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一 2025年9月24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5-09-24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5年 第39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ORG

 

 

 

新型抗生素有望持续对抗致命超级细菌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英国利物浦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研制出一种名为Novltex的新型抗生素。测试表明,该抗生素对多种致命超级细菌展现出持续抑制性,标志着对抗抗生素耐药性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药物化学杂志》。

抗生素耐药性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之一,每年导致近50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急需新型抗生素的“优先病原体”名单,其中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Novltex对这两种细菌均表现出强效且快速的杀灭作用。

与传统抗生素不同,Novltex以脂质Ⅱ为靶点。脂质Ⅱ是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易发生突变。这意味着Novltex可提供持久的耐药保护,有望应对现代医学中的一大难题。

团队此前曾开发出泰斯巴汀的简化合成版本。泰斯巴汀是从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的一种环肽类抗生素,对多种耐药菌具有显著活性。在此基础上,他们构建并测试了一个合成泰斯巴汀库,优化了多项关键性能。

在最新研究中,受泰斯巴汀和另一种抗生素克洛维菌素启发,团队开发出新型抗生素Novltex。Novltex避免了昂贵原料的使用,可用于构建大量候选分子以供优化,并靶向不易突变的脂质Ⅱ。这种高效、耐用与可量产特性的结合,使Novltex成为几十年来最具潜力的抗生素候选药物之一。

测试结果显示,Novltex具备持续抗菌能力,低剂量下仍有效,效果优于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等多种现有抗生素,对人体细胞无毒性,且合成效率比天然产物高30倍。

 

 

 

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来源:人民日报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建松)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如何精准识别癌细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将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邻近标记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通过构建一种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成功开发出可对癌细胞精准识别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于9月10日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邻近标记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能在细胞的特定位置对周边环境进行催化标记。利用这一技术原理开发的“纳米标记机器人”,可搭载识别癌细胞的抗体或配体,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在癌细胞的表面,再通过深红光或超声波下达指令,就可以给癌细胞打上清晰的标记,成为“人造靶标”。

目前,该研究在实验小鼠肿瘤模型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有望为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的道路。

 

 

 

1型糖尿病发病新机制发现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长沙9月18日电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李静月)记者18日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医院教授周智广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新亚型——CD226+ B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提出了靶向“单核细胞/巨噬细胞—IL-15—CD226+ B细胞轴”的免疫干预新策略,为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柳叶刀·电子生物医学》上。

1型糖尿病是一种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胰岛β细胞而导致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者数近千万。截至目前,该疾病尚无医学根治手段,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赵斌介绍,长期以来,T细胞被视作疾病核心,但近年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在疾病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的关键致病亚群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该项研究中,团队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226+ 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血糖水平正相关、与胰岛功能负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术、转录组测序及代谢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团队进一步揭示出该类B淋巴细胞呈现出高度活化状态,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能力增强,且糖酵解代谢亢进。

基于此,团队开展了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在动物模型中,阻断其IL-15信号通路(一种可促进人体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存活、增殖与功能维持的信号通路)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发病率。对已发病小鼠,联合使用CD132单抗与CD3单抗(免疫治疗相关单抗)能协同逆转高血糖,实现疾病的有效缓解。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黄佳琦介绍,该研究不仅阐明了一条新的免疫炎症轴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也为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开发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未来有望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空气污染可能损害儿童视力

来源:科技日报

 

空气污染可能会对儿童视力造成损害。图片由AI生成

科技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2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子刊《PNAS Nexus》上的一项新研究,包括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在内的研究团队发现,空气污染可能会损害儿童的视力。

研究团队发现,空气中二氧化氮(NO2)和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与儿童视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空气更清洁的地区,儿童未经矫正的视力表现更佳。

研究指出,污染的空气会导致眼睛发炎和压力增大,减少对眼睛健康发育很重要的日光照射,并引发眼睛的化学变化,导致眼睛形状改变,从而引起近视。

研究团队借助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了环境、基因和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对儿童视力发育的作用。结果发现,空气质量改善与儿童视力提升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尤其在小学生群体中最为明显。相比之下,年纪较大的学生和高度近视儿童受空气因素影响较小,他们的视力更多受基因支配。这表明,及早改善环境、采取干预措施,能在近视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团队提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在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在校园周边设立“清洁空气区”、上下学时段实行校园周边道路限行,都可能对儿童眼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能预测人生健康趋势的AI模型问世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杂志17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称,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问世,它能预测人一生中健康的变化趋势。这一工具有助于医生和健康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性化健康需求。

大多数人一生中会生不止一次病,但预测不同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与癌症)如何互相影响是个难题。医疗决策日益依赖于根据病史预测个体健康演变趋势。AI通过分析患者记录的大数据集,为识别疾病进展模式提供了强大工具。但这些模型的全部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尤其在人群规模上。

此次,来自德国癌症中心DKFZ的研究团队创造了一个AI模型——Delphi-2M,用于识别特定疾病相对于患者记录中其他事件(如生活方式因素和其他健康状况)何时发生。该模型利用英国40万人的健康数据训练,使用丹麦近200万人的数据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Delphi-2M基于个人医疗史,预测了超过1000种疾病的发生率,准确性接近或好于现有工具,而现有工具大多仅能各自预测极少数疾病。该模型还能模拟未来长达20年健康变化的可能路径,并产生合成数据,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能用于训练其他AI模型。

该方法有望帮助识别高疾病风险的人,指导筛查计划,支持医疗服务的长期规划。未来版本可能会包含更多健康信息类型,并帮助改进个性化诊疗。但科学家指出,该模型会反映出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其预测在进一步测试之前不应被用于直接医疗决策。

 

 

 

新血检工具可提前识别HPV相关头颈癌

来源:环球网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麻省总医院百瀚医疗系统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他们研制的血液检测工具“HPV-DeepSeek”能在症状出现前10年识别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头颈癌,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

在美国,70%的头颈癌由HPV引起,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与HPV引起的宫颈癌不同,目前尚无针对HPV相关头颈癌的筛查手段,患者往往在肿瘤已发展至数十亿个细胞,出现症状甚至扩散至淋巴结后才被确诊。而“HPV-DeepSeek”有望在症状出现前10年就识别出这类癌症。

该检测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识别从肿瘤脱落进入血液的微量HPV的DNA片段。研究团队此前已证实,该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可达99%的特异性和99%的灵敏度,优于现有检测方法。

为验证“HPV-DeepSeek”能否在癌症确诊前多年实现早期识别,研究团队对来自马萨诸塞州布莱根生物银行的56份样本进行了测试,其中28份来自被确诊为HPV相关头颈癌的患者,另外28份来自健康对照者。

结果显示,“HPV-DeepSeek”在28例癌症患者中的22例血液样本中检测到了HPV肿瘤DNA,其中最早一例阳性样本采集于确诊前7.8年,而所有对照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显示出高度特异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技术,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检测灵敏度提高至可识别28例癌症中的27例,包括确诊前10年采集的样本。

目前,研究团队正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数百份样本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一成果。

 

 

 

二〇二五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在京举行  约百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美华)罕见病目录扩展至207种病种、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已覆盖31个省份、约100种罕见病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9月20日至21日,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罕见病防治与保障体系取得一系列进展,未来将持续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不断完善体系。

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介绍,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批罕见病目录,收录207种罕见病,为罕见病的规范化诊疗奠定基础;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从2019年的324家医院增至目前的419家,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建立全国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平台,大幅提升罕见病诊疗水平。

“医保目录内已纳入约100种罕见病药物,覆盖42种罕见病种类。”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国家医保局积极推动医保目录药品进院、“双通道”供药机制建设,推进用药可及。

“医保基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但罕见病用药保障不能仅靠基本医保。”黄心宇表示,中国正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并积极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介绍,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DRS)已建立253个研究队列,涵盖216种疾病,注册病例超9万例,开展105项临床研究;国家罕见病直报系统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36个地级行政区,总病例数已达164万例。罕见病诊治的“中国方案”,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

“当前,我国仍存在诊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可及性不足。”曹雪涛表示,下一步,将着力通过远程医疗、多学科协作等方式强化诊疗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助力罕见病的精准诊疗与药物研发。

 

 

 

河北曲周县健全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史自强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三疃村村口广场上,曲周县医院义诊专家方保锋正为65岁的村民张会臣测量血压。“血压比上次稍微高一点,要再调整一下药物。”方保锋说。半年前,张会臣的高压还徘徊在170毫米汞柱上下,经过诊疗和药物控制,如今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这样的场景,在曲周县不少村庄已成为常态。曲周县医院组建专家义诊团队定期下乡,还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进行面对面带教。不久前,曲周县医院东区全面开诊,迎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医院的18名专家现场义诊,全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

“在家门口就能让县医院医生和北京大医院的专家帮咱看病,太好了!”安寨镇东马连固村脱贫户方金亭笑着说。

聚焦脱贫人口、重点监测对象等群体,曲周县健全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动态监测的同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患者不用交住院押金,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承担部分。截至7月底,全县2757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30种大病专项救治340人次。

曲周县还为老年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从8月19日起,全县3家二级医院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全程免费导诊,配备专业导诊员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确诊皮肤癌 经治疗后出院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西利亚9月17日电(记者吴昊)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家医院17日发布公告说,前总统博索纳罗确诊皮肤癌,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于当天下午出院。

博索纳罗已返回在巴西利亚的住所继续居家监禁。根据医院公告,医生对切除的皮肤病变部分进行病理检查。报告显示,切除的8处皮肤病灶中有两处被诊断为原位鳞状细胞癌。博索纳罗经静脉输液治疗后,相关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需临床随访和定期复查。

博索纳罗16日出现晕厥和呕吐症状,并伴有血压下降,被看守其住所的警察送往这家医院。博索纳罗接受检查并在医院过夜。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11日宣布,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获刑27年零3个月。博索纳罗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因策划政变而被定罪的前总统。

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亚历山大·德莫赖斯8月4日判处博索纳罗居家监禁。根据要求,博索纳罗能以医疗急救为由外出,但需在24小时内提交相关证明。

 

 

 

圭亚那总统阿里会见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医疗队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加拉加斯9月17日电(记者田睿)乔治敦消息:当地时间9月16日,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统伊尔凡·阿里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总统办公室会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全体队员,并与队员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参加活动的有圭亚那卫生部长弗兰克·安东尼、中国驻圭亚那大使杨扬、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参赞黄瑞和李汉清等。

阿里总统对中国医疗队不远万里投身圭亚那医疗卫生事业表示了由衷的感谢,高度赞扬了他们用精湛的医术为圭亚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圭中医疗卫生合作所作的突出贡献。他表示,中国医疗队的到来不仅切实提升了圭亚那的医疗水平,在圭亚那卫生领域最需要的地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还深化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国医生用无私奉献的品格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圭亚那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

圭亚那总统伊尔凡·阿里(左)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总统办公室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中国医疗队供图)

圭亚那总统伊尔凡·阿里(左)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总统办公室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中国医疗队供图)

杨扬表示,中国医疗队在圭期间持续开展“健康部落”系列义诊活动,遍及圭亚那各地乃至雨林深处的印第安村落;“中国医疗队手术日”活动将手术技能培训带入了基层医院;医疗队还致力于持续开展中圭卫生合作人才培训项目,向当地高年资医师提供医疗技术专项指导,显著提升了圭亚那医生的临床技能。今后中方将会持续加深中圭两国在卫生领域里的紧密合作。

在友好的氛围中,中国医疗队向阿里总统赠送了象征中圭友谊的蓝印花布卷轴和丝绸制品。阿里总统为表示对第20期援圭医疗队工作的感谢也向每位队员颁发了纪念奖章,并与医疗队员合影留念。

伊尔凡·阿里总统(中)与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伊尔凡·阿里总统(中)与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自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向圭亚那派遣了20批医疗队,持续为该国提供医疗卫生支持。一年来,中国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共接诊了超过11000名当地患者,其中中医诊疗近3000人次;成功完成了2000余例手术并在圭亚那开展了多项医疗新技术。

 

 

 

日本“苹果病”大爆发!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

来源:扬子晚报

 

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呼吁民众采取措施,防止感染“传染性红斑症”。这种病由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患者感染这种病毒后,面颊出现蝴蝶状或苹果般的鲜红色皮疹,所以俗称“苹果病”。自去年以来,“苹果病”在日本持续流行,目前达到历史最高点。大多数“苹果病”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症状,但孕妇等少数群体感染后,可以引发严重后果。

这种皮疹通常在病毒感染后1—2周出现,先从双颊开始,然后可能扩散到躯干、四肢,形成网状或蕾丝状红斑。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包括低烧、头痛、鼻塞或关节痛,但大约25%的感染者无症状,而且病毒在症状出现前一周即可传播,难以防控。成人感染时,皮疹较少见,但可能出现关节痛,尤其是女性。如果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胎死腹中或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日本的“苹果病”从2024年底开始持续流行,目前进入高峰期。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国立感染症研究所(NIID)的监测数据(基于约3000家定点医疗机构报告),平均每个医疗机构有2.28例患者,创1999年监测以来历史最高纪录。日本总病例估计数万,但因为很多无症状或未就医,实际数字应该更高。患者以5—9岁儿童为主,但成年人病例在上升。

日本那霸市自9月8日起的一周内,6家指定儿科医疗机构报告的“苹果病”患者人数为12人,那霸市保健所发布超标警报,呼吁民众采取感染控制措施。福冈县、佐贺县等地近日也都宣布,“苹果病”感染率处于警戒级别。

 

 

 

布隆迪近期霍乱疫情已致6人死亡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基加利9月20日电(记者吉莉)布琼布拉消息:布隆迪卫生部20日通报,自9月初至18日,全国共登记1014例霍乱确诊病例,西部布琼布拉省近期已有至少6人死于霍乱。

布隆迪卫生部公共卫生应急行动中心主任利利亚娜·恩肯古鲁策说,应采取本地化、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应对霍乱。受影响地区居民应严格遵守卫生措施,经常用肥皂洗手,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清洁水。

布隆迪西部一些地区每年6月至9月的旱季常出现清洁水短缺,因此当地居民常因卫生条件不良患病。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由不洁净水源和食物传染,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