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爷爷受伤后开始了解中医!这位哈萨克斯坦小伙为何叫“玉竹”?
作者:张还珠来源:中医思维青年专刊 2024-10-07 [医疗] [医疗资讯]
2019年9月5日,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留学生语言培训开课的第一天,来自17个国家的50多个外国学子正坐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室里,开启了他们的第一堂语言课。这些留学生在这个夏天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在这里学习中文的机会,并将以此叩启中医学习的大门。玉竹是这批留学生之一,他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学习中医,对他来说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使命。玉竹,是他在中国的老师为他取的名字。

玉竹在学习中医

 

 

“一种神奇的医术”

2015年,玉竹还是一个初中生,一场始料未及的车祸让玉竹的爷爷瘫卧床上,3年的辗转求医,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让整个家庭疲惫不堪。偶然一个机会,玉竹的父母听说吉尔吉斯斯坦新来了一位中国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非常厉害!”,便带着爷爷去找这位中医。

阿拉木图与吉尔吉斯斯坦距离不远,但在爷爷治疗期间,玉竹因为学业不能常常看望爷爷,也因为不会讲中文,没有与这位厉害的中医有联系。他清晰地记得,爷爷从吉尔吉斯斯坦回来后,身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胳膊可以抬起来,也能站起来了。那时,他对中医充满好奇。后来高中毕业,一句中文都不会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中国学中医。

 

“到中国去学中医”

向大使馆提交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后的4个月里,玉竹坐立难安,“我从来没有这么期盼一件事情。收到大使馆回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

来到中国后,语言是他的第一个挑战。第一次翻开医古文课本,玉竹连说了几句“我的天!”听说有的留学生未通过语言考核,被迫中止了在中国的学习,于是玉竹开始加倍努力,他不能因为语言问题而放弃令他神往的中医。

 

从不会讲一句中文,到可以当小老师教同班同学讲汉语,玉竹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大家都惊叹他的语言天赋,但他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玉竹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他常常学习到凌晨,也会因为不懂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请教老师。为验证所学,他还参加了2023华佗杯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并获得了单项温针灸一等奖、针刺三等奖;参加了第七届“岐黄天下杯”世界中医翻译大赛,获得三等奖……在一次次比赛中,他对中医的热情和自信与日俱增。

 

玉竹在练习推拿手法

 

 

“把中医带回哈萨克斯坦去”

玉竹的家乡是一个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城,爷爷出车祸那年,全城没有一个中医诊所。在他要离开家乡远赴北京时,小城的中医诊所像雨后春笋冒出好几个。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来自东方的神奇医术,并找中医看病,很多家庭也因此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学习文化、学习中医。

家乡的变化,让玉竹的心里油然升起一种使命感。他说,未来学成之后,他要把中医带回哈萨克斯坦,去造福他家乡的人,这也是很多留学生的梦想。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