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季节大雪刚过,记者走进民乐县民联镇,在舜琴家庭农场,满地修剪、清洗后的黄芪映入眼帘,剪刀的起落声此起彼伏,四处弥漫着清新的黄芪香。舜琴家庭农场负责人邵龙德告诉记者:“今年收了320吨黄芪,拉运到厂子200多吨,其余的卖到陇西,最高时8.8—9.2元/公斤,销售加工的黄芪切片,最好的一个品种现在定价是110元/公斤左右,从加工效益来看,还是挺好的。”
据了解,农场加工后的黄芪大多销往四川、安徽等地,良好的品质深得消费者的认可。
现如今,返乡创业的邵龙德也从单一的收购发展到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去年黄芪种植280亩,今年根据订单的需要调整到450亩。随着种植规模逐年加大,收益及用工需求逐年增加。自成立扶贫车间以来,农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冬季是黄芪加工最佳时节,多时用工得百十号人。在此打工的民联镇河湾村村民汪立爱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老年人外出打工不好找,大伙冬天过来剪黄芪,一天至少也能挣100元钱。”
“种植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了中药材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引领作用,不仅让种植户增加了收入,也为广大农户发展多元化农产品指明了方向。
通过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民乐采取贴息、补助、资金注入等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壮大生产、加工、购销规模,先后建成本草源、亚东、诚泰等中药材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扶持发展中药材初加工户33户,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