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是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标杆方剂,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它专为中风后正气亏虚、血液瘀滞于脉络而设,如同为“瘀堵”的身体通路“清障补气”,助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补阳还五汤的配方由7味药组成:
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1、黄芪:方中“主力军”,能大补元气,像给身体“加足马力”的引擎,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运行,改善因气虚导致的肢体无力、抬举困难;
2、当归尾:擅长活血养血,如同“疏通河道”的向导,既能化解瘀滞的血液,又不会损伤正气,让血脉通畅而不伤血;
3、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像给瘀堵处“降温清淤”的帮手,能消散脉络中的瘀滞,缓解肢体麻木、刺痛;
4、地龙:即蚯蚓,能通经活络,如同“穿针引线”的通道工,可穿透瘀阻的脉络,让气血直达肢体末端,改善手足不遂;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像“打通关卡”的钥匙,既能增强活血之力,又能缓解中风后常见的头痛、肢体拘挛;
6、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如同“清扫小淤点”的清洁工,能清除脉络中细小的瘀滞,辅助改善肢体活动不利;
7、桃仁:活血祛瘀,擅长化解“深层瘀堵”,像“疏通深层管道”的工具,针对中风后长期不愈的瘀滞,助力肢体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最适合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其典型表现有:
1、肢体偏瘫,一侧手脚无力、无法抬举,甚至不能自主活动,比如想抬手拿东西却使不上劲,走路时一侧腿拖曳前行;
2、肢体麻木,患侧手脚感觉减退,像隔着一层厚布,对冷热、触碰不敏感,有时还会伴有刺痛或酸胀感;
3、言语不利,说话含糊不清、咬字困难,甚至无法完整表达意思,别人难以听懂,同时可能伴随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
(注意: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