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出初光先照”,山东省日照市因此得名,这座年轻的城市也迸发出新的朝气。近年来,日照市全面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紧紧围绕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方面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可及性,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让基层百姓“方便看中医”;另一方面培训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让基层百姓“看上好中医”。
“您这是肝火旺盛导致的失眠,我给你开点镇定安神的药,能让您稍微缓解下。”1月16日上午,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牛家院西村卫生室,记者见到卫生室负责人陈爱见时,他正为村民焦大爷看病,并在诊疗单上开具了首乌藤、合欢皮、当归、枣仁等中药。
环顾四周,这是一间150余平方米的卫生室,室内干净整洁,诊断室、药房、治疗室、煎药室、观察室、健康教室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划分明确。
牛家院西村卫生室。张霄摄
自1980年村卫生室设立起,村医陈爱见就给村民看病开药,负责村民的日常诊疗。45年来,从简易小药箱到标准卫生室,他见证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和发展。
陈爱见回忆,以前的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小,人多的时候,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这 ‘老三样’ 就是全部家当”。
2017年,《日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印发,成为提高日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指向标。随后,五莲县卫生健康局多措并举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切实满足群众基层就医需求。
“现在这个村卫生室变化可大了!”陈爱见说,“不仅治疗空间宽敞,各个功能室的设立、药品的摆放非常规范,而且还配备了一台煎药机,患者当天就可取回煎好的汤剂,十分方便。”
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了,患者也多了起来。陈爱见装订的诊疗记录簿日渐变厚的变化,成为村卫生室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2024年该卫生室门诊人次1682人,其中中医药处方600余张。
为了找陈爱见看病,焦大爷骑电动车骑了15里路来到村卫生室,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这里看病了。“我们村和周边村的人都喜欢找陈医生看病。哪个村民来了,他看一眼,问上几句,再号号脉,就明白了。”焦大爷说。
1月16日,在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牛家院西村卫生室,陈爱见(左)正在为患者做针灸治疗。张霄摄
随着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陈爱见也一直重视提升自身技能。除了积极参加相关医疗培训,他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精进医术,着力实现让村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除了负责村民的日常诊疗之外,陈爱见还经常去村民家里体检回访,对于全村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看到他们好好的,我就很开心。”陈爱见说。
如今,五莲县组建191个县、镇、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全面开展家庭巡诊、中医药医养结合、上门医疗等“菜单式”签约服务,已签约群众30.5万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覆盖率超80%。
45年来,陈爱见见证了村卫生室的旧貌换新颜,也与村民的感情日益加深。“我会继续立足本职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未来,他将带着医者的职责和百姓的健康见证村卫生室再一次的“焕新”。
1月15日下午,踏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随处可见中医科主任卜庆峰忙碌的身影,他的运动步数每天基本上都保持两万多步。
扎、捻、转、提、插,仅仅数秒,患者的病痛就能得到缓解。“一扎上针,脚指头就翘起来了。”患者林祥贞的儿子林令祥回忆,当时是推着轮椅带父亲来看病的,在这里做了近15次针灸治疗,现在父亲基本上拄着拐棍便可自行行走。“没想到这小小的一针效果这么好!”
1月15日,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卜庆峰正在为患者做针灸治疗。张霄摄
类似的病例,卜庆峰看了很多。从事基层中医诊疗工作30余年,卜庆峰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冬天正是面瘫的高发季,卜庆峰遇到一位11个月大的面瘫患儿。面对患儿,卜庆峰没有选择施针,而是“以指为针”,为其按摩穴位。没过几天,患儿的面瘫便痊愈。
在卜庆峰心中,他对自己的定义是首先当好一名“扎针匠”。“我首先追求的是患者能乐于接受针灸,当一针扎下去时,对方能接受、不会觉得很痛,扎完后还觉得挺舒服,我觉得这是针灸的一个基本功。”
除了技术精湛,他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也让患者倍感亲切。“身体一有不舒服的地方就会找卜医生。”秦大姨作为卜庆峰的老病号,早已把他当成朋友,“他总是能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
2021年,卜庆峰获评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这是对他长年来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的肯定。2022年,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卜庆峰工作室。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卜庆峰积极带教年轻医师,不仅每周要求学生扎一定量的纸板锻炼指力、臂力,练习八段锦提高身体素质,还经常亲自以身试针,教导年轻医师们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如今,他带领科室全体人员积极探索争创中医特色品牌,2023年其所在的中医科获评日照市基层医疗特色专科。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队长的卜庆峰,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服务,通过向居民宣传中医保健知识、教授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等方式,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
如今,墙上的一面面锦旗,记录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也见证着他与患者间的点滴真情。
“现在花钱少了,治病快了。”这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投入使用后,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许多市民表示,在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病痛明显缓解,效果显著,免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
这只是日照市基层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升级,为基层群众带去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多人能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优服务,让“医”路更畅通
1月16日上午,走进五莲县许孟镇牛家院西村卫生室,浓浓的中药香扑面而来,村卫生室负责人陈爱见正在熬制中药。“家里人有啥病痛也都来找陈医生,我们在这儿看病踏实又放心。”村民王大爷说道。
像牛家院西村卫生室这样的村卫生室,在许孟镇还有很多。镇内的40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由许孟镇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如今,辖区内已打造牛家院西村卫生室、薛村卫生室、范家车村卫生室、山埠沟村卫生室和小茅庄村卫生室等5处中医阁,所有卫生室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走进许孟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浓郁的中医氛围扑面而来。忙碌的诊疗室里,每天进进出出的患者络绎不绝。“现在您感觉怎么样?”1月16日上午,许孟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主任、中医医师万德帅正用针刀为汪大妈松解剥离黏连组织。万德帅介绍,小针刀治疗肩周炎,规避了手术创伤大和普通针灸手法治疗时间长的缺点,具有创伤小、疗程短、见效快的优点,深受百姓欢迎。
2015年中医馆的成立,为许孟镇中心卫生院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为当地百姓提供中医药服务,卫生院自2015年开始系统培训中医师,中医师分批次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等地学习中医适宜技术。
2021年,许孟镇中心卫生院入选日照市中医药特色专病卫生院建设项目名单,成为当地百姓就医的不二之选。
为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许孟镇中心卫生院还与五莲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坐诊、临床带教,加快推进五莲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24年,该卫生院还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潍坊市中医院)举行医联体签约仪式,进一步提升中医科、疼痛科等科室的诊疗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近年来,我们树立谋健康就是谋民生、抓健康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照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洪岩介绍,日照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力图打造市、县(区)、乡(镇)、村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当下,不仅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独立的中医特色诊疗区,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中医馆,实现全市乡镇街道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村卫生室也被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中医阁建设稳步推进。
在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在三楼的中医馆位置并不显眼,可患者仿佛是闻着中药味而来,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自2019年该卫生服务中心启用了中医馆,来看病问诊的患者不计其数。“目前,患者可在这里享受到针对颈椎病、肩周炎、髋关节病、膝关节病、面神经炎这5种中医优势病种的惠民福利。该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卜庆峰说。
中医馆建起来后, 东港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玲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现在很多居民会来中医馆诊治一些小病、慢性病,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大医院的压力。”
如今,全部乡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97.1%村卫生室均能规范开展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正逐步趋于完善,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便捷就医。
育人才,让“中”味更浓
“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济世活人,大医精诚”这十六字要求,是高树中教授在“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高树中教授首批师承带徒拜师仪式暨全市中医外治技术推广培训班”上向弟子们传授的箴言。
培训班上,经市、县中医药主管部门遴选推荐的30名基层中医骨干,在跟师过程中深耕针药并用,将中医经典思维贯穿于诊断、治疗、调护的全过程中。
近年来,日照市积极探索“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医药服务模式,积极引进适合基层推广的特色诊疗技术,为日照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打造动力“引擎”。
东港区莒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煌经方日照推广站”的挂牌成立,是日照市面向基层推广经方的真实写照。2024年7月,东港区首届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训班开班,邀请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的亲传弟子前来授课和临床带教,力争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开具处方的中医师。
在日照市东港区莒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中医黄煌传承人薛飞(左四)正在坐诊带教。赵莒摄
“我辨证开方更有信心了,开的方子也比以前有了更好的效果。”经过培训后,学员郑世峰逐渐掌握了经方的精髓,开始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更好地惠及周边群众。
“经方传承千年,药少力宏、价格低廉,老百姓都能吃得起,也能用得上。”全国名中医黄煌学术传承人薛飞说,“在培训期间,我也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努力。”如今,日照市掀起了经方学习热潮。目前已累计邀请6名黄煌的学术传承人作为讲师,进行了22次授课培训和门诊示教,带教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