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一 2024年11月20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4-11-20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4年 第47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ORG

 

 

 

“秃然”入冬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

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大众对毛发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许多人将防脱发列为“头等大事”。进入秋冬以来,不少人感觉掉发更严重了,不管洗头、梳头还是睡觉,头发总会掉几根。很多人因此而恐慌,认为自己脱发严重。

生理性脱发不必过多担忧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周城告诉记者,每一根毛发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反复经历生长期、退行(停止生长)期、休止(脱落)期,三个阶段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有50到100根头发脱落以及相当数量的头发生长,这是由人体毛囊周期循环以及新陈代谢引起的生理性脱发现象,与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病理性脱发不同,不必过多担忧。

陆军军医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树雷说,脱发是某一时间段内,毛发处于休止期的正常生理表现。不少网友说秋季更易脱发,其实是在秋季时,他们的毛发更多处在休止期,但随着季节更换,脱发程度会随之改善。

那么,什么情况的脱发需要引起注意呢?专家表示,如果除有脱发和发际线上移等表现外,还伴有发质变软、变细等症状,则需要去医院就诊。

如何正确应对脱发困扰

《2022都市人群毛发健康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52%的“00后”存在脱发困扰,14%的受访者表示20岁以前就对脱发忧虑。头皮健康问题低龄化、脱发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一系列防脱生发产品和治疗技术层出不穷。

当代年轻人的脱发真有那么严重吗?较上一代而言,脱发年龄真的提前了吗?对此,周城表示,并无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印证上述结论。相反,他认为脱发并不存在代际差异,只是当前过高的社会关注度及部分商家推出的诱导性广告加剧了大众对脱发的焦虑感。

“有一些售卖防脱生发产品的主播会夸大脱发危害与产品功能,刺激消费者盲目下单。”周城以许多消费者青睐的防脱生发洗发水为例解释道,洗发水的功能主要是清洁和改善头皮环境,或许有一定减缓脱发的功能,但通常难以达到生发效果,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还会损害头皮。他表示,对防脱生发类产品及广告的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除了爱购买防脱生发产品外,许多年轻人还会根据网络上所谓的“发际线设计美学”进行毛发移植。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张帆表示,毛发移植对雄激素性脱发人群有效,但对因免疫系统紊乱、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的匍行性斑秃和前额纤维性脱发等群体来说,即使进行毛发移植,毛发的存活率也不高。因此,他提醒广大群众,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遵医嘱治疗脱发。(记者 王姗姗)

 

 

 

AI模型10秒内检出脑肿瘤残留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名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脑手术中,该模型仅用10秒就判断出是否还有残留的癌性肿瘤。在识别肿瘤残留方面,FastGlioma的表现远超传统方法,有望给神经外科领域带来变革。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在脑瘤切除手术中,很少能切除完全。有些残留部分与健康脑组织十分相似,常常成为“漏网之鱼”,而目前医生用于定位肿瘤残留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FastGlioma将显微光学成像与一种称为基础模型的AI相结合。研究人员使用超过11000份手术样本和400万个显微图像对视觉基础模型进行了预训练。这些肿瘤样本通过受激拉曼组织成像拍摄,这是一种由密歇根大学开发的快速、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方法。

经过训练,FastGlioma可以在缺乏大型标记数据集的情况下检测肿瘤残余组织。由FastGlioma预测指导的手术仅在3.8%的情况下遗漏了高风险肿瘤残余,而利用图像和荧光引导的手术遗漏率接近25%。

使用受激拉曼组织成像获取全分辨率图像大约需要100秒;而“快速模式”下的低分辨率图像则仅需10秒。结果显示,FastGlioma以平均约92%的准确率检测并计算了肿瘤残余量。

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以后可以在几秒钟内以极高的准确率检测到肿瘤浸润,帮助外科医生判断手术中是否需要进一步切除。

与当前肿瘤检测的标准治疗方法相比,FastGlioma利用AI快速识别微观分辨率下的肿瘤浸润,从而大大降低了在切除区域遗漏肿瘤残余的风险。利用该模型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放射成像、对比增强或荧光标记的依赖,并推广到其他脑肿瘤诊断中。

 

 

 

《柳叶刀》刊登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目前有8亿多糖尿病患者,过去30年间翻两番

来源:环球时报(记者 杨光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根据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目前有8亿多糖尿病患者,在过去30年间翻了两番,其中超过一半人没有接受治疗。

据法新社14日报道,这一研究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结果显示,1990年至2022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约7%增长至14%,患病人数从约1.98亿人增加到约8.28亿人。男性糖尿病发病率从6.8%上升到14.3%,女性则从6.9%上升到13.9%。

虽然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出现显著增长,但地区差异巨大。大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增幅最大。例如巴基斯坦女性糖尿病发病率从1990年的9.0%上升到2022年的30.9%。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等,过去3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没有太大变化,甚至略有下降。2022年法国、丹麦、西班牙、瑞士和瑞典女性糖尿病发病率低至2%到4%。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美国发病率最高,2022年美国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13.6%和11.4%。

研究还显示,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糖尿病治疗情况几乎没有改善。2022年,全球约3/5(4.45亿)3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能接受治疗,较1990年增加了3倍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部分南亚国家,超过90%的糖尿病患者未能接受药物治疗。

根据2022年数据,印度和中国是3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有1.33亿人和7800万人,但中国的治疗覆盖率(女性45%,男性41%)高出印度不少(女性28%,男性29%)。

该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间肥胖率迅速上升,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尤其在太平洋岛国、加勒比地区和中东及北非地区,超过25%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这与上述地区饮食结构中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普及以及人口缺乏运动息息相关。

研究呼吁全球,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亟需加大对糖尿病检测和治疗的投入。印度马德拉斯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的安贾那表示,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预防糖尿病对于改善全世界健康至关重要,应在低收入地区实施更具雄心的公共健康政策,包括限制不健康食品的销售、提供健康食品补贴、提供免费健康学校餐,以及增加公共运动场所等。

 

 

 

中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4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记者熊建)第十一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政策引领 创新驱动 高质发展”,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肿瘤学会、北京医创肿瘤防治研究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竺院士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列为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之一。奋战在癌症防治研究领域的同道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人民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防治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卫生健康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到2022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升至43.7%,完成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性目标。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表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坚持公益性,不断推进全国癌症防控体系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资源下沉和诊疗同质化取得显著成效。肿瘤登记、国家癌症防控平台、早诊早治项目、肿瘤质控管理、抗肿瘤新药研发等获得新突破。国际合作“朋友圈”日益扩大,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85家医疗机构提供儿科夜急诊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为便捷儿童就近、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减少等候排队时间,北京市卫健委昨天发布本市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目前,85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表示,本市积极应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确保冬春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医疗救治顺利开展。针对市民就医需求,市卫健委指导设有儿科的医疗机构加大夜间儿科急诊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目前,北京市能够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分院区)共有85家。北京市卫健委提醒市民,由于有关医疗机构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儿科门急诊服务的范围及时间进行实时调整,具体服务情况应以医疗机构正式公布为准。建议市民就诊前与医疗机构提前联系。

秋冬交替,气温下降,北京市卫健委提醒市民: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衣保暖,体弱人群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加强个人防护;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其他疫苗;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呕吐等症状,需充分休息,科学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并及时就医。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9761亿元 吸引外企在京投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达到9761亿元人民币,为今年实现万亿级跃升奠定坚实基础。北京深化开放创新,带动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在京投资布局。这是记者从13日召开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专场上获悉的。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表示,北京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助推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今年,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其中,辉瑞新设北京研发中心,丹纳赫新设北方创新中心,沪亚生物设立中国总部,均为首个在京实体。阿斯利康新设全球研发北京中心,实现提级扩容。礼来新设中国医学创新中心、创新孵化器,拜耳新设开放创新中心,默沙东新设默沙东研发中国创新合作中心,美敦力新设数字化服务创新基地,助力本土创新药械品种转化、上市和出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周立新表示,医疗器械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之一,总体呈现“创新快、产品优、赛道新”的特点,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加速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北京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92家,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家,上市企业23家。

他提到,今年,北京新增8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累计获批71个,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北京累计获批42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影像辅助诊断等“AI+医疗器械”新赛道上表现优异。

据悉,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11月22日在北京昌平举办,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2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围绕国际合作和产品出海、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话题设置平行论坛,并首次设置海外分会场,推动医药健康企业走向国际。(完)

 

 

 

英媒:美国神经学家提醒,不想痴呆就从65岁开始戒酒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12日报道,美国神经学家提醒称,老年人想要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就应该从65岁开始彻底戒酒。

美国神经学家瑞斯塔克指出,酒精是一种神经毒素,不管是长期还是偶尔饮酒,都会加速神经细胞的老化,从而提高大脑损伤的风险。65岁以上的人群面临痴呆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记忆力下降和认知能力减退,瑞斯塔克建议老年人群戒酒。报道称,已有研究证明长期过量饮酒与大脑萎缩密切相关,因为酒精会损害身体吸收维生素B1的能力,进而影响脑细胞健康导致痴呆症的发生。据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估计,减少饮酒有助于预防或显著延迟50%以上的痴呆症病发。

英国《每日记录报》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已将酒精滥用定义为“有害饮酒或酒精依赖”的病症。为降低健康风险,英国卫生部门建议人们每周饮酒量都不应超过14个“标准饮品单位”,即约3.4升啤酒或1瓶半葡萄酒。(梁奋杓)

 

 

 

法国今年以来共报告203例猴痘病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11月13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公共卫生署13日发布公报说,今年以来,法国共报告203例猴痘病例,其中过去两周新增8例。

公报说,这些猴痘患者都是成年人,包括195名男性和8名女性,经检测这些病例感染的均为猴痘分支II型病毒,其中61例进一步确诊为感染分支IIb型猴痘病毒。

公报说,上述约45%的猴痘患者居住在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在有旅行史的156个病例中,有38个病例在症状出现前3周曾出国旅行,其主要目的地为西班牙,另有1名患者去过科特迪瓦。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感染,症状包括有疼痛感的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肌痛等。

 

 

 

韩媒:从BMI 25提升至27,韩国学者建议改变本国肥胖标准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露丹】据韩国《国民日报》13日报道,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发布了一项追踪21年的研究成果。研究对2002至2003年接受一般健康检查的847万成年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韩国现行肥胖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该研究指出,BMI在25左右的死亡风险最低。而据韩国现行标准,BMI超过25即被视为“肥胖”。《韩国先驱报》称,东国大学一山医院家庭医学教授吴尚宇表示,由于人们体型、生活方式和健康模式的变化,死亡风险最低的BMI值从过去的23上升到25。他建议,将韩国的肥胖标准从BMI 25提升至27,以更符合当前韩国人的健康状况。

报道称,韩国肥胖学会副会长金京坤认为,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BMI超过23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便持续上升。因此,肥胖标准的调整需慎重,以预防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印度首都地区空气污染持续恶化 政府启动四级响应机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印度首都地区连日来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新德里自18日开始启动四级响应机制。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 (CPCB) 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时间18日早上7点,德里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为 483,系严重污染。 

据悉,空气质量指数在0到50之间被认为是“良好”,51到100“令人满意”,101到200“中等”,201到300“差”,301到400“非常差”,401到500为“严重”。(总台记者 张玥)

 

 

 

澳大利亚一男子患乳腺癌,医学专家:男性应关注自己身体变化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7日报道了一则来自昆士兰州阳光海岸的51岁男销售经理威尔逊身患乳腺癌的故事,由此引申出的男性健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报道称,在一个平常的周末,威尔逊发现右乳房上长了一个小而硬的肿块。起初他并不担心,但为安全起见还是预约了医生进行检查。医生建议他做超声检查,然而威尔逊并未重视,直到两个月后才去完成检查。之后,威尔逊收到医生来电,告知他最好立即预约就诊,这时威尔逊才意识到情况不妙。最终,这位4个孩子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浸润性导管癌三级(乳腺癌中常见的一种)。威尔逊感慨道:“老实说,很意外,你不会把乳腺癌和男性联系起来。”除了化疗和放疗外,威尔逊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术。他表示,虽然情绪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但妻子和孩子给予他莫大的支持。

报道援引医学专家的话指出,大约600名男性中有1人会患上乳腺癌,虽然比女性患病风险要低,但男性仍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专家称,如今大多数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男性通过治疗都会痊愈。虽然不建议男性定期进行乳房检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定期检查身体是必要的。(梁奋杓)

 

 

 

埃及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埃及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世卫组织称,这是埃及一项“真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长期以来,疟疾一直是威胁埃及民众健康的一大难题。为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除疟疾,埃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导方针并结合埃及本国实际情况,埃及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疟疾防控策略,包括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提高诊断准确性、阻断传播途径以及开展预防性治疗活动等。通过这些措施,埃及政府得以更快发现和控制疟疾传播。埃及政府还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包括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培训更多医护人员等,提高了医疗服务在埃及全国的可及性和质量,并重点保障疟疾疫情多发的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

蚊虫是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此,埃及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蚊虫控制和消灭计划,包括在公共区域喷洒杀虫剂、清理街道污水积水、改善居民区环境卫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蚊虫密度和疟疾传播风险。埃及政府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疟疾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针对疟疾高发地区和弱势群体,埃及政府实施了精准帮扶政策,通过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发放抗疟疾药物、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帮助这些地区和群体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埃及政府还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研发,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疟疾防控技术和药物。同时,埃及政府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境传播的蚊虫和监测疟疾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埃及已连续多年未出现本土疟疾传播病例,且“已经证明有能力防止疟疾的再次传播”。埃及卫生部部长哈立德·加法尔表示,埃及政府将继续对疟疾和其他重点疾病保持警惕,通过保持高水平监测、诊断和治疗标准来保护民众健康。(本报开罗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