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疏肝三两三治疗经行头痛疗效观察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6-25 [中医临床]
作者 / 王磊 刘福奇 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奇

经行头痛是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病症,属于西医偏头痛范畴,又属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多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对症治疗,作用短暂不能持久,且容易复发,不能彻底治愈。本院刘福奇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中风病等。刘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触类旁通,自拟化裁疏肝三两三方,辨证施药,屡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刘师多年,运用疏肝三两三方治疗经行头痛3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病例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脑病科就诊患者61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4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5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年龄(32.32±7.42)岁,其中最小21岁,最大41岁,病程在(5.32±2.65)年。对照组30例年龄( 33.12±7.11)岁,其中最小19岁,最大43岁,病程在(4.97±2.25)年。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治疗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1093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mg/粒,每晚口服2粒,于头痛发作期服用。如治疗中出现抑郁、椎体外系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则及时停药。此外,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根据患者其他病史予相应对症治疗。

 

治疗组:口服自拟疏肝三两三方治疗 方药组成如下:当归30g、川芎30g、益母草30g、炙甘草10g、柴胡10g、白芍10g、醋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全蝎5g、蜈蚣5g、三七粉1g(冲服)。随证加减:气虚明显者,酌加党参10g、太子参10g以益气通络;脾虚明显者,加茯苓20g、白术10g以健脾和中;痰湿明显者,加法半夏10g、炒苍术15g化痰燥湿;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杜仲15g、牛膝15g、桑寄生20g 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水煎,1剂/d,分3次口服。于月经前2周服药,连续服3周。

 

疗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必要时均可应用止痛片。此外,两组治疗期间,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根据患者其他病史予相应对症治疗。

 

结果

 

治疗组31例,治愈13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0.3%。

对照组30例,治愈30例,好转5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0%。

 

 

 

讨论

 

经期头痛多有规律地发生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并常伴有焦虑抑郁、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恶心呕吐、少腹疼痛等其他症状。目前西医对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有关实验研究显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患者经前情绪紧张以及经期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分泌差异,导致的体内雌孕激素含量分泌比值失调,血清中的雌二醇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影响了5-羟色胺的敏感性、泌乳素的分泌和前列腺素的释放,颅内血管局部发生舒张障碍,导致了经期头痛。临床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目的在于改善脑微循环及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管痉挛,从而减轻头痛症状,但是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复发,且容易引发椎体外系症状,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以至于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在中医古籍中,该病散见于月经失调中。早在《张氏医通》中已有“每遇经行,辄头疼”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血为月经之源,气为经行之机;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但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气顺血和,则体健经调,疾病无以生。此病概因经期易于耗血,致使血分不足,气分偏胜;或因情志不调,引起气分病变,波及血分,气结则血结,气乱则血乱。可见气血失调是月经病的普遍发病机制,贯穿始终。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若肝气平和,则血脉流畅,血海宁静,周身之血亦随之而安。古言“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尤其是在月经前后,女性常因特殊内环境的差异,易发生情绪低落或烦躁易怒等情志异常,出现肝郁气结,损伤肝气,木郁不达,化而为火,肝阳上亢,肝阴益伤,则多见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少腹疼痛等症状,正如《傅青主女科》言:“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

 

刘福奇主任医师根据经行头痛之病机,治疗上提出特别是在经前期应以调理气血为基本原则,以疏肝解郁为第一要务。三两三方原是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由三味各一两药物(共三两)、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组成,故得名三两三,以组方规律、力专效宏为特点。刘师取三两三之意以达行气和血、通络止痛为主,治其本。在此基础上加入疏肝行气之品,治其标,做到标本兼治,故得名疏肝三两三。方中首选且重用当归、川芎,正如《本草求真》云:“养血行血无如当归,行血散血无如川芎”。当归甘温,能补血活血;川芎辛温香窜,能行气活血,上行头目巅顶,二者同为血中气药,走而不守,擅于行气和血止痛。益母草入肝经,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且活血行气而不推荡,为妇科之良药。炙甘草益气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三七粉可通脉祛瘀,活血止痛。以上为三两三用药。此外,在上方中加入柴胡、醋香附、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使肝气舒,郁结解,则能气顺血和。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和营止痛,为血中之血药,与当归、川芎配伍可以补而不滞,营血调和,与柴胡配伍,一收一散,助柴胡疏肝。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祛瘀,其既能清扬散郁滞,顺逆气,又能凉血清热降火气,一升一降,使气机通畅,冲任调和。刘福奇主任医师提出患者久病入络,瘀血阻滞,非虫类药不能化瘀通络止痛。刘师善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搜剔诸邪,临床屡起沉疴,效如桴鼓。对于治疗各种疼痛难忍者,常可收惊人之效,此两种药物也是古代医家治疗疼痛的虫类药物中最为常用的药对。经过临床中的摸索和实践,经前期病多在气,以肝气郁滞为主,故应在经前2周用药,以达疏肝解郁,调气行气;经期及经后多在血分,以血虚多见,可酌加健脾养血之品,以资生化之源。此外,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以上部分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起到镇静、镇痛之效。如当归有镇痛作用,可提高痛阈及缓解血管痉挛;白芍有明显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并可调节植物神经;柴胡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川芎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作用,川芎所含生物碱川芎嗪能扩张血管,增加肢体血流量,改善缺氧及微循环,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全蝎、蜈蚣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经行头痛具有随月经周期变化的特点,治疗应因时制宜,辨证施治。经过临床中的摸索和实践,经前期病多在气,以肝气郁滞为主,故应在经前2周用药,以达疏肝解郁,调气行气;经期及经后多在血分,以血虚多见,可酌加健脾养血之品,以资生化之源。

 

本研究证明,临床治疗经行头痛患者,对比常规应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口服自拟疏肝三两三方能够显著减少疼痛次数,缩短疼痛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且作用持久,减少复发,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治愈率。提高了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提示口服自拟疏肝三两三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亚太传统医药》2017年第17期第136-138页(有删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