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我国药品法律法规逐渐发展完善,为我国药品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9年,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先后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也即将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今年以来,批准药品注册申请331件,其中临床急需境外新药11个;110个品种277个品规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658件,创新医疗器械14个,医疗器械注册实现网上电子申报;完善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特殊用途化妆品延续许可调整为承诺制审批,企业办事流程由11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不断加强,科学监管基础逐步夯实,国际合作力度加大。
今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以“安全用药 良法善治”为主题。
良法是善治的开始,善治是良法的目标。加强“善治”,需要监管部门不懈努力,不断健全新时代药品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以审评为主导、临床价值为导向、检查检验为支撑的技术审评体系,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药品质量稳步提升;要持续加强监管,推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药品检查员队伍,从而更有力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加大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善治”,需要企业担起应负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环节“源头”责任、经营环节“中间”责任以及使用环节“终端”责任。“善治”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研机构要发挥智库作用,为应对药品安全新挑战、实现产业新发展给予智力支持;行业协会要发挥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媒体要全面、科学、客观、公正报道,加强科普宣传,开展舆论监督;专家学者要发挥科普作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安全用药水平。
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启动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国家药监局政策法规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围绕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的立法意义、立法思路和主要内容以及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进行了主题发言。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和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部门在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所作的工作。
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始终致力于提升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坚守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底线,共同构筑用药安全防线。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是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自2007年起已连续举办12届,为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推进社会共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期间,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将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公众开放日、网络知识竞赛、互动体验活动等,共同促进药品安全领域交流、提升公众药品安全科学素养、推动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19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
家庭药箱常整理,安全储药很重要;药名相近药效远,服药需要看分明 ;儿童发烧需降温,合理使用退烧药;多药共用须谨慎,提高用药依从性;激素治疗应注意,合理使用是良药;改善骨质疏松症,不能仅依靠补钙;服华法林需监测,抗血栓要遵医嘱;科学应对心绞痛,硝酸甘油要用对;规律服用降压药,生活方式做辅助;长期服药要复诊,根据病情来调整。
据悉,上述十大用药提示,是从今年征集的108条安全用药知识点中,结合临床经验和公众关切梳理得出。
有关专家表示,家庭药箱方便自我药疗,但如果管理不好,家庭药箱却可能变成药品过期浪费、药物滥用、误服误用的“大祸害”,有儿童和老年人的家庭更要重视家庭药箱的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专家建议,家庭药箱应做到“分类摆放有学问,存放位置要讲究,定期整理有必要”。同时,家庭药箱仅限于应急,对于不能确诊、症状较重、病情变化较大、用药后短期症状无改善、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或咨询药师等专业人士。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紧张。专家表示,发烧是免疫系统对病原菌做出的积极反应。如果发烧的温度过高,如已超过38度,则不可再盲目穿衣捂汗,低龄的儿童体温调剂机制较弱,汗腺发育的不完全,可能会造成越捂越热,引发儿童呼吸困难等危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则可以使用退烧药降温。不过,专家强调,儿童常用退烧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不可混合服用,且一天用药不要超过4次。如果用药后体温还是没有下降的趋势,需及时就医。
安全用药提倡“能少用药就少用、能不用药就不用”。为了加强老年人合理用药,专家提示,多种药物同服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老年人服药应做好用药记录,避免多服、漏服、误服,也避免不同的医生开具作用相同的药品。用药依从性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老年人用药一定要遵照医嘱,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和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情况。
针对公众对使用激素的误读,专家强调,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患者需要了解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项,但不必谈激素色变,以免延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最佳方式是遵医嘱短期、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注意,应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特点选择适当的激素品种和剂型;口服用药时间尽可能符合激素的生理分泌规律;吸入后立即用清水漱口可减轻或避免局部不良反应;停药时,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病情反跳;长期使用激素需严格执行医嘱,定期复查。
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是促进公众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需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