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新冠病毒感染环球资讯汇总---1月11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3-01-11 [医疗] [医疗资讯]

全球疫情数据

 

http://www.tmbos.com/uploads/66/f0f5886b1a067024155951e9d2498a.jpg

 

本网站定期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获得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2023/1/10)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中国出入境8日“重新开放”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激动、欢笑、鲜花……2023年1月8日,在中国实施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三年后,新冠病毒感染转为“乙类乙管”。这意味着,在出入境方面,从这一天起,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为阴性者,入境后无需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8日,《环球时报》派出多路记者,在广东深圳、云南河口、内蒙古二连浩特、北京国际机场等出入境口岸采访报道,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首批通关旅客中既有期盼和亲人团聚的海外游子,也有商务人士和游客。中外旅客的有序流动让中国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也提升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8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新开放”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重点。彭博社称,中国的新政策势必引发许多侨民的返乡热潮,而中国人出境旅游的全面反弹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埃及《消息报》称,中国开放是疫情管控取得成功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自身经济抱有信心的表现。新政策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恢复常态。

1月8日上午,从香港飞往北京的CX334航班平稳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这是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正式实施首日,首都机场的首架入境航班。图为一位外籍旅客在海关办理入境手续。李 昊摄

 

“太顺了,都不敢相信”

8日零时17分至23分左右,从加拿大多伦多、新加坡飞来的CZ312、ZH9024航班先后降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上共搭载387名入境旅客。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全部顺利办结海关通关手续。法新社称,按照中国政府的新规定,这些旅客在抵达时无需再接受新冠病毒测试,也不用在政府指定的设施接受隔离。

在广东:1月8日起,深圳和香港两地的旅客有序恢复正常通关。早上6时30分,深圳的天还没有亮,但福田口岸灯火通明,出口外已有不少人在等候,期待第一时间见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恋人、朋友。在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等首批复通口岸,不少旅客表示,时隔三年再回内地非常兴奋,一些人甚至激动得一夜无眠。深圳市口岸办二级调研员谭录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预计8日将有200名旅客经文锦渡口岸前往香港,700名旅客入境内地。预计未来几天,客流量将稳步增长。

在云南:上午8时,关闭三年的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口岸河口口岸迎来通关时刻。随着边境大门打开,三名越南民众抱着鲜花跨过南溪河中越大桥,并在中方边检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健康申报。许多中国民众在边境线上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首批过关的越南女商客黄海燕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刻,她已经盼了三年,希望中越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来到中国后,她最想做的事是逛街、品尝建水豆腐、烧烤等美食。对越南方面而言,这显然也是一个重大时刻。《环球时报》记者当天在大桥中方一侧看到,在越南老街口岸的越南国门下,聚集了大批报道通关的越南记者,越南老街省政府人员还准备了鲜花,迎接首批中国游客。

在北京:上午10时40分左右,首都国际机场迎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首日第一班跨境航班——来自中国香港的CX334航班,机上载有乘客291人。“(整个流程)太顺了,都不敢相信。”该航班乘客常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此次从美国探亲经香港转机回北京,原本买的是1月7日回京的机票,在得知出入境政策调整后,迅速改订了8日的机票。她告诉记者,去年9月她也曾经香港转机回京,当时她在香港隔离了三天,抵京后又经历了“7+3”的隔离流程。这一次飞机落地即可回家,她感到“特别兴奋”。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8日的首都机场已不再有此前设置的闭环区域,不再有“大白”和“转运大巴”,所有工作人员皆正常穿着工作制服。据工作人员介绍,从8日起,入境旅客下机后只需填报并出示海关码,自助填写核酸结果,无需上传核酸报告。自动检测体温正常后,即可前往边检办理入境手续,随后自行离开机场。不过,记者注意到,海关处仍设有流行病学调查窗口,以接待出现发热等症状的旅客。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1月8日,首都国际机场入境载客航班共10架次。美联社称,中国最大城市上海8日上午6时30分迎来新政策下的首个国际航班,当天还有少量其他国际航班抵达。“预计这个数字将逐步增加,因为在本月晚些时候的农历新年旅游热潮到来之前,海外航班的预订查询已经淹没了一些旅游网站。”

在中国—蒙古国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8日上午,约300名旅客乘坐专属大巴车,由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出发,从二连浩特口岸入境。口岸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规实施初期对旅客入境数量有限制,预计会在未来几周增加。

 

“中国重新开放带来希望”

8日,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均派出记者在香港和内地各通关口岸、浦东国际机场等地采访,报道“中国重新开放第一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的新政策受到许多渴望与家人团聚的人欢迎。从英国回到中国的李华(音译)说:“我很高兴能回来,呼吸中国的空气。我太高兴了。”

彭博社称,预计最初大部分入境流量来自香港,因为从全球各地到中国内地的直飞航班有限,许多人选择通过香港回到内地。《日本经济新闻》8日引述业界人士的话称,赴华航班的供应速度还没有跟上旅客需求的增长。各家航空公司正在加快增加航班。

同样对简化通关期待已久的还有旅游业者。8日,在深圳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的旅行社大航假期迎来通关后的首批客人,这个30多人的旅行团将前往广东河源游览三天。大航假期工作人员叶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为了接待好通关后的首个旅行团,他们在所有环节都做了详细准备。“这个月,我们还有到西双版纳的香港游客团。旅游业终于迎来了曙光。”叶先生激动地说。

“中国重新开放带来希望”,孟加拉国《商业标准报》网站8日发文称,中国的全面开放有助于稳定全球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主席法鲁克·哈桑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重新开放的中国将降低我们的原材料进口成本,因为我们依赖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此外,孟加拉国出口商还希望开拓中国市场。

 

限制中国游客没有意义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欢迎,但一些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日报道,目前有十多个国家对中国旅客实施新的入境规定。德国政府7日呼吁民众如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国,并自9日起将中国列为“受威胁的病毒变异地区”,入境者必须接受强制新冠筛检。

半岛电视台网站8日称,专家表示,中国旅客在访问国造成感染激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说,“将中国旅客视为患病或危险的是不合理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出现了新的(新冠病毒)亚变体。鉴于这些目的地国家中的大多数已经与病毒共存,中国游客的涌入不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病例激增。”

8日起,日本开始对从中国入境旅客实施更严格的新冠检测。日本读卖电视台前主播辛坊治郎近日在广播节目中表示,即便日本切断同中国的往来航班,也没有任何意义。从根本上看,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已经不需要这种严格措施了。“只能说这是日本防疫部门仅仅是为了有事可干。”

【环球时报赴广东、香港、云南、内蒙古特派记者组 环球时报驻外特派特约记者  岳林炜 黄培昭 青 木 】 

 

 

 

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成欣)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10日面向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与会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对中方积极支持和帮助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挑战表示赞赏,表示当前中方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是因时因势作出的决定,相信调整后的防疫措施不仅会促进中国自身发展,也将惠及国际社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自1月8日起,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来自南非的普盛华昌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雅克·德·沃斯认为,中国在抗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

雅克·德·沃斯对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调整防控举措表示赞赏。他说,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10日的专题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商务部外资司二级巡视员唐颂、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庞连萍、国家移民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邱延明、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等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及相应配套措施调整情况,并同外方进行互动交流。与会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们认真听取介绍,详细了解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情况和成效。

中国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表示,新冠疫情突袭导致防疫物资紧缺,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令他惊叹的是,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很感激中国政府在疫情暴发初期给予以色列方面的医疗物资援助。”

“在过去三年,我一直在中国常驻,我看到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中国经济总的态势是向前发展的。”悠福说,希望以中两国未来能继续携手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应对可能面临的危机。

中国墨西哥商会公共事务总监鲁海认为,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仅便利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复苏,为促进中外交流和民心相通增添更多活力。“随着新政策的实施,预计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旅游和文化往来将进一步复苏。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中国法国工商会副主席皮埃尔·米罗什尼科夫认为,中国政府对疫情发展进行科学研判,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米罗什尼科夫表示,欧中、法中之间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各方应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开放政策将有助于恢复中外人员往来,重振投资、营商信心,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多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相互理解,持续推进欧中、法中之间关系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需要合作的时代,是需要改善地缘政治的时代,是需要更多和谐、和平因素的时代,是需要更好地发展经济的时代。”他说。

 

 

 

外交部:坚决反对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邢晓婧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中方发布“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多国表示欢迎,但也有少数国家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进行了回应。

汪文斌资料图 图源:外交部网站

近日,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外交部称,鉴于中国确诊病例激增,建议本国公民非必要不赴华。汪文斌对此表示,当前,中方相关部门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药物产能供给和疫苗接种覆盖等工作,着力保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千方百计降低重症,减少死亡。中国的疫情形势整体向好,中国部分省市已过疫情高峰,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中方也始终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同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变异监测和感染人群等信息。3年来,中方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最近一个月就进行了4次。中方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我们希望各方秉持科学原则,共同保障各国人员安全顺畅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在美方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限制措施后,在被问到中方是否会针对来自美国的旅客进行病毒检测,或是禁止入境时,汪文斌称,少数国家罔顾科学和事实,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对等措施。

日本政府9日宣布,自本月12日起,从中国澳门地区入境该国的旅客须提供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在入境时接受核酸检测。此前,日本政府宣布的相关政策不包括中国香港与澳门地区。多位海外公共卫生专家和病毒学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科学角度而言,中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风险较小,对中国旅客采取旅行限制措施并不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各方对中国做出的防疫努力有目共睹。

当前XBB.1.5正在迅速取代BQ.1.1成为美国“头号毒株”。美方是否向中方分享了有关信息和数据?汪文斌表示,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的新冠病毒开源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的3年内,美国几乎流行过所有新冠病毒变种毒株及其分支,是存在新冠病毒变种毒株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新毒株XBB.1.5成为美国上升势头最快的毒株,已引发美国内超40%的感染病例。美方应当及时公开透明地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美国内的疫情信息和数据,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北大一院王贵强:目前我国流行毒株主要是BA.5.2和BF.7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月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我们一直在关注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特点,包括病原性、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致病力是下降的,传染性明显增加,总体来看,和德尔塔株及原始毒株相比,它的致病性是明显下降的。

王贵强表示,针对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我们还是强化对症、支持和呼吸治疗,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如果出现重症病例,出现肺炎,需要相应的治疗。“目前在我们国家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是BA.5.2和BF.7为主。”

王贵强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等等,个别病人会出现肺炎。但总体肺炎的发生率和德尔塔毒株比是明显减少的。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强调对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要积极的早期监测和随访,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这里面包括早期的氧疗、早期的抗病毒治疗等。

王贵强指出,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发现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下降,但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仍然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所以在这里我们还是强调老年人要接种疫苗,包括第二次的加强免疫问题,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降低病亡率。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目前它的致病力尽管是下降的,但我们还要持续关注它的进一步变化,包括新的变异、潜在的风险等,我们都要进一步关注,根据毒株特点对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

 

 

 

辉瑞CEO:辉瑞可能“在未来三到四个月内”在中国生产Paxlovid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艾伯乐(Albert Bourla)表示,辉瑞可能会通过与当地伙伴合作,“在未来三到四个月内”在中国开始生产新冠治疗口服药Paxlovid。此前,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其中由美国医药公司辉瑞生产的Paxlovid因报价高而未能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艾伯乐周一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医疗会议上称,辉瑞去年已与一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生产Paxlovid,“我们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实现本地化生产,但随着我所看到的进展以及中国官方为生产所做的清理(障碍)努力,这将更早实现”。他补充称:“如果三四个月后就会实现,我不会感到惊讶。”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日前介绍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今年,共有阿兹夫定片、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清肺排毒颗粒3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参与了谈判。其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

 

 

 

中国春节出境游迎来预订高峰,韩国没进十大热门目的地

来源:海外网

 

1月6日,韩国仁川机场设置中国入境旅客专用通道。

海外网1月9日电 春节临近,随着出入境政策的优化调整,中国跨境游市场出现回暖。1月6日,韩媒news1发文介绍相关情况,同时在题目中特别提到,这次韩国未进中国春节前十名出境游目的地。

报道援引携程1月5日发布的数据称,中国兔年春节7天海外旅游订单,较2022年春节激增540%,订单平均花费同比提升32%。

报道还列举了中国春节前十名出境游目的地。前三名是澳大利亚、泰国和日本,随后分别是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英国、中国澳门和印度尼西亚。其中,墨尔本春节订单同比增长超50倍,曼谷增长超10倍。而韩国这次未进前10名。

韩媒news1还提到,法国、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旅游局纷纷发声,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其中,泰国还宣布将组织一场活动欢迎中国游客回归,并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有超过30万名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海外网 刘强)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亚型XBB在欧美加速传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亚型XBB引发的感染病例目前在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XBB还可进一步细分为XBB.1、XBB.1.5等子系毒株。有专家指出,从病毒演变的角度来看,XBB.1.5的传染性非常强,而欧洲和北美出现新变种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目前XBB.1.5毒株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区传播,尤其是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国40%的新冠确诊病例感染的是XBB.1.5毒株。在美国东北部的比例更是达到75%。

而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在截至2022年12月28日的一周内,英国有近300万人感染了XBB.1.5。英国病毒学家温蒂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从病毒演变的角度来看,XBB.1.5毒株的传染性很强。

近期,德国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克劳斯·施特尔也认为,新冠病毒的新变种会出现在免疫力已经存在的地方。欧洲和北美出现新变种的可能性更大。

 

 

 

美媒:冬季新冠病例激增,全美越来越多学校强制戴口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当地时间10日报道,随着冬季新冠病例持续增加,美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强制要求戴口罩。

据报道,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一些地区率先宣布,由于呼吸道疾病病例激增,将暂时要求学生和工作人员佩戴口罩。马萨诸塞州和密歇根州的学校也在效仿,芝加哥的学校要求学生在开课前进行快速检测。纽约市在2022年12月建议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内戴口罩,但尚未发布强制要求。

波士顿的公立学校表示“口罩令”自1月9日生效,“除吃东西和饮水外,在学校大楼内任何时间均应佩戴口罩……任何到访学校卫生办公室,以及任何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后完成5天隔离返校的人员,都必须佩带口罩。”密歇根州一公立学校也表示,1月9日至1月20日期间会实施为期两周的强制“口罩令”。

CDC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例目前呈下降趋势,但新冠病例仍在增加,每周确诊数从去年11月30日当周的30.9万例增加到今年1月4日当周的47万例。

 

 

 

美国流行的XBB毒株尚未展现更强伤害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环球时报记者 范安琪 赵觉珵】编者的话: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信息,介绍了国内监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XBB进化分支的存在情况,同时也表示,我国短期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XBB系列变异株2022年8月在印度首次被发现,随后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国流行。特别是近期,XBB.1.5在美国国内正快速传播。《环球时报》记者就 XBB变异株在美国的实际传播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和采访。白宫卫生官员提醒民众,“不要急于对 XBB.1.5 产生恐慌”。在受XBB.1.5影响最大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当地民众生活如常,一些政府部门和学校强调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美国舆论和多位国外专家认为,XBB传播性更强,但没证据表明它会比其他变异株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感染病例四成由XBB.1.5引起

美国疾控中心去年底、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约有四成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高传染性的XBB.1.5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疲劳和发烧等。相关报道称,没有证据证明XBB.1.5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患者严重的腹泻或肠胃道其他临床表现。因此,人们不必跟风囤积相关药品。

美国疾控中心冠状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芭芭拉·马洪近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表示,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比任何其他变异株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美国《国会山报》1月4日刊发题为《白宫卫生官员警告,不要急于对 XBB.1.5 产生恐慌》的文章称,白宫卫生官员表示,“尚不清楚该变异株是否更危险”。一位白宫新冠疫情应对协调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几周时间内XBB.1.5导致的病例从4%增加到 40%,是一个“惊人的增长数字”,该毒株免疫逃逸能力强。但他同时表示,“尚不清楚XBB.1.5是否比以前的变异株更危险”。

对于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的美国民众来说,XBB带来的恐慌确实非常有限。有人这样跟帖白宫新冠疫情应对协调员发布的信息说:“同样是突发消息,但现在是2023年,没有任何人会那么关注它了!”

波士顿民众:每年冬季病人都会增加

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受XBB.1.5的影响更大——该变异株引起的病例近期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75%。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政府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中旬以来,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出现一个小的增长高峰。截至去年12月27日,核酸检测阳性比例从11月13日的5.56%直线上升至11.17%。感染人数在此期间出现成倍增长,从去年11月中旬日均600多病例上升到圣诞节前后的1300例左右,入院就诊人数11月底时日均为547人,12月底时日均为987人。

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中心。《环球时报》驻美特约记者的一位家人年初到波士顿一家医疗中心看病,当他按预约好的时间——上午9时到达医院时,发现等候看病的人比往常确实多了不少。不过,当地人认为:“每年冬季,医院的病人都会增加,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肯定也比较多,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或者听到有医院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消息。”

美国疾控中心的芭芭拉·马洪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各地的整体新冠病毒确诊者住院人数有所上升,但XBB.1.5感染比例最高的东北部各州的住院人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至于是什么原因让新英格兰地区成为XBB的“重点照顾对象”,美国媒体和相关专家都没有给出答案。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新英格兰地区最近呼吁民众在密集等场所做好个人防护。1月3日,马萨诸塞州地方频道WCVB报道称,波士顿市以及至少另外两个市镇要求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寒假结束返校时戴口罩,并强调戴口罩“是为了防止新冠、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除学校外,新英格兰地区有些市镇也发出“非强制戴口罩的建议”。美东时间1月4日,马萨诸塞州西部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发布声明,建议人们戴口罩,尤其是有基础病者和老年人。声明称,如此建议是出于“极大的谨慎,以及基于来自州、郡的XBB1.5的报告”。

英国专家:没必要特别限制美国旅行者

相关报道称,新年年初引起人们注意的XBB.1.5于去年10月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并传到英国、加拿大等国。英国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XBB.1.5 尚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单独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但它正在美国迅速传播。在他看来,截至目前,XBB系列变异株似乎并没有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但如果未来它导致大量病例出现,就可能会给各国的卫生系统带来问题。因此,目前需要做的是密切关注这一变异株。

伍尔豪斯说,XBB系列变异株在没有引起特别重视之前就已传播至约 70 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没有必要对来自美国的旅行者施加特别的限制。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病毒学家北里海雄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更关注XBB.1.5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因该系列变异株曾引发新加坡感染病例激增,也被一些人看成是“现存最厉害的新冠变异株”。他认为,一般来说,病毒的广泛传播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但目前在中国流行的新冠毒株主要还是在国外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中的BA.5.2和BF.7。

 

 

 

香港通关第3日逾5.5万出入境 海陆口岸逾6成半人次出境

来源:on.cc東網

 

内地与香港首阶段通关踏入第3天,北上人流继续涌至本港大多陆路口岸。香港入境处今日(10日)表示,截至下午4时,本港各管制站总共录得55,028人出入境,撇除机场的出入境纪录,其馀海陆管制站共有30,580人次出入境,当中约65.6%为出境,有20,074人次,而入境则仅有10,506人次,两者相差近1倍。

根据入境处临时数据显示,机场管制站总计出入境人流为24,448人次,其中包括10,112人入境,14,336人次为出境;至于海陆管制站方面,落马洲支线出入境人流仍然最多,达13,910人次,当中有9,503人为出境;其次是港珠澳大桥,录得7,163人次出入境,出境人流则占4,360人;而深圳湾则录得6,345人出入境,包括4,082人次为出境;至于港澳客运码头方面则录得2,382人次出入境,其中1,703人出境。馀下的文锦渡及中国客运码头则分别录得740及40人次出入境,各自出境人数则为393及33人次。

 

 

 

 

澳门昨添26染疫2翁病亡 高顶卫生临床中心开放家属探病

来源:on.cc東網

 

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由昨日起,开放家属在特定时间探病。

澳门新冠疫情逐步缓和,当地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昨日(9日)新增26人确诊,需入住卫生局的隔离治疗设施,另有两名男性离世,年龄为75及86岁,均是长期病患。另外,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由昨日起开放家属在特定时间探病。

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病床使用率自去年12月一直紧张,至现时仍有逾90名病人入住。中心表示,在内地调整防控政策后,中心亦开展一系列优化工作,包括开放探病让家属与病人见面,但会分批安排,避免同时有大批人聚集。

另经协调下,医护人手已较疫情高峰期纾缓,但由于病人以长者为主,不少患者不能自理,当局由不同科室调派协助的医护,要先接受恒常化的全护理及感控培训,目前医护与患者仍维持1:10比例,即一名医护照顾10名患者。

 

 

 

 

南航上海浦东-台北恢复每日双向载客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航上海浦东-台北恢复每日双向载客模式

享受新政带来的快捷通关体验的旅客和脱下“大白”的工作人员共同在纪念签名板上签名留念 南航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李佳佳 柴媛 宋敬徐)1月10日20:03,南航CZ3096航班满载241位旅客降落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是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入境旅客防疫措施优化调整之后,南航在上海地区的首班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入境航班。

1月10日20:03,南航CZ3096航班满载241位旅客降落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南航供图

1月10日20:03,南航CZ3096航班满载241位旅客降落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南航供图

 

即日起,根据政策调整及春运市场两岸民众返乡需求,南航上海浦东—台北往返航班CZ3095/3096恢复至疫情前每日来回程均载客模式。

为使旅客感受政策调整后更加便捷顺畅的出行体验,南航在始发站和目的站均提前做足准备。南航台北站通过官网发布航班公告,及时更新航班信息以便民众提前做好购票安排,从容出行。南航上海分公司在空中开展航班专属互动活动,庆祝航班乘客为免入境核酸检测和隔离措施后首班CZ3096的幸运旅客,并为旅客送上精致纪念礼品和兔年新春祝福;航班落地后,地面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从机口至到达口的“一站式”入境服务,做好入境全流程指引,针对轮椅、老年、携带儿童等特殊旅客安排专人引导,协助旅客快速过关、提取行李。

航班落地后,地面工作人员做好入境全流程指引,协助旅客快速过关、提取行李 南航供图

航班落地后,地面工作人员做好入境全流程指引,协助旅客快速过关、提取行李 南航供图

 

根据新措施,入境旅客在海关检验检疫区只需出示健康申报码即可快速通关。享受新政带来的快捷通关体验的旅客和脱下“大白”的工作人员共同在纪念签名板上签名留念。

享受新政带来的快捷通关体验的旅客和脱下“大白”的工作人员共同在纪念签名板上签名留念 南航供图

享受新政带来的快捷通关体验的旅客和脱下“大白”的工作人员共同在纪念签名板上签名留念 南航供图

 

据南航上海方面介绍,自1月10日起,春运期间CZ3095/3096每日执行,其中1月21日-23日(大年三十至年初二)计划取消,航班时刻较之前未做改变,CZ3095浦东计划起飞时间14:50,16:55到达台北桃园;CZ3096台北计划起飞时间18:20,20:20到达浦东。春运期间该航线仍将投放宽体机执行,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南航也将根据客流及市场需求变化持续做好上海地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线的运力安排,动态调整运力投放。(完)

 

 

 

厦航运载首批中国旅客抵泰,泰副总理赴机场迎接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潘晓彤】1月9日13:17,厦航MF833厦门-曼谷航班搭载269名旅客平稳落地曼谷素万那普机场,这是出入境防疫政策调整后首批前往泰国的中国旅客。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泰国交通部长奇乔布,以及旅游和体育部部长皮帕一同到机场接机,欢迎中国旅客赴泰旅游。

“欢迎来到泰国!”阿努廷一行对刚刚落地的中国旅客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旅客们赠送精美的小礼品。航班抵达前,阿努廷检查了素万那普机场的各项服务工作,要求各单位不断完善入境护照检查站的服务、优化行李延误问题、优化机场公共交通服务等,全力做好中国旅客保障工作。在此之前,阿努廷还公开发表声明说,泰国将对来自所有国家的入境者一视同仁,不会对某一个国家的入境者采取特殊防疫措施。

目前,厦航执行厦门-曼谷、天津-曼谷每周一班客运定期航班。新年伊始,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叠加春节临近双重利好,旅客出行需求迎来明显反弹,厦航国际、洲际和地区往返航班预售提升都较为明显。春节前,厦航中泰航班预售客座率接近90%,客座率环比提升10%以上,部分日期航班已经提前售罄。其他入境方面,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首尔、台北航线销售明显加快;欧美航线方面,北美、澳洲回国的旅客节前客流逐渐升高,1月8日到14日的预售客座率提高了20%以上。

 

 

 

泰国取消入境游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规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曼谷1月9日电 (记者 王国安)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9日在曼谷表示,泰国政府取消了上周宣布的一项入境规定,不再要求入境游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

阿努廷表示,泰国大部分民众已经接种疫苗且有了抗体,并且入境的游客也大都接种过疫苗,因此泰国卫生部门经过研究认为,没有必要让入境游客出示疫苗接种证明,也无需对游客进行随机病毒检测。

他说,泰国的新冠疫苗和药物充足。如果游客在泰国境内确诊,可以到医院治疗,不需要担心。如果游客有意在泰国接种疫苗,在缴纳相关费用后即可接种。

此前,泰国政府于1月5日宣布调整入境规定,要求所有入境游客须提供至少2剂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以及包含新冠治疗的医疗保险。但这一决定遭到当地一些旅游机构的批评,认为新的规定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取消了赴泰行程,也给大量有意赴泰的旅客造成不便。普吉岛旅游协会致信政府称,外国旅游经营者对不得不向取消赴泰行程的客户退款感到愤怒。政府突然改变入境规定将损害国家的旅游业复苏及形象。(完)

 

 

 

马来西亚旅游部长:正提议让中国游客更顺畅入境,“欢迎中国游客”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李律杉】据马来西亚《星报》8日报道,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长张庆信表示,该部正提议让中国游客更顺畅地进入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长张庆信资料图

据美国时代周刊《time》报道,12月30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开始对所有入境旅客进行发烧筛查,并将对那些被检测出发烧或其他症状的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据媒体此前报道,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主席乌扎伊迪·乌达尼斯说,协会鼓励在入境点对所有入境游客采取标准化筛查程序,不论游客是哪国国籍,以确保不出现对中国游客的特殊对待。

张庆信8日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帖称,该提议“可以简化入境流程。”他说,这也可以表明马来西亚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

张庆信称,其部门将在全国所有国际机场派驻会讲普通话的工作人员。他补充说,此举是为了帮助简化入境点的操作,尤其是对那些英语不流利、不懂马来西亚语的中国游客。他还说,“本部门将与全国的国际机场管理部门和马来西亚皇家海关部门就此事展开协调。”

另据马新社7日报道,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表示,目前收紧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游客入境的标准操作程序既不合适,也不有效。张庆信说,“保持马来西亚与外国,尤其是我们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外交关系非常重要。”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主动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是可预判、可控的。中方多次强调,各国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不应有歧视性做法,更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

 

 

 

新加坡卫生部长:目前不必调整对华防疫措施

来源:环球网 作者:李诗睿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 李诗睿】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9日表示,新加坡目前不必调整对华防疫措施。报道称,王乙康还说“当新加坡经历另一波疫潮,其他国家和地区又会如何对待新加坡的旅客?”

1月9日,王乙康在新加坡国会就如何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发展发表部长声明。图源:《联合早报》视频截图

报道介绍,王乙康9日在国会就新加坡如何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发展发表部长声明。他表示,去年最后四个星期,有约200名从中国入境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占新加坡输入病例不到5%;七个重症输入病例中,仅一人从中国入境。自开年以来,新加坡还没有出现从中国入境的新冠重症患者,也未检测到毒性更强的新变种毒株,因此目前不必调整防疫措施。

报道称,王乙康认为,这是因为自疫情暴发以来,往返新加坡-中国两国的人数一直较少;而且新加坡要求所有入境人员必须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未完成接种者须出示阴性检测证明。王乙康还说,新加坡的边境防疫措施不像东盟多数国家那样完全开放,也不像日本、加拿大和一些欧盟国家那样,要求所有从中国入境人员做入境前检测;而是跟西班牙一样处于中间,既不是最严格的,也不是最宽松的。

报道提到,王乙康举例,如果新加坡要求所有从中国入境人员做入境前检测,那么对于从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较多的地区入境的人,以及可能有利于病毒传播的新加坡社区场所,是否也须实施同样规定。

他说,“当新加坡经历另一波疫潮,其他国家和地区又会如何对待新加坡的旅客?”

此外,报道还称,王乙康表示,新毒株可能源自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监测新毒株需要有效的全球监测系统。中国各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积极监测新毒株,并且每周上传最新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由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设在新加坡的办事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传播的主流毒株BA.5.2和BF.7,数月前在新加坡和其他地区已发现,而全球各地已探测到超过65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月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都是最低的。中方也始终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同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变异监测和感染人群等信息。三年来,中方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最近一个月就进行了4次。中方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我们希望各方秉持科学原则,共同保障各国人员安全顺畅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南非卫生部:加紧收集XBB.1.5变种病毒信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1月8日电 南非当地时间1月8日,南非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福斯特·莫黑尔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南非卫生部正在加紧收集被称为“海怪”的新冠病毒高传染性变种XBB.1.5的信息,以尽快确定其传染性和致病严重程度,并制定出相应预案。

日前,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基因测序研究所所长奥·德·奥利维拉证实,去年12月27日,该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对一个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时发现了新冠病毒XBB.1.5变种。

数据显示,XBB.1.5变种目前已成为美国的主要毒株,并在至少28个其他国家或地区相继被发现。而在南非,XBB.1.5变种尚属首次被发现,这一消息随即引发民众关注:变异毒株的传染性、致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重新面临新的疫情防控措施等问题,成为此间热点。

南非卫生部对此回应称,鉴于南非发现的XBB.1.5变种病毒确诊病例数量有限,因此尚不能明确了解其相关信息。目前,该部正在加紧收集XBB.1.5变种病毒的数据及信息,以期尽快完成对于XBB.1.5变种病毒的相关报告。

莫黑尔称,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对XBB.1.5变种病毒,特别是其传播力拥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南非政府也有望于近期公布对于该种病毒的具体防疫措施,以防止民众恐慌情绪的产生。(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