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一 2025年9月3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5-09-03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5年 第36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ORG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mRNA疫苗平台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mRNA疫苗平台,旨在显著增强免疫反应、提升mRNA疫苗的有效性,并拓展其在多种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表明,这种疫苗平台技术可使未来的mRNA疫苗更加可靠和有效。

mRNA疫苗近年来逐渐广为人知,其原理是向人体细胞提供遗传指令,使其自行产生特定病毒蛋白,从而触发免疫反应。但这一技术路线在应对某些疾病时效果有限,这促使研究人员需要不断优化其递送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mRNA疫苗效果差异的关键在于抗原能否被免疫系统有效识别。抗原必须出现在细胞表面才能被免疫系统检测到,但部分由mRNA编码产生的抗原会滞留在细胞内部,难以引发充分的免疫应答。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此次开发了名为“分子疫苗平台”(MVP)的新技术。该平台在mRNA编码的蛋白质上附加一种“细胞GPS”模块,引导这些蛋白质高效转运至细胞表面,从而增强抗原暴露,提升免疫系统的识别与反应能力。

这种“细胞GPS”模块由天然膜蛋白元件构成,包括信号肽和跨膜锚。信号肽负责将蛋白质导向正确位置,而跨膜锚则将其固定在细胞膜上,确保其稳定表达。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将该平台应用于猴痘、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等多种病原体,结果均显示出更强的抗原表达、更高的抗体水平和更活跃的T细胞反应。

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将该技术扩展至癌症、艾滋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更广泛的疾病领域,推动mRNA技术从传染病防控向全面医疗应用迈进。

 

 

 

地中海饮食可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刘霞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等机构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遗传风险最高的人群在坚持地中海饮食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降幅更为显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率估计高达80%。其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被视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强的遗传风险因子。携带一个APOE4变异拷贝的人,患病风险将增加3—4倍;若携带两个拷贝,风险更升至无携带者的12倍。

为探讨地中海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及与认知健康相关血液代谢物(反映食物代谢与身体机能的小分子)的影响,研究团队分析了4215名女性数据(基线平均年龄57岁,追踪期为1989—2023年),并进一步在1490名男性数据(追踪期为1993—2023年)中验证了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群不仅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低,认知衰退速度也较慢。这种保护效应在携带两个APOE4基因拷贝的高风险人群中尤为明显,表明饮食干预或许能部分抵消遗传带来的风险。

通过地中海饮食模式广泛调节关键代谢通路,或可成为降低认知衰退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有效策略。不过,科学家仍需开展更多实验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

 

 

 

专家:5%—10%的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早防早治是关键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近日,某著名演员在节目中谈及父母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痛心之余也担忧自己将来同样会患病。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约有5%—1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遗传给子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张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发现多种致病基因和风险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明确相关。其中,致病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素1(PS1)基因、早老素2(PS2)基因等,携带上述任何一种致病基因者中,95%以上的人将来会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且通常呈“早发”现象,四五十岁甚至更早即可发病,基本上都会遗传给下一代。风险基因包括APOE4基因等,若携带风险基因,将大幅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也有一定概率遗传给下一代。

张巍进一步指出,阿尔茨海默病除了与基因相关、具有遗传性外,绝大部分属于散发性,由不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不会遗传。

“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患上此病,建议先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基因检测,若不是由基因引起的,则无须过分担忧。”张巍强调,如果是由致病基因引起、具有遗传性的类型,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脊液检测等手段,在其子女发病早期进行确诊,采取抗体药物清除脑内“垃圾”淀粉样蛋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老年或老年前期。其症状包括近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以及视空间能力损害等。此外,患者的抽象思维和计算力也会受损,常伴随人格、精神和行为改变。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达5%以上,在85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达30%。

“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病,现有医疗手段只能延缓‘变坏’的速度,不能治愈,更不能逆转。”张巍表示,在早期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医务人员尚有“药物武器”和非药物疗法应对,如采用抗淀粉样蛋白抗体、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以及通过认知训练、神经调控、心理干预等方式延缓疾病进展。一旦发展到晚期严重的痴呆阶段,患者就会面临无药可用、无计可施的窘境,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和经济损失。“因此,早防、早诊、早治尤为关键。”她说。

关于科学预防,《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2024)》指出,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念,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经常进行认知训练,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酗酒,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进食营养均衡的膳食,采用中医疗法及传统健身运动等。此外,家庭在早期预防上同样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建议子女对父母多陪伴、拥抱,老年夫妻之间应相互鼓励、督促参与体育运动、社会活动和其他益智活动,子女要监督和督促父母及时治疗各种慢性病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不是从老年期开始的,而是贯穿在全生命周期中。从青年期甚至更早的少年期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充沛的学习热情,锻炼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持续为‘大脑银行’增加认知储备,如此才能有效预防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张巍强调。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张佳欣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的是VMHCckbr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含有胆囊收缩素B受体蛋白。他们使用小鼠模型,使这些神经元失活。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团队发现,VMHCckbr神经元在维持日常活动期间的葡萄糖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从晚餐后到早晨醒来前的禁食阶段。

研究显示,在入睡后的前4个小时,这些神经元通过脂解燃烧脂肪,生成甘油再合成糖,从而确保身体有足够葡萄糖,避免整夜低血糖。

当研究团队在小鼠体内激活VMHCckbr神经元时,动物体内甘油水平升高。这些发现可能解释了前期糖尿病患者夜间脂解增加的现象。在这些患者中,VMHCckbr神经元可能过度活跃,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新研究表明,葡萄糖调控不是“非开即关”,而是由不同神经元协同进行微调,在紧急情况下会全部被激活,但在日常状态下,它们会进行微妙调节。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广州/伦敦8月25日电 (记者徐弘毅、郭爽)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日益增大,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有望解决供体短缺的困境。”何建行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这项成果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策略与抗排异治疗方案,延长移植器官存活及功能维持时间,并将团队自主研发的无管技术应用于异种肺移植试验中,以减少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损伤,推动异种肺移植向临床应用转化。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方案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先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审查与监督。受试者有重型颅脑损伤,经多次独立评估确认已脑死亡。其家属出于支持医学进步的愿望,同意无偿参与研究。研究在第九天时应家属要求结束。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是当今全球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国际专家高度评价本次研究成果。西班牙国家移植组织主任比阿特丽斯·多明格斯—希尔表示:“此前的异种器官移植试验限于肾脏、心脏和肝脏。与它们相比,异种肺移植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肺的生理平衡微妙,它接受大量血流,并且持续暴露在外界空气中,所以特别容易受损。”她说,中国团队的成果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广西发布通知——中小学每天要开设1节体育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南宁电(记者庞革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这些具体要求,将成为新学期广西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新标准。

《通知》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体育活动时间的硬性规定。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广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必须开设1节体育课,这意味着每周体育课总量将达到5节。同时,学校还要探索实施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保障课间休息15分钟。

《通知》明确,严禁随意挤占体育课时间,还要压减超标超量的文化学科课时,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时间统筹起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对于高中阶段,《通知》鼓励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高中阶段学校还可探索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执行。

《通知》不仅关注“上多少”体育课,更关注“上得怎么样”。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杜绝“放羊课”、碎片化教学,禁止“说教课”“表演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

广西各中小学校要依据课程标准开设教学项目,鼓励挖掘开设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要求学校要注重课程的学段衔接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

《通知》还要求学校要创新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大单元教学、初中分班分层教学和高中项目模块化教学,积极探索“体育选项走班制”和“体育俱乐部制”。

为确保政策落地,《通知》要求广西各地各校要加大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新建学校要按照建设标准配备体育场地,其他学校可通过改建扩建和盘活周边体育场地资源。鼓励学校要充分利用天台、走廊、楼道、架空层等空间,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打造“迷你运动场”。

师资方面,广西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体育教师专场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购买社会化服务等举措,多渠道补充配备师资。《通知》特别强调家校社联动的重要性,要引导家长督促并陪伴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通知》明确,广西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各地各校要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督导重点,确保政策落地。

 

 

 

美国多州暴发沙门氏菌疫情 近百人感染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洛杉矶8月28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8日发布通报提醒,美国多州近期出现与受污染鸡蛋相关的沙门氏菌疫情,感染人数已接近百人。

据美疾控中心介绍,目前共有来自14个州的95人因感染同一沙门氏菌菌株患病,其中18人住院,尚无死亡病例。大部分病例来自加利福尼亚州。

涉事企业名为“乡村鸡蛋”,已于27日宣布召回其生产的可能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这批鸡蛋主要销往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超市及食品分销商。

疾控中心提醒公众不要食用被召回的鸡蛋,彻底清洁可能接触过鸡蛋的物体表面或器具。如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家养和野生动物中,常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感染人类。美疾控中心介绍,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症状通常包括腹泻、发烧、胃痉挛等,症状一般在接触病菌6小时至6天内出现。大多数患者可在4至7天内自愈,但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出现重症。

 

 

 

多名美疾控中心前负责人集体发声 批评政府公共卫生政策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洛杉矶9月1日电(记者谭晶晶)9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前负责人9月1日在《纽约时报》上联合撰文,批评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的政策正在危及美国公众健康。

这篇文章由7名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和两名前代理主任联合署名。文章指出,肯尼迪在过去几个月对美疾控中心及美国公共卫生体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解雇美疾控中心主任苏珊·莫纳雷兹,在该机构历史上“前所未见”,在美国历史上也“前所未有”。

文章批评说,肯尼迪解雇了数千名联邦卫生工作者;削弱了防治癌症、心脏病、中风、铅中毒等项目;在美国发生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麻疹疫情之际淡化疫苗作用、推崇未经过验证的疗法;取消重要医学研究投资;终止美国对全球疫苗接种项目的支持。此外,他支持的联邦立法将导致数百万通过“医疗补助计划”获得医保的人失去保险。

文章警告,这些措施将对美国公共卫生安全产生“广泛影响”,削弱美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的能力,并使儿童、低收入家庭、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面临更大风险。“这一切是不可接受的,应引起每一位美国人的警惕。”

文章呼吁美国国会行使对美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监督权;州和地方政府应填补公共卫生资金缺口;慈善机构和私营部门应加大社区投入;医学团体和医生应坚持科学立场,为公众健康提供可靠指导。

 

 

 

法国近4个月报告228例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8月27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公共卫生署27日发布公报说,今年5月1日至8月26日期间,法国已确认30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共计报告228例病例。

据介绍,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科西嘉岛和奥克西塔尼大区等地。

公报说,今年基孔肯雅热传播量大、出现早,主要与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及印度洋地区流行的一种对白纹伊蚊高度适应的病毒毒株有关。

在此期间,卫生部门还统计了该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这3种常见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数,分别为946例、825例和7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基孔肯雅热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患者会出现发烧、关节痛、肌肉疼痛、头痛、皮疹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一周后可以康复,但关节痛有时会持续更长时间。

 

 

 

韩国医生“辞职潮”风波持续18个月后终平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韩国媒体8月31日报道,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持续18个月后终于平息大部分涉事医生将于9月1日返岗,韩国医疗系统人手紧缺的状况有望得以缓解。

韩国多家媒体援引业内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各大医院已完成今年下半年实习和住院医生的招聘工作,返岗和新聘医生的具体数量将由保健福祉部在数日内公布。按媒体说法,此前离岗的大部分医生均已同意返回

2024年2月,时任总统尹锡悦领导的韩国政府发布医学院扩招计划,决定自2025学年开始的5年内,将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每年增加约2000人,以解决医生短缺问题。

韩国医疗界强烈反对这一扩招计划,称此举将引发过度医疗等问题。上万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陆续递交辞呈、罢诊离岗,造成医疗机构运行秩序混乱。韩国政府将该国医疗系统危机级别提升至最高级“严重”

今年4月,韩国政府软化立场,宣布从2026学年起招生名额恢复至2025学年之前水平,但绝大多数离岗医生仍未返岗。李在明就任总统后,要求相关部门与医疗界通过对话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上月,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重建协商机制,商讨医生返岗方案等事宜。

按韩国媒体说法,随着大批实习和住院医生返岗,各大医院诊疗负担将有所减轻,此前因人手短缺而暂停的医疗服务也将重启。韩国政府将在情况稳定后考虑下调医疗系统危机级别。

 

 

 

多个太平洋岛国爆发10年来最大规模和最严重登革热疫情,中方回应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9月1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近期,多个太平洋岛国爆发10年来最大规模和最严重登革热疫情。中方是否向岛国提供抗疫援助,可否介绍有关情况?

郭嘉昆对此表示,卫生领域合作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方高度关注太平洋岛国此轮登革热疫情,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帮助岛国抗击疫情,第一时间向汤加、萨摩亚等疫情最严重的岛国提供抗疫物资和资金,向汤加提供检测试剂、灭蚊用品等,向萨摩亚提供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共享基金会主席梁振英不久前访问瓦努阿图、斐济,在瓦启动登革热疫情防控项目,向两国基层社区捐赠防灭蚊蝇物资和快检试剂等。此外,中国在7个太平洋岛国派驻了长期医疗队,为岛国公共卫生水平提升和医疗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郭嘉昆说,本轮疫情中,中国医疗队始终坚守抗疫一线,同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救治患者,并宣讲登革热防控知识。中方的无私帮助赢得岛国政府和民众的衷心感谢和广泛好评。中方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继续向有需要的岛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援桑血防专家开展学龄儿童血吸虫病查病培训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内罗毕8月31日电 (记者黄炜鑫)达累斯萨拉姆消息:为精准评估学龄儿童血吸虫感染率并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30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奔巴岛开展学龄儿童血吸虫病查病培训,当地教育部门官员、中小学校校长、卫生部门工作人员等80余人参加。

部分参加培训人员合影。丁昕摄

部分参加培训人员合影。丁昕摄

据专家组介绍,尿路血吸虫病正侵蚀着当地学龄儿童健康,可导致患儿出现血尿、膀胱和输尿管炎症、膀胱纤维化甚至膀胱癌。作为血吸虫感染的最脆弱人群,学龄儿童因游泳、嬉水等娱乐活动频繁接触疫水,导致反复感染,极大损害患儿发育、营养状况、学习能力和认知发展。早期检测血吸虫感染是早期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据悉,学龄儿童血吸虫病查治病是2025至2026年的重点工作,将覆盖奔巴岛全部31所中小学校3万余名学龄儿童。一旦发现感染者,专家组将提供安全有效的免费药物治疗。

 

 

 

南非成功实施首例机器人辅助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开普敦8月30日电(记者王晓梅 王雷)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日前发表声明说,该机构联合南非一家医院成功完成了该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该手术涉及一位45岁的母亲为24岁的女儿捐献肾脏,由西开普省泰格贝格医院和斯泰伦博斯大学联合团队完成。该团队泌尿科医生使用机器人平台操控4个机械臂,以极高精度实施了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声明说,手术仅用时不到90分钟,机器人平台使得手术创口更小,减少术后疼痛并加快恢复速度。作为供体的母亲于第二天出院,顺利移植给女儿的肾脏已开始产生尿液,表明移植的器官功能正常。

声明还说,南非此前已经使用机器人完成过切除患病或受损肾脏的手术,但供体肾脏切除手术的复杂性要高得多,因为该手术需要完全切除健康的肾脏,同时保留肾脏血管、输尿管和器官的完整性以便成功移植。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将让更多患者及其家庭从这项技术进步中受益。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