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清新药香从田间地头悠悠散开,弥漫乡村。枳壳成行、艾草连片、蔓荆子轻摇、天冬茁壮,曾经的“土疙瘩”,如今成了“金宝贝”,中药材产业蓬勃生长,为都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都昌县地处鄱阳湖之滨,亚热带季风气候送来充足光照与丰沛降水,独特土壤条件,为中药材生长营造得天独厚环境。
《本草纲目》记载的“都荆子”——都昌蔓荆子,凭“菊花心”特征和高含量有效成分,成市场“香饽饽”;“鄱都艾”借鄱阳湖温湿小环境,艾精油含量远超普通品种,端午艾更是艾草极品。此外,枳壳、粉防己、黄精、天冬等品种在这里长势良好,筑牢产业发展资源根基。
近年来,都昌县借政策引导、企业带动,让中药材种植从零散走向规模。“我们这蔓荆子示范基地,从360亩起步,现在周边农户跟着种了1600亩!”药王谷蔓荆子种植基地负责人黄树立指着连片的蔓荆子田,话语里满是自豪。鄱都艾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1.58万亩,覆盖11个乡镇及县工业园区,在北山乡、多宝乡等地建起数千亩艾草种植基地;春桥乡的江西春桥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2000亩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枳壳1000亩,套种前胡、黄精等14种中药材;奉真堂建成5个连片种植基地,覆盖5个乡镇,计划总种植超50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南峰镇的都昌县智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成立后专注天冬产业全链条发展。合作社负责人余裕喜掰着指头算:“在都昌建了超7000亩核心基地,还教湖北、安徽等地的农户种天冬,现在咱是天冬规范化种植‘领头雁’!”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蔓荆子、艾草、枳壳、天冬等主要品种形成规模优势,多点开花格局成型。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挣不到啥钱。现在把地入股合作社,在基地打工,年底还分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北山乡艾草种植户李大叔,说起中药材产业带来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当地“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广泛铺开,为农户增收筑牢“靠山”。
江西爱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多地建合作种植示范基地,农户按入股土地面积享8%产值股份;江西春桥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导农户土地入股,优先安排60户贫困户就业,预计年为农户带来68.8万元分红;奉真堂通过“订单生产”,让农户种植有方向、销售有保障。“我家5亩地入股春桥公司种枳壳,平时在基地除草、施肥,一个月能挣3000多,年底还有分红!”春桥乡脱贫户王大姐,细数着中药材产业带来的“实惠”。各类主体协同发力,带动全县5000余户、2万余人参与种植、加工等环节,户均增收超4000元,中药材产业成农户增收致富“主渠道”。
都昌县不满足仅做“种植户”,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让中药材“身价倍增”。加工环节亮点纷呈:江西爱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艾绒制品生产加工厂,厂长刘钰轩指着生产线说:“咱这月产艾条100万根,艾草‘变’成艾条、精油,身价翻好几倍!”鄱都艾引进自动化设备,把艾草加工成艾条、艾绒、艾草精油等产品;春桥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1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车间,处理枳壳等;智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配备7000平米现代化加工厂房及冷链仓储,年加工天冬超2000吨,支撑国内外市场及进出口贸易;奉真堂规划建设药膳食品加工板块,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品牌与产品创新齐头并进:智农合作社打造“余裕喜”品牌矩阵,负责人端着天冬元韵饮介绍,“研发了天冬饮品、蜜饯,让老药材‘玩’出新花样!”鄱都艾、奉真堂等也在各自领域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辨识度。销售层面,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既对接传统药企稳固合作,又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拓展新兴市场。同时,药王谷结合中医药文化,打造集种植观光、文化体验、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年接待研学12万人次,成功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都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向好,2025年总产值预计突破7亿元。奉真堂打造大健康产业综合体,鄱都艾拓展艾草深加工,药王谷深耕中医药文化研学,智农合作社聚焦天冬产业延伸价值链。
未来,都昌县将持续依托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药香飘得更远,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
都昌县政协开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中医药强县”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