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全心关照”实现患者就医愿景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06 [医疗] [医疗资讯]
只挂一个号,享受多个科室的医疗服务,这是很多患者的就医愿景。如今,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样的愿景成为了现实。

  《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2019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医院以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用康复医学的理念,推行“全心关照”行动。心脏康复中心作为该行动的先行部门,带动医院各科室,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综合服务。

  “追求中医、西医诊疗方法上的优势互补,以求达到临床疗效最大化的目的。推行“全心关照”行动是探索中西医临床协作诊疗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李瑞杰说。

全心: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化诊疗模式

  “以前的医院像迷宫,现在方便多了,不用到处跑。”“以前看病挂号都挂不准,现在能享受到中西医专家协同诊疗,省心了。”

  最近,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开设的心脏康复门诊,常常能听到患者这样点赞。

  心内科的老患者李阿姨就是“点赞队伍”中一员。她患有心脏疾病,腿脚也不方便,一直在医院的心内科、内分泌科、针灸推拿科进行治疗,看一次病至少要挂3个号,花上一整个上午。自从医院推行“全心关照”行动后,李阿姨只用去心脏康复门诊挂一次号,就可以享受到专家团队为她制定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从挂号就诊到离开医院,花了不到2个小时,大大节省了就医时间。

  “全心关照”落脚点在“全”上。“全”就是要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 团队化的诊疗。

 

  以心脏康复门诊为例,从患者走进诊室的那一刻起,接诊他的医生就不仅仅是诊室里的那一位,而是以中西医结合心脏专家胡大一、王硕仁为核心的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包括心内科、心脏康复门诊、心理科、治未病科、针灸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跨部门的医生,他们会根据就诊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康复评估、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服务。

 

  “这一新模式将现有的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中西医协同共诊模式和医针药综合治疗模式进行有效整合。中西医协同作战,多学科联合评估,最大限度惠及患者。”心脏康复中心负责人耿敖说。

  目前,医院已经开设心脏康复门诊、体质调理门诊、便秘门诊、失眠门诊、肥胖门诊、不孕不育门诊和双心门诊7个专病门诊。在这些门诊,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团队化诊疗模式带来的就医新体验。

真心:优化细节让患者享受优质服务

  做有温度的中西医结合服务一直是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追求的目标。

  在“全心关照”行动中,医院充分体现了“心”的内涵:医院着力强化细节管理,秉持细心、爱心、耐心,在就医环境的改善、就诊流程的优化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走进门诊大厅,就诊环境温馨舒适。导医台旁,饮水机、便民服务箱、备用轮椅和自助结果打印机等整齐摆放。医院小院里种植着各类植物,包括很多中草药,散发着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医院在部分门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就是要注重医院医疗服务的品质管理,调整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此,医院从挂号、缴费到取药多个环节进行流程优化,为患者解决挂号排队时间长、取药等候时间长等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就诊效率。

  考虑到很多在附近工作的白领没有时间在白天来医院看病,医院还贴心地开设了针灸、推拿夜间门诊,将门诊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这些举措是为了让每一位走进医院的人,可以感受到真心,用人文温暖人心,让医疗回归本质的仁心。

信心:形成一支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

  形成一支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是“全心关照”行动的长远目标。

  中西医临床协作需要培养具有中西医融合思维的人才。对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单鸿波深有体会。

  西医出身的她一开始对于学习中医十分迷茫,但在她经历了系统化“西学中”培训以及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她逐渐感受到融合中西医优势可以为患者形成最佳的诊疗方案。特别是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她体悟到,除了西医药物治疗、冠脉支架植入术和冠脉搭桥等西医方法外,在冠心病防治和康复等不同阶段,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进行综合治疗,往往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医院,像单鸿波一样的医生还有很多。以前,中医西医之间、各个科室之间是单打独斗,在面对复杂疾病的时候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自从“全心关照”行动开展以来,各个科室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医院从上到下,形成了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