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繁体中文
加入收藏 |
用户登陆 |
用户注册
首页
健康
医疗
学术
教育
科技
贸易
针灸临床
中医临床
中医百问
医疗资讯
中医百问
中药应用
成药简介
传统医药
中国中医院信息
国际中医诊所信息
耳朵上出现这些特征,就要注意了
来源:健康有道999
2019-07-25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医认为,耳廓较长、耳垂丰满,是肾气充沛的象征,肾气充足者多健康长寿,耳廓异常则是有病的表现。常见的耳廓异常有哪几种表现?耳穴是如何治疗失眠和鼻炎的?
1007
收藏
皮肤病用药规律
来源:卢医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皮肤病的种类虽多,但他们之间都存在着病因上的共性,所以在治疗上就存在着用药的规律,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它们的病变基础就是“风”风性善行数变,符合皮肤病此起彼伏的病理特性,而“风”在病因学上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者感受外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邪气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内风则有火热化风,五脏与五志之极皆可化火生风,阴虚、血虚、可以虚风内生,而气虚阳虚,则无力抗邪常可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所以在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内外的因素而灵活用药。
991
收藏
针灸穴位的发展过程
来源:爱人知人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的结晶。针灸起始年代不详,据云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甚至若干万年以前就有了类似针疗的方法。一切科学的产生都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医学也是如此。针疗这种方法,比其它医术起始要早,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阶段。
1162
收藏
别犯中药和西药的配伍禁忌
来源:卢医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1110
收藏
中医学中的辨证数理逻辑浅识
作者:于建成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于建成,理工、中医双学历。预科、学历、师承、家传教育经历齐备。国学与科学基础扎实,对五运六气、易经、河图洛书、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系统自学哲学、天文学、系统科学、量子力学、生物学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研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三十九年,基本揭示出中医经典理论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系统梳理了中医经典理论框架体系与各家学说的流变。临床造诣颇高,严格秉持经典中医五运六气、经络、藏府病机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全科临床。
1793
收藏
什么人适合用膏方进补?膏方进补不能不知道的五个问题.
来源:疼痛实用技术交流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膏方进补的六类适用对象:亚健康者、老年人、女性、儿童、慢性病人、大病、重病、手术、产后等康复患者。
1115
收藏
李军治疗肺胃瘀热型痤疮经验总结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痤疮的病位重在肺、脾、肝、肾,李军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另辟新路,提出不外肺经风热、肺胃瘀热、浊毒瘀滞经络三端,紧抓肺胃瘀热。临床证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散结、和胃消食除湿贯穿始终,强调和胃清热化瘀,循因辨证,采用内治与外治协同医治,疗效颇具特色。系统总结李军教授所倡导“肺胃瘀热型痤疮”的辨证思路,并举例验案。
1178
收藏
不可忽视的针刺顺序
来源:针灸承传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你可知,针灸也应该有顺序
1148
收藏
党参能代替人参吗?
来源:药材会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人参和党参,虽然都是以“参”命名,但在科属上是不同的,当然功效也迥异。作者从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入手,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可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使用效率。
1134
收藏
针灸穴位的发展过程
来源: 爱人知人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的结晶。
1356
收藏
腹针定位取穴图
来源:医道流芳
2019-07-12
[医疗] [中医百问]
6827
收藏
中医外治法:中药泡脚方大全!
来源:医品阁
2019-07-11
[医疗] [中医百问]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 ’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除湿去暑 秋天泡脚,肺腑润育;冬天泡脚,藏精温肾 热水泡脚,如吃补药: 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药泡脚再上床
2377
收藏
441味中药药性口诀
来源:药材会
2019-07-10
[医疗] [中医百问]
1450
收藏
700种中药来源
来源:岐黄秘藏
2019-07-10
[医疗] [中医百问]
1214
收藏
中医临床处方用量控制
来源:天医堂
2019-07-10
[医疗] [中医百问]
中药临床处方用量控制是指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病例的情况,以好的临床效果为目标,确定处方的用量的行为和过程。中药处方用量控制采用随症施量原则和三因施量原则,另有 “十五策”,以 “君药宜重”和 “叠加药量”进行举例说明。
1223
收藏
«
1
2
...
8
9
10
11
12
13
14
...
29
30
»
用户登陆
自动登陆
忘记密码?
新闻联播
世界传统医药新闻联播152期
更多
名医论坛
【名医名方】:温肾固卫汤
贾跃进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名医名方】:当归通乳汤
抑肝散:主治肝经虚热
治遗精早泄我常加这两味药,很多人都想不到!
更多
国际论坛
药食同源对中医药发展的现实意义
以“四诊”数智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激活入境消费新动能
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何以领跑世界?听刘保延谈针灸临床评价与成果转化“中国方案”
推动中西医有机融合
更多
学会动态
2024年世界传统医药论坛-李文忠海外中医传播杰出贡献奖 获奖人员公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召开
2023中医针灸特色技法国际培训会在汉举办
第五届国际健康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挑战生命长度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更多
传统医药动态
遇见新西兰——浙江中医学子参加毛利文化交流会
从“宝藏茶饮”到养生夜市,中医药掌握了什么“出圈密码”?
《医门法律》: 辨析医之过 涵养医之德
让更多年轻人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中医针灸在塞舌尔掀起热潮
更多
最受关注疾病
心血管
糖尿病
颈椎病
肥胖
便秘
神经衰弱
过敏
湿疹
不孕不育
癌症
疼痛
更年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地图导航
健康
医疗
学术
教育
科技
贸易
针灸临床
中医临床
其它
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