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中医药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守正是守住中医‘根’,创新是用现代的原理解释中医药原理,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表示,“中医贴敷技术从经验到证据、从技术到标准,这充分证明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是扎根于临床、验证于科研、规范于标准的生动实践。”
“春播行动”执行负责人向延柳介绍,截至2025年8月,“春播行动”已启动13年,足迹遍布30多个省份,开展2万多场培训和临床带教,培训基层医生近20万人次。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春播医生”专训班109期,7000多名医生参加。先后有上百名一线专家授课,到基层诊所巡诊带教。“春播行动”专门为基层医疗诊所搭建原生态体系,创立“技术培训+基地带教+原生态”的研学用三元培育体系,开创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基层新的模式。
“中医贴敷法由来已久,是中医宝库中的精华,能解决很多基层的常见病。”“春播行动”技术顾问赵广前表示,通过“春播行动”把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向更多基层医生普及,助力基层医疗的绿色与特色发展,为基层医生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模式的变化,更多的疑难杂症、慢性疾病不断出现,“春播行动”也积极探索,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独特优势。
朱立国希望,继续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生物力学、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机制,来推动中医贴敷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发展,用科学的思维语言来阐明其临床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表示,中医药在基层更好发展,要针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实际需求提供标准化的建设方案,促进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移动医疗终端等技术在基层推广应用。要加强与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协作,加强针对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开发与应用。针对不同层级和需求设置精准化培训课程,要积极鼓励支持术有所长的基层中医药专家、名中医以及渴望学习提升的基层医生,建立起稳定的师承关系。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表示,中医药是基层医疗发展的关键支撑。基层既是中医发展的巨大源泉,也是治未病的主战场、培养全科医生的最佳舞台。让中医药赋能基层医疗,中医适宜技术可以解决大部分临床问题,应将针刺、艾灸、贴敷等适宜技术推广到基层,解决“小病扛、大病拖”的困境。“为此,我们编写基层中医实用教材;推广宋代煮散法,将饮片打粗颗粒煎煮,可节省药材;借助AI技术赋能基层医生培训等。”他希望,实现“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村村有个好郎中”。
《“春播行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报告》发布(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余海洋表示,实施强基工程,推进中医药基层推广应用,离不开政策、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四大要素,其中政策是核心要素。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部署,提出中医诊所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师承人员可通过考核获得执业资格等。在服务体系方面,实施 “名医堂工程”,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建设2个特色专科和1个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目标实现基层中医馆和人才配备全覆盖。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岐黄工程”基层人才培养计划,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中医专业规模,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改善发展环境。
在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高蕊介绍基层中医药穴位贴敷系列科学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孙振高分享穴位贴敷优势病种的循证研究与基层推广应用;“春播行动”云生态负责人唐飞介绍“春播行动”创新技术助力基层应用。在基层对话环节,与会专家与基层医生代表开展了经验与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