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一 2025年1月30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5-01-30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5年 第05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ORG

 

 

 

免疫系统亦参与血糖调控

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杂志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张佳欣)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或许将颠覆人们对免疫系统作用的固有认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亦参与血糖调控。

来自葡萄牙与瑞士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在个体能量水平较低时,比如间歇性禁食或运动时,免疫细胞会介入调节血糖水平,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充当“信使”。这一发现为糖尿病、肥胖症及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和有效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团队使用缺乏特定免疫细胞的基因工程小鼠,观察这些细胞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一种名为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免疫细胞在稳定血糖过程中必不可少。

团队使用细胞标记法,为肠道中的ILC2细胞贴上发光标记。结果发现,小鼠禁食期间,与大脑相连的肠道神经元释放出化学信号,与免疫细胞结合,指示ILC2细胞在几小时内离开肠道前往胰腺。

到达胰腺后,ILC2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发出“能量不够”的信号,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后,免疫细胞又会向肝脏发出信号,释放葡萄糖。若这些细胞因子被阻断,则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这表明ILC2对于维持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细胞也会在肠道和胰腺之间大规模迁移。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栀子花提取物有助神经再生

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科技日报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从栀子花中提取的京尼平化合物可促进神经再生。实验室研究显示,当受损且发育迟缓的神经元接触京尼平时,竟然重新焕发生机。相关论文发表于《神经转化医学》杂志。

此次研究致力于探究京尼平在治疗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这一罕见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该疾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由ELP1基因的纯合点突变引起,会影响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元)的发育和生存,导致周围神经系统退化。

团队在筛选了640种有可能保护感觉神经元免受退化的化合物后,意外发现了从栀子花中提取出的京尼平。这种物质不仅被用于改善食物的质地和保质期,还在癌症药物的研究中崭露头角。

研究发现,京尼平不仅让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患者的感觉神经元恢复了正常发育,还有效阻止了细胞的早期退化。其显著改善了两种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小鼠模型的周围神经形成。将京尼平添加到神经细胞培养物中时,被切断的轴突再生出健康的感觉和皮质神经元。

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未来有望成为促进周围神经系统再生的有力武器,并且有可能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生物打印功能性心脏组织获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爱尔兰戈尔韦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生物打印技术,能够使打印出的组织根据细胞产生的力量而改变形状。这一成果模仿了器官在自然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动态形状变化,特别适用于心脏组织的复制,在功能性生物打印器官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

生物打印技术依赖于“生物墨水”,这是一种支持活细胞生长和发展的特殊材料。使用这种墨水可以创建与人类器官结构高度相似的实验室培养器官。不过,制造完全功能的器官仍然是一个挑战。如目前生物打印的心脏组织虽然能够收缩,但其收缩力远不及健康成人心脏的水平。

传统的生物打印方法倾向于直接重建目标器官的最终形态,而忽视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形状变化对于器官成熟的重要性。以心脏为例,它最初是一个简单的管状结构,经过复杂的弯曲和扭转过程,才发展为成熟的四腔结构。这些形状变化对心脏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至关重要。

此次团队引入了一种新型生物打印平台,利用嵌入式生物打印技术,他们生成了能够在细胞力驱动下进行编程并可预测地发生4D变形的组织。这种变形不仅改善了生物打印心脏组织的结构,还促进了其功能的成熟。

团队还开发了一个计算模型来预测组织形状变形的行为,并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初始打印几何形状和生物墨水硬度等因素,来控制形状变化的程度。这一研究有望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及再生医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流行减重药获益与风险共存

来源:科技日报

 

 

部分分析研究报告。图片来源:英国《自然·医学》杂志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科学家对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健康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是42种健康风险下降以及19种健康风险上升。

GLP-1RA在过去几年里因宣称具有减重效果而广为流行。人们也在研究GLP-1RA的更广泛疗效,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但一些不良事件如自杀倾向和胃肠道问题也有所报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GLP-1RA的健康获益和风险。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团队分析了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数据,研究了215970名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RA和175种健康结果的关系。与使用非GLP-1RA抗高血糖药物的对照人群比较后发现,使用GLP-1RA的参与者发生凝血和心脏代谢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中风、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较低。他们还提出其他潜在有益效果,包括与较低的精神疾病、癫痫、细菌感染和肺炎风险等相关。同时他们也发现,使用GLP-1RA与胃肠道疾病(如恶心呕吐、憩室炎、胃炎和腹痛)以及低血压、晕厥和关节炎风险升高有关。

团队强调,该发现是观察性的,不能表明因果关系,但这些发现有助于描述GLP-1RA的广泛健康影响。

 

 

 

最新研究:过去一个世纪,全球男性身高和体重增速是女性两倍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22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男性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是女性的两倍,导致两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教授刘易斯表示:“我们正在深入了解性选择如何塑造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以及食物和疾病负担降低等生活条件改善如何让我们摆脱枷锁。”

刘易斯和他的同事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海外机构和英国的记录数据,研究身高和体重如何随生活条件而变化。后者通过人类发展指数 (HDI)来衡量,该指数基于预期寿命、受教育时间和人均收入,范围从0到1。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数十个国家的记录发现,人类发展指数每增加0.2,女性身高平均增加1.7厘米,体重增加2.7公斤,而男性身高平均增加4厘米,体重增加6.5公斤。这表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身高和体重都会增加,但男性增加的速度是女性的两倍多。研究人员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历史身高记录,结果显示,英国的HDI数据从1900年的0.8上升到2022年的0.94,英国女性平均身高从159厘米增加到162厘米,增长了1.9%,男性平均身高从170厘米增加到 177厘米,增长了4%。刘易斯说:“1905年出生的英国女性中,大约1/4的人比同年出生的男性平均身高要高,但对于1958年出生的女性来说,这一比例下降到1/8左右。”

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科学家推测女性的性偏好可能助长了男性身材更高、肌肉更发达的趋势——尽管在肥胖时代,体重更重并不一定意味着肌肉发达。刘易斯表示,身材和体格是健康和活力的主要指标,而性选择也有利于那些更能保护和捍卫其伴侣和后代免受他人伤害的男性。“女性会觉得男性的身高很有吸引力,因为这可能让他们看起来更强大,而且身高较高也意味着他们体格健壮。”刘易斯说。

这一发现也建立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之上,即女性更希望另一半是个子较高的男性,而男性则更希望另一半是个子较矮的女性。

但身高较高也有不利之处。个子较高的人也更容易患上各种癌症,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更多细胞可以积累突变,最终导致癌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态学、进化和行为学教授迈克尔·威尔逊表示,男性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加快“令人震惊”。他说,这与长期以来的观点一致,即由于繁殖需求,雌性是“生态上受限制最多的性别”,尤其是哺乳动物。他说:“当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摄入更多高能量食物时,他们的体型会比女性更大。”(周扬)

 

 

 

国家卫健委:全国范围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已下降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再过几天就是春节,正月初六也将迎来立春节气。“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要注意保护阳气,以养肝为主。春季气温将逐渐上升,但仍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当前,全国范围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已经下降,流感样病例占比有所下降,肺炎支原体等阳性率持续下降,新冠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继续处于低流行水平。本次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都是由已知病原体引起,没有出现新发传染病。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增多,在合家团聚的同时,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天气,气温变化剧烈,要注意增添衣物,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外出游玩做好安全防护,度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

 

 

 

日本冈山县部分居民血检异常 有机氟化合物浓度严重超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月28日获悉,日本冈山县吉备中央町当天公布当地709名居民血液调查结果中,最高值为每毫升718.8纳克,平均血液中全氟辛酸(有机氟化合物的一种)的浓度为每毫升135.6纳克。町长山本雅则表示,以美国指导标准的每毫升20纳克来看,检测结果数值很高

据悉,因此前吉备中央町境内一家净水厂中检测出有机氟化合物,当地政府于去年11月、12月对当地709名居民进行了血液检测。冈山大学等机构将对血液中有机氟化合物的浓度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总台记者 林博翰)

 

 

 

学龄人口减少 韩国今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创新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韩国媒体27日报道,由于出生率低迷导致学龄人口减少,韩国今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降至不足33万创有记录以来最低值

韩国教育部发布的新生入学人数预测显示,2025年进入小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人数约为32.73万,较2024年减少约2.6万。预计此后小学新生人数可能每年减少约1.5万,2027年将首次跌破30万。

随着韩国小学新生数量减少,该国中小学生总数将于2026年首次跌至500万以下,减少至约484万。预计到2031年,中小学生总数将首次跌破400万。

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10年,韩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减少了约230万。专家指出,随着学龄人口减少,韩国学校“关闭潮”恐加剧。即使在大城市,一些学校也将难以为继。

面对人口出生率低迷,韩国政府近年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生育,例如为孕妇提供交通补贴、产后护理补贴、体检费补贴等。

韩国政府部门本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新生儿人数超过24万,9年来首次正增长。按韩联社说法,对于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的韩国来说,这次新生儿人数出现反弹实属罕见。

 

 

 

尹锡悦被爆患有致盲率前三眼病黄斑变性,宣布戒严令前曾在医院接受诊疗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姜蔼玲】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当地时间24日独家报道,韩国被拘留总统尹锡悦患有可致盲眼病黄斑变性,去年12月宣布戒严令前,他曾在首尔大学医院接受了诊疗。

报道称,韩国医疗界相关人士表示,“尹锡悦因黄斑变性在首尔大学医院接受了诊疗。虽然具体时间无法透露,但可以确定是在宣布戒严令之前。”该人士还提到,“黄斑变性是一种可能导致失明的疾病,因此需要持续治疗。”

当地时间23日,尹锡悦出席总统弹劾案庭审第四次公开辩论。图源:韩媒

报道称,考虑到尹锡悦今年已满64岁,其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推测为年龄老化。不过,具体病情程度尚不清楚。

报道还提到,尹锡悦曾于本月21日在韩国军队首尔地区医院接受眼科相关诊疗后返回拘留所,但具体诊疗原因尚不清楚。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尹锡悦当天结束弹劾案正式辩论后前往医院,未直接返回首尔拘留所。

据悉,常见眼科疾病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这也是我国老年人当中致盲率前三的眼科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叫老年性黄斑变性。

 

 

 

印控克什米尔“神秘疾病”已致17人死亡,专家称或与毒素有关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印度斯坦时报》23日报道,一种神秘疾病袭击了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拉朱里地区,导致17人死亡,38人受到影响。据印度官方透露,初步检测排除了这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相反,检测结果表明存在一种毒素,目前正在进一步分析当中。

《印度快报》报道称,患者抱怨症状包含发烧、疼痛、恶心、大量出汗和失去意识,病情严重者往往在入院几天后死亡。《印度教徒报》称,拉朱里地方政府已于22日宣布设立“隔离区”并封锁受影响家庭的房屋。官方已禁止居民从当地的泉水中取水,并禁止在调查结束之前举行社区宴会。

拉朱里政府医学院院长巴蒂亚表示,这些死亡病例的共同症状是脑部以及神经系统受损。他还公布了这种“不明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在拉朱里医院收治的9名患者中,有5人已经康复。我们还进行了预防性脑部CT扫描,一旦发现脑部受损,康复就变得很困难”。

报道称,印度内政部牵头成立了一个跨部委小组,调查这些不明死亡事件的原因。该小组的成员包括来自昌迪加尔和勒克瑙法医部门的专家,他们在死者或患病者的体内发现了神经毒素的痕迹。高级流行病学家舒贾·卡德里表示,迄今为止的所有调查都明确表明,患者的死亡不是由任何传染病引起的。参与调查的一位资深医生表示,已有超过200个食物样本送往不同的机构进行检测,希望这些实验室能够在一周或十天内有所收获。卡德里说:“如果你看到这些病例的顺序,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这意味着它是间歇性发生的。它们要么是意外购买的食物,要么是有意购买的。这又是一个需要调查的问题。”

查谟和克什米尔地方官员阿卜杜拉向当地民众保证,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正在努力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阿卜杜拉告诉记者,“我们收到消息的当日,卫生部门就和其他部门一起努力了解此类事件背后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检测,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细菌或病毒导致这些死亡。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死亡事件都发生在拉朱里巴德哈尔村的3个家庭中。”他说,当局尚未查明这些死亡事件背后的原因,“由于无法判断这是否属于一种疾病,警方也参与其中,组建了一个小组来调查此事”。(陈葭)

 

 

 

中国援桑医疗队助70岁老人重见光明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周石医生与当地患者及家属合影留念。中国援桑医疗队供图.jpg

周石医生与当地患者及家属合影留念。中国援桑医疗队供图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1月20日电 (记者邹松)术后第一天,医生小心揭开眼前的纱布,泰姆·哈玛迪瞬间激动地喊道:“我看见了!” 这一刻,这位70岁的桑给巴尔老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她的弟弟,当地医院的医生尤瑟夫也感动地热泪盈眶,他紧握着主刀医生周石的手,用生疏却真挚的中文说道:“谢谢,谢谢!”

长期以来,泰姆·哈玛迪深受白内障困扰,视力退化到仅能感知眼前模糊的事物,生活异常艰难。近来,老人的视力再次恶化,几乎失明,尤瑟夫医生毫不犹豫地将她带到医院眼科,寻求中国(江苏)第3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帮助。

周石是来自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中国医疗队眼科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她发现泰姆·哈玛迪双眼复明的唯一希望就是手术,但由于病情严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尽管如此,尤瑟夫医生依然对中国医疗队充满信任,他恳请医生为姐姐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周石医生在充分准备下为泰姆·哈玛迪准确完成了每一个手术步骤。病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病患、家属以及所有在场桑给巴尔医护人员纷纷表达出对中国医疗队精湛医术的赞叹与感谢。

桑给巴尔地处赤道附近,强烈紫外线导致白内障发病率高,而当地医疗条件落后,许多患者因缺乏设备和技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捐赠了手术设备和药品,使许多像泰姆·哈玛迪一样的患者重新看见了世界。

通过聚焦白内障这一高发病症,中国医疗队探索出一套“小而美”的医疗援助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通过精准医疗与技术培训,切实改善桑给巴尔人民的健康状况。这种模式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许多患者的实际问题,还助力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