通过这里入境约旦,并前往约旦当地的医院接受治疗。
此次抵达约旦共有35名病患儿童,陪同前来的还有72名患者家属。患者将在约旦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被送往当地公立和私立医院,由专业医疗团队进行救治。
约方表示,自“约旦—加沙医疗走廊”倡议实施以来,约旦已累计接收七批加沙病患,共计353人,包括112名病患及241名亲属,当天转运的第七批也是单次转运人数最多的一批。
加沙病患家属 侯赛因·哈拉沃:我是受伤者的父亲,我的孩子失去了眼睛,我们这次来是希望能接受治疗。对所有人表示衷心感谢。我们的旅程刚开始时在加沙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后来进展顺利。
加沙病患家属 艾哈迈德·哈吉:在加沙地带,从医疗、食物、饮水到庇护所一切都没有保障。我们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治疗,希望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医疗救援车队,因为我们在加沙的兄弟姐妹真的还很需要这样的帮助。
根据约旦方面的计划,完成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将在第一时间被送回加沙,为下一批患者接收腾出空间。约旦方面表示,该国希望从加沙转运更多病患,并加快这一过程,但由于世界卫生组织面临的技术和后勤挑战,以及以色列的限制措施,该工作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以色列持续开展的军事行动,使得确保病患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和集结点内的安全变得困难。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开罗7月22日电(记者张猛)喀土穆消息:苏丹卫生部22日发表声明说,自该国2024年7月暴发新一轮霍乱疫情以来,累计霍乱感染病例达91034例,其中死亡病例2302例。疫情已蔓延至17个州的116个地区。
声明说,7月12日至18日的一周内,苏丹全国新增霍乱感染病例1307例,其中死亡18例。西部北达尔富尔州泰维莱地区新增霍乱感染病例最多,达519例。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21日警告说,受霍乱疫情和洪灾等影响,苏丹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恶化。这一机构再次呼吁苏丹武装冲突各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保护平民和人道主义工作者、确保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支持力度,以满足苏丹日益增加的人道需求。
根据苏丹卫生部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苏丹冲突地区70%至80%的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转,全国250多所医院被迫关闭,超六成药店和药库遭抢劫或破坏。
2023年4月,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持续冲突及其引发的严峻人道主义状况,加上季节性暴雨引发洪灾,导致霍乱、登革热等传染病在苏丹大范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