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57岁的刘先生患 2 型糖尿病已有 12 年,最近半年总感觉走路时双脚像踩在棉花上,脚下发飘、无力,偶尔还伴有麻木刺痛感。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直到一次险些因脚下不稳摔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 “消渴病痹症” 范畴。其实,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中老年糖友中并不少见,中医通过辨证施膳、汤药调理,往往能有效改善这类不适。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患者出现 “踩棉花感”,核心病机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糖尿病在中医里称为 “消渴病”,长期患病会导致体内阴液耗损,阳气亏虚 —— 阴虚则不能濡养筋脉,阳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久而久之气血瘀滞在下肢经络,就会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无力等症状。《黄帝内经》中提到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正是这个道理。针对这类病症,中医调理的关键在于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通过汤药配伍改善体内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经络。
结合刘先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经典方剂入手进行加减调理。基础方选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与 “芍药甘草汤” 合方,再根据症状灵活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能益气通阳、和营通痹,针对气虚阳弱、经络不通的问题;芍药甘草汤则能柔肝缓急、调和气血,缓解肢体麻木刺痛。针对刘先生的 “踩棉花感”,可在基础方中加入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葛根升阳生津,木瓜舒筋活络,鸡血藤养血通络。具体配方为: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丹参、川芎、葛根、木瓜、鸡血藤。
此方的用法也有讲究,需将药材加水浸泡 30 分钟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 40 分钟,取药汁约 3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用 4 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刘先生还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适当多吃山药、莲子、枸杞等益气养阴的食材;同时要控制好血糖,规律监测血糖变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加重病情。
经过一个疗程的调理,刘先生反馈双脚 “踩棉花感” 明显减轻,麻木刺痛感也有所缓解,走路时脚下更稳了。后续复诊时,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生姜,加入麦冬、玉竹以增强养阴生津之力,继续调理两个疗程后,刘先生的症状基本消失,下肢功能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调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医汤药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症状、病程等因素辨证加减,不可自行用药。同时,患者还需结合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下肢气血运行,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病情恢复。
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踩棉花感” 并非小事,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加重的信号。中医通过汤药调理,从根本上改善体内气血阴阳失衡的状态,既能缓解症状,又能预防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只要坚持辨证施治、科学调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改善,重新找回平稳走路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