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杨大夫。
现在长息肉的人越来越多,身上长了息肉该怎么治?中医看病,不只看病名,更要看背后的病因。抓住了病因,治疗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要靠对药性的精准把握。
息肉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痰湿和瘀血互相裹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形成的死肌恶肉。它虽然也叫“肉”,但里面包裹的都是身体代谢不掉的垃圾,也和我们长期的情绪不畅密切相关。
西医按生长部位给息肉命名,比如鼻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等等。而在中医看来,不论长在哪里,其核心病机常常是相通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经常使用的息肉基础方,临床验证效果满意。方子组成如下:
乌梅30克,威灵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白僵蚕10克。
乌梅 是这个方的君药,味极酸,中医认为酸能收敛,能“去死肌,蚀恶肉”。它就像一张网,能把息肉牢牢控制住。古人甚至单用乌梅烧灰外敷来祛除恶肉,对于体内的息肉同样起效。
白僵蚕和威灵仙 是“破结双雄”。白僵蚕质地坚硬,善于攻破结聚;威灵仙走窜力强,能通开瘀堵。两药合力,把被乌梅控制住的息肉打散、破开。
炒薏苡仁,不仅能利湿排浊,把破散后的痰湿瘀血排出体外,还能健脾和中,从根本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杜绝息肉再生的土壤。
这四味药配伍精当,体现了“散收并用、攻补兼施”的用药智慧:乌梅主收,白僵蚕、威灵仙主散,薏苡仁负责清利疏导。
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个基础方。临床使用时,如果能在辨证基础上加入引经药,效果会更理想。比如鼻息肉可加辛夷、白芷,胃息肉可加蒲公英、莪术,肠息肉可加红藤、败酱草。
最后要叮嘱一句:此方虽好,但具体运用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息肉较大或有病变风险时,一定要先明确诊断,再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