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 2024年10月9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4-10-09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4年 第41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微小核糖核酸蕴藏基因调控之谜——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胡定坤 同一个人的所有细胞都包含相同的染色体,但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肌肉和神经细胞,却具有不同特征。是什么导致的这种差异?答案在于基因调控,它允许每个细胞只选择与自身功能相关的指令,确保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小蠕虫带来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末,安布罗斯和鲁夫坎研究了一种长度不到1毫米的小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并将目标对准了它的两个突变株“lin-4”和“lin-14”。安布罗斯发现,lin-4基因似乎是lin-14基因的负调控者。然而,其中的抑制机制并不清楚。

直到博士后结束,安布罗斯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中意外发现,lin-4基因抑制lin-14基因的“幕后黑手”,可能是lin-4产生的一种超短RNA。与此同时,鲁夫坎发现lin-4并不影响lin-14基因产生信使RNA(mRNA),而是抑制mRNA产生蛋白质。他还发现lin-14的mRNA有一个关键片段,是lin-4对其进行抑制的“抓手”。

安布罗斯和鲁夫坎在交流后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lin-4中的超短RNA与lin-14中mRNA的关键片段序列互补,超短RNA正是通过与mRNA结合“关闭”lin-14,阻止其产生蛋白质。这就是以前未知的、基于microRNA的基因调控机制。

此前,科学家们认为是一种名为“转录因子”的特殊蛋白质,通过结合到DNA的特定区域,决定产生哪些mRNA来实现基因调控。

由沉寂无声到巨大轰动

但是,当1993年安布罗斯和鲁夫坎在《细胞》杂志发表上述成果时,迎接他们的却是科学界的沉默。尽管是前所未有的发现,但科学界认为这种机制可能是秀丽隐杆线虫的一个特性,与人类和其它更复杂的动物无关。

直到2000年,当鲁夫坎研究小组公布其发现的另一种由let-7基因编码的microRNA时,沉默才变成巨大轰动。与lin-4不同,let-7基因存在于整个动物界。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寻宝热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数百种不同的microRNA被鉴定出来。

今天,人体内超过一千种microRNA已被发现,没有它们,细胞和组织就无法正常发育,其异常和突变可能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可以说,microRNA的出现揭示了基因调控的一个全新维度,其对所有复杂的生命形式至关重要。而安布罗斯和鲁夫坎找到microRNA的过程,也同样充满着传奇色彩。

向耐得住“孤独”的科学家们致敬

张梦然从第一个microRNA发现至今,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人们很难想象,当前在生物医学界蔚为大观的microRNA研究,曾一度处于边缘地位,甚至遭“选择性忽略”。这导致在较为漫长的时间里,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都在孤独求索。但与此同时,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寥寥无几。

科学探索之路往往被描绘为一段孤寂的旅程,走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科学家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要面对长时间的独立研究、无数次的实验失败,甚至可能有来自同行或“大咖”们的质疑。不过,这种孤独并非总是负面的,它也给了求知求真的人们一个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的巨大空间。在这里,他们能不受干扰地追寻那些尚未被前人解答的难题。正是这份坚持,让人类的知识边界得以不断拓展;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不懈努力的科研工作者。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已成全球健康重大威胁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董韩梓)《柳叶刀》最新发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研究显示,2025年至2050年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预计直接导致超过3900万人死亡。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胁,由此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上升。

这项研究覆盖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全年龄组的5.2亿份个人档案。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是指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发生变化,进化至不再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应答,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卫生挑战。

近年来,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导致的死亡趋势在年龄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1990年至2021年间,死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5岁以下儿童人数下降了50%;而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人数增加了80%以上。

预计到2050年,高收入国家70岁及以上人群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死亡的人数将比2022年增加72%,北非和中东地区将增加234%。

此外,主要病原体的耐药性在明显增强。与1990年相比,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最难治疗的7种主要病原体中,有6种在2022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均有所增长。

专家指出,当前亟须采取干预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接种疫苗、最大程度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当使用,以及研究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等,从而减少死亡人数。

 

 

 

世卫组织批准首款猴痘体外诊断试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0418:43世界卫生组织3日发布声明说,已批准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所产猴痘检测试剂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这是首个获世卫组织批准的猴痘体外诊断试剂。

声明说,获批产品Alinity m MPXV试剂是一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试剂,由经过培训的临床检测人员对患者进行皮肤创口拭子取样,利用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猴痘病毒DNA。

世卫组织说,批准检测试剂有助于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尽早、准确地诊断病例,使感染者及时获得治疗和看护,从而控制疫情扩散。

2024年以来,非洲地区已报告逾3万例疑似病例。在报告病例最多的刚果(金),今年只有37%疑似病例接受检测。

今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自2022年7月以来世卫组织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最高级别警告。

世卫组织呼吁各药企提供可用的检测产品以供评估审查。除了已获批试剂,世卫组织目前还收到另外3种检测试剂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机器学习识别渐冻症准确率达97%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杰克逊霍尔非营利性脑化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度准确的血液检测方法,能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

ALS患者通常会出现行走、说话、吞咽和呼吸方面的困难,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可减轻这些症状的影响。医生一般通过症状评估、神经电活动检测和脑部扫描来诊断ALS。由于对ALS的认识不足,医生在作出诊断前需要追踪患者症状的演变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延误治疗。

为尽早诊断该病,研究团队分析了ALS患者和非患者的血液样本。他们发现了8种遗传标志物,在这两组人群中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存在差异。为证实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分析了来自“国家ALS生物样本库”的119名ALS患者和150名非患者的血液样本。他们发现在这两组人群中,这8种标志物的差异依然存在。这些标志物与神经元存活、脑部炎症、记忆和学习功能有关。

研究团队基于214名参与者的标志物水平,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用以区分ALS患者和非患者。然后,他们对剩余的55名参与者进行了测试,发现该模型能正确识别96%的ALS患者和97%的非患者。

 

 

 

研究团队发现抑制HIV强效抗体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记者近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从羊驼体内分离出一种能结合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受体的抗体。通过工程化改造,该抗体可实现HIV的完全抑制,有望为艾滋病治疗带来新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吴稚伟介绍,艾滋病是由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CD4是HIV进入宿主细胞的主要受体,是HIV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然而,目前唯一的CD4抗体药物在抑制HIV的广谱性和效率上存在不足,患者长期应用还会产生耐药性。因此,探索更有效的HIV中和抗体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从羊驼体内分离出上千个CD4抗体。其中,Nb457抗体在抑制HIV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吴稚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联合团队构建了一系列假病毒,以模拟全世界有代表性的117种HIV毒株,实验发现Nb457抗体能够有效抑制其中116种病毒的活性,其广谱性为99.1%,且抗病毒活性明显优于现有的HIV中和抗体。

“现有的CD4抗体药物只能抑制HIV约80%的活性,无法实现病毒的完全中和。在HIV-1型活病毒测试中,团队对Nb457抗体进行了工程化改造,得到一种新型三聚体纳米抗体,这种新型抗体可以100%抑制HIV。”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吴喜林告诉记者,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针对HIV,而HIV的变异速度很快,会削弱药物有效性。新发现的Nb457抗体及其新构型以CD4为靶点,明显提升了抑制病毒的有效性。

联合团队还在感染HIV的小鼠体内开展了Nb457抗体的药效评估测试。结果显示,使用新型抗体的小鼠,体内几乎检测不到HIV,也并未观察到耐药突变。吴稚伟表示,这种新型抗体对推进艾滋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港澳两地特区政府进行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演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香港10月8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8日表示,当日联同澳门特区政府进行“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试行计划)演练,测试在模拟载送病人情况下的救护车跨境安排。演练大致顺畅,两地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会检视流程,以期在今年内推出试行计划。

图为“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演练现场。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据了解,此次演练主要是为测试跨境救护车来往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及香港玛嘉烈医院的行车路线,以及救护车的出入境安排。指定的澳门跨境救护车从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出发,经港珠澳大桥到达玛嘉烈医院,再经港珠澳大桥返回。

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医卫局)局长卢宠茂表示,继香港特区政府联同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于今年8月23日顺利进行演练后,他乐见在香港与澳门两地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理顺跨境直通救护车运送流程,为推出试行计划做好准备。

除车辆入境香港安排外,医卫局亦正与澳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商讨落实跨境直通救护车上医疗物品及人员进入香港的具体细节。

试行计划下,启动跨境救护车机制的首要条件是确保派送医院(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或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和接收医院(即香港医管局辖下指定公立医院)事先达成协议,以病人的医疗需要、安全和利益作首要考虑,同时设有防止滥用机制。香港特区政府会视试行计划推出后的成效及运作经验,考虑下一阶段计划的安排。(完)

 

 

 

广州报告新增252例登革热病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0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日发布消息称,9月30日至10月6日,广州全市报告新增252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274例)减少22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报告。

其中,广州本地病例有230例,包括白云区55例,番禺区38例,海珠区28例;输入病例22例,包括海珠区10例,越秀区、增城区各4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现阶段,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今年5月起,广东部分地区已陆续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灭蚊最重要的是翻盆倒罐,无积水就无蚊虫。

截至10月7日,白云区石井街、同德街,番禺区南村镇、洛浦街,花都区新华街、花城街,越秀区东山街、北京街等地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如果市民旅客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或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当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完)

 

 

 

美国加州两名奶场工确诊感染禽流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日通报,当地两名奶牛养殖场工人已确诊感染禽流感病毒,两人均接触过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奶牛。截至3日,美国今年已累计报告16例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3日确认上述两名患者的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是加州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加州是全美最大的牛奶产地,自今年8月底以来,加州已有50多家奶牛养殖场报告奶牛感染禽流感病毒。

加州公共卫生局在声明中说,两名感染者在加州中央谷地的不同奶牛养殖场工作,目前仅出现结膜炎等轻微症状,无呼吸道症状,均未住院,正居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加州公共卫生局表示,根据目前所知,两名感染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或关联,说明两人是从动物身上感染禽流感病毒,而非“人传人”。该局同时提示,“目前公众感染禽流感的风险仍较低”,经巴氏杀菌的牛奶和奶制品可安全食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3日表示,将对乳制品厂未经巴氏杀菌的生牛奶进行检测。

今年3月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美国持续蔓延。据美联社报道,迄今已在14个州250处奶牛养殖场发现禽流感疫情。今年以来确诊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多数集中在科罗拉多州、密歇根州和得克萨斯州,多为家禽或奶牛养殖场工人。

密苏里州9月报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但该病例没有接触过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为这名患者治疗的6名医护人员出现呼吸道症状,但未曾检测出其感染禽流感病毒。

 

 

 

2024年巴西登革热死亡病例超5500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10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巴西登革热疑似及确诊病例上升至6533220例,死亡病例上升至5513例,另有1612名死亡病例待核查。

目前,巴西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三个州分别是圣保罗州、米纳斯吉拉斯州以及巴拉那州。(总台记者 雷湘平)

 

 

 

英媒:查尔斯三世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午餐时间选择吃半个牛油果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周扬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6日报道,在被诊断出癌症后,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医生和家人的建议下结束了自己多年来不吃午餐的习惯,而他选择的午餐是千禧一代的最爱——牛油果。

报道称,现年75岁的查尔斯三世此前一直在遵循特定的饮食习惯,包括早餐清淡、不吃午餐、只在晚上吃一顿主餐。在查尔斯三世看来,午餐是一种与他繁忙的日程安排不相容的“奢侈品”。如今,在妻子、助手和医生的建议下,正在从癌症中恢复的查尔斯三世开始在中午吃东西以保持体力。有消息人士称:“尽管有些不情愿,但他现在午餐时间还是吃点东西——其实是零食。他现在中午吃半个牛油果来维持体力。”报道称,牛油果以高热量和富含健康脂肪而闻名,在千禧一代(出生于1981年至1996年之间)中大受欢迎。

英媒称,查尔斯三世是个健康饮食主义者,坚持食用有机农产品。3年前,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自己每周有两天不吃肉和鱼,其中一天也不吃奶制品。不过,虽然查尔斯喜欢以清淡的饮食来开始新的一天,但他的早餐选择曾一度引发外界关注。著名主持人杰里米·帕克斯曼曾在其2006年出版的《论王室》一书中声称,为确保煮得恰到好处,查尔斯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为他煮7个鸡蛋并按照数字顺序排列,但他只吃其中一个。

上周,查尔斯三世的继子、美食评论家汤姆·帕克·鲍尔斯也在自己的新书《烹饪与王冠》中详细介绍了英国王室饮食。他透露,在寒冷的月份,他的母亲卡米拉王后每天都会喝粥,午餐也吃得比较清淡(鸡汤或熏鲑鱼),而查尔斯三世早餐吃干果和蜂蜜,并且更喜欢喝下午茶而不是吃午餐。鲍尔斯还补充称:“王室的所有食物都会被回收利用。如果有剩余,它们将被制成其他食品或第二天继续出现,没有任何食物会被扔掉。”

查尔斯三世不吃午饭的习惯,曾引起外媒的关注和讨论。注册营养师、饮食顾问卡拉·莱登在接受“健康文摘”采访时说:“我们的身体需要定期、持续地进食才能茁壮成长。不吃饭会影响身体的各个方面,从新陈代谢到能量水平、肠道健康、情绪、饥饿和饱腹感等。”莱登称,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不吃午餐,那么到了晚餐时间,血糖水平就会降低,并且会感到极度饥饿。莱登在采访中建议,如果实在忙得无法吃午餐,那么在午餐时间吃点零食对身体也有好处。

“健康文摘”称,2020年发表在《公共健康营养》上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不吃午餐会影响后续餐食的饮食质量,随着一天的过去,疲劳感会逐渐出现,同时还会感到烦躁、焦虑,或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周扬)

 

 

 

日媒:报告显示,日本逾10%老年人到2050年可能“无依无靠”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综合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份测算显示:到2050年,65岁以上没有配偶、子女或其他三代以内亲属关系的“无依无靠老年人”数量预计将增至448万。2024年,这样“无依无靠老年人”数量为286万,但随着人们不结婚等情况的发展,2050年时将增至1.5倍,预计到2050年,“无依无靠老年人”将占日本老年人口的11.5%。

日本民法规定,三代以内的亲属有责任赡养年迈的家庭成员。同时,很多养老院或医疗机构都需要老年人的亲属作为担保人。然而,随着“无依无靠老年人”的增加,这意味着很多老年人将因没有亲属担保人而无法入住养老院。

随着支援“无依无靠老年人”的民间服务扩大,相关咨询数量也在增加。日本政府为防止出现纠纷情况,已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李晓)

 

 

 

美军基地“毒废水”疑外泄 东京都政府被瞒月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日本媒体6日披露,位于东京都的驻日美军横田基地8月或外泄有害污水,而东京都政府事发一个月后才知情。

据日本富士新闻网报道,日本防卫省近期告知东京都政府,今年8月暴雨期间,美军横田基地储水池中含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污水溢出,部分污水可能通过排水沟流到基地外。

东京都政府和横田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愤慨,批评日本政府在事发一个多月后才告知相关信息。东京都政府4日要求防卫大臣中谷元同美军交涉,进入基地展开调查。

横田基地距离东京市中心大约40公里。去年7月,美军承认该基地发生过含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灭火剂泄漏。在基地附近的东京都多摩地区,超半数受检者血液检测显示相关物质超标,据信受此影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难以降解,会在环境和人体中累积,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饮用遭这类物质污染的水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和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引发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

去年以来,日本冲绳县、大阪府和东京都等地接连曝出水体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含量超标,附近居民血检异常。由于事发区域大多邻近驻日美军基地和日本自卫队基地,这些基地被视为可能的污染源。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紧急向泰方捐赠烧伤药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曼谷10月3日电(李映民 冯浩航)当地时间2日下午,从广东潮汕国际机场运送来泰国的一批烧伤药膏顺利抵达曼谷廊曼国际机场,这是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从国内采购的准备捐赠给泰国方面的药品。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公使吴志武、泰国公共卫生部部长颂萨、泰国司法部部长塔威等到机场接收该批药品并出席交接仪式。

药品交接仪式现场。冯浩航 摄

10月1日,泰国一辆载有教师和学生的大巴车在首都曼谷北边的巴吞他尼府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中国驻泰国使馆谨向事故中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致以诚挚慰问。中方十分关心伤员救治情况,应泰方要求,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紧急通过汕头市政府外办从国内采购一批烧伤药膏并捐赠给泰方,以最快时间运抵泰国。

受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委托,吴志武公使2日下午在廊曼国际机场向泰方转交烧伤药膏,泰国公共卫生部部长颂萨、司法部部长塔威出席交接仪式,并向中方表示诚挚谢意,而相关药品将尽快送至医院治疗伤者。

中泰一家亲,患难见真情。吴志武表示,中方愿继续为泰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完)

 

 

 

外媒:自动售货机取代新鲜餐食,“饮食危机”困扰新加坡学校食堂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辛斌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新加坡学校的“饮食危机”正在悄然出现。据新加坡《海峡时报》7日报道,学校食堂曾经是学生们寻找价格实惠、美味健康的饭菜来补充学习能量的天堂,但如今,要找到可靠、长期的经营者来管理食品摊位,却面临着不确定性。

报道称,随着食堂经营者陷入困境,自动售货机和外卖正在取代新鲜餐食。这引发了对学生长期健康的严重担忧。目前,自动售货机出售的优质食品往往更贵,超出了普通学生的日常预算。而大多数自动售货机出售的仍然是预制的超加工食品,含有大量防腐剂、糖和盐,这与学校健康膳食计划的目标背道而驰。

实际上,在新加坡,疫情前寻找足够数量的学校食堂摊位经营者的问题就一直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摊位经营者面临的不可持续的财务模式。商家被期待能够保持学生可以承受的价格,同时遵守严格的健康饮食准则,制作出既美味又有营养的饭菜。尽管学校食堂摊位租金因为大量补贴而减少,但收入下降和需求不确定性增加正迫使经营者放弃在学校食堂的生意。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表示,新加坡教育部应该重新考虑其对学校食堂的态度,并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学校能够提供健康实惠的膳食。更可持续的模式包括集中采购和准备饭菜。学校可以按月向食品摊贩支付固定费用让他们做饭,或聘请餐饮公司为多个学校提供餐饮,而不是依赖个人摊贩。张毅颖提醒,新加坡是时候重新设想当前的学校餐食应该是什么样子了,至少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即让自动售货机成为新的“从业者”。(辛斌)

 

 

 

沙特国王萨勒曼因肺部炎症入院接受检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6日,沙特皇家法院发表声明称,在皇家诊所的建议下,国王萨勒曼因肺部炎症于6日晚入院接受医学检查。(总台记者 张亚宁)

 

 

 

哈萨克斯坦加强入境检疫防止马尔堡疫情传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阿斯塔纳10月7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卫生部当地时间7日发消息称,鉴于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有关马尔堡病毒疫情的评估信息,哈萨克斯坦将加强入境检疫。

哈卫生部表示,为防止马尔堡病毒传入,哈当局已加强对入境旅客检疫力度。目前,哈境内所有国际机场已采取措施,对入境旅客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

哈卫生部建议,计划前往非洲南部、西部及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注意避免和患者及野生动物接触。“研究表明,蝙蝠是马尔堡病毒的天然宿主,该病毒会通过蝙蝠传播给人类。出行人员在当地应避免前往洞穴、矿井等地,不要食用未烹熟的肉类。”

9月下旬,卢旺达卫生部证实该国已出现马尔堡病毒疫情。据世卫组织消息,截至当地时间9月29日,该国已报告确诊病例26例,其中死亡8例。由于在卢旺达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区已出现确诊病例,世卫组织认为此次疫情存在进一步蔓延的风险。

据世卫组织官网介绍,马尔堡病毒病是由马尔堡病毒引发的一种高致命性疾病,症状包括高烧、头痛、肌肉痛、腹泻、呕吐、出血等。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通过肢体接触、体液接触等方式传播。(完)

 

 

 

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医疗物资,以帮助黎方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曹劼

 

【环球时报赴黎巴嫩特约记者 曹劼】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8日表示,近期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升级,黎巴嫩多地发生通信设备爆炸和空袭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应黎巴嫩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援助,以帮助黎方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据记者了解,伴随黎以冲突的持续升级,黎巴嫩当地基本生活设施紧缺,政府目前提供的900个难民安置点早已经人满为患。此外,很多南部居民仓促逃离,眼下已经没有钱购买食物和水。一些受伤或在逃亡中染病的当地居民被送入南部沿线城镇的地方医院救治,这令当地医院不堪重负,对药品的需求持续加大。

由于以色列炸毁了黎巴嫩东部与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公路,目前黎当地日常生活物资运输存在困难。一些居民即使生活在受战乱影响不大的城镇,未来一段时间在物资采购方面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地居民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外部支援,尤其是生活物资补给。

有分析认为,目前黎以双方的冲突烈度已经超过了2006年的黎以战争。伊朗之前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以色列警告会让德黑兰为攻击“付出代价”。在以色列展开地面攻击后,中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等几个国家采取行动,从黎巴嫩撤出国民。

 

 

 

澳媒称新冠变种XEC蔓延至澳大利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悉尼10月8日电 据澳大利亚媒体“9News”8日报道,澳大利亚卫生部近日通报,截至9月23日,全国已记录23例XEC新冠变种病例。

报道称,XEC变种于6月首次在德国柏林发现,随后迅速传播至包括丹麦、荷兰、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在内的29个国家。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发病率持续上升。流行病学家指出,XEC是由FLiRT和FLuQE两个变种结合而成的Omicron亚变种,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要流行病毒。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教授詹姆斯·特劳尔表示,XEC变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能会取代当前流行的其他变种。其症状与之前的变种类似,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和疲倦等,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不过,目前的病例数据仍不足以评估是否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现有的新冠疫苗对XEC变种依然具有较高的保护效力。特劳尔建议,高风险人群应遵循每6个月接种一次加强疫苗的建议,特别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澳大利亚卫生部提醒公众,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尽快进行快速抗原检测。检测呈阳性者应至少隔离7天,或在症状消失前避免前往养老院等场所。

当地卫生部门还呼吁公众保持警惕,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并在必要时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猴痘病例激增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悉尼10月3日电 据澳大利亚媒体“9News”3日报道,自今年6月以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简称新州)已累计报告433例猴痘病例,这是自2022年以来该州最大规模的猴痘疫情。

报道援引新州首席卫生官凯瑞·钱特的话称,病例数量的持续上升令人担忧,目前已有26名病情较重的患者住院治疗。钱特还指出,多数住院患者未接种或仅接种过一剂疫苗。

新州卫生部门提醒,高风险人群应尽快接种两剂猴痘疫苗。猴痘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共用物品(如床单、毛巾或衣物)传播。典型症状包括轻度发热、头痛、疲倦、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溃疡或直肠疼痛。

报道称,目前猴痘疫情已波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病例超过10万例。(完)

 

 

 

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启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沈阳10月2日电 (记者 王景巍)应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政府邀请,按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部署,10月2日上午,由辽宁省承派的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从沈阳启程,执行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任务。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今年5月完成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中国医疗队组队工作,全体队员于近期圆满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出国前综合能力集训。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援派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任务由锦州医科大学牵头负责,该批医疗队7名队员由锦州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一医院选派,涵盖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外科、消化内科、护理以及中医针灸科等专业。

辽宁作为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较多的省份之一,自1966年开启医疗援外工作以来,共向也门、科威特、阿尔巴尼亚等3个国家累计派出99批2375人次医疗队员;向冈比亚派出7批长期医疗队71人,1批9人“短期抗疫专家组”和1批10人“光明行”眼科义诊专家组。同时开展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建成冈比亚妇产科腔镜中心。

截至目前,已有4名队员被也门政府授予国家二级荣誉勋章,51名队员获冈比亚总统签发的荣誉证书,5批次医疗队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完)

 

 

 

苏丹霍乱疫情继续扩散,已致566人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0月3日,苏丹卫生部发表声明表示,该国新一轮霍乱疫情已蔓延至全国11个州的64个地区,造成566人死亡。

声明说,当天发布的霍乱流行病学情况报告显示,苏丹全国累计霍乱感染病例达19411例,其中死亡病例566例。此外,全国累计登革热感染病例773例,其中死亡病例3例。声明还表示,苏丹卫生部已采取紧急干预措施,但部分地区紧缺卫生人员和医疗物资,疫情防控面临诸多挑战。

联合国难民署今年8月表示,苏丹在遭遇连续大雨和由此引发的洪灾之后,正在暴发新一轮霍乱疫情,这是该国2023年爆发武装冲突以来的第二轮霍乱疫情。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并持续至今。持续一年多的冲突给苏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霍乱、登革热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在苏丹大规模传播。

 

 

 

非洲疾控中心:非洲猴痘疫情尚未得到控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0月3日,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让·卡塞亚在简报会上通报,自2024年1月以来,非洲大陆已记录了34297例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猴痘疫情已在16个国家传播,其中包括新发现38例确诊病例的加纳,而死亡人数已达866人。

让·卡塞亚称,“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目前的检测率仍然太低。此外,非疾控称,猴痘疫情最为严重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将在10月5日前开始疫苗接种。(总台记者 吴婷)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