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青稞黄时专家来!这支医疗队再进四川阿坝送健康
作者:曾 亚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8-28 [医疗] [医疗资讯]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甘、青三省交汇处,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宛如一颗高原明珠。这里雪峰与草原交相辉映,经幡随风舞动,却因地势险峻、交通闭塞,医疗卫生资源严重匮乏,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2024年中国融通集团与阿坝县结下帮扶之缘,一场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护接力赛就此开启。8月15日,融通集团旗下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再次集结精兵强将,组成医疗队向着阿坝进发,用专业与爱心书写着温暖篇章。
  • 跨越山海,奔赴高原 “战场”

 

这已是本年度医院第二次深入阿坝县。从成都出发,没有高铁飞驰,也无高速平坦,两辆载着健康的车辆在盘山公路上艰难攀爬。近九个小时的颠簸,仿佛一场漫长的修行,窗外的山峰连绵不断,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当终于抵达海拔三千多米的县城时,高原毫不留情地给队员们来了个 “下马威”。头痛欲裂如同紧箍咒,耳鸣声嗡嗡作响,恶心反胃的感觉翻涌不停,每一个人都在与身体的不适顽强抗争。

时刚医生是第一次踏上阿坝这片土地,高原反应如同汹涌的潮水将他淹没。一路上,他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却仍强撑着,眼神中透着坚定,在心中反复规划工作。他用虚弱却不失幽默的语气调侃:“看来以后得多来高原锻炼锻炼了!” 当在县城药店买到缓解高反的药物时,他如获至宝,长舒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说什么都不能耽误给乡亲们看病,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然而,高原反应只是第一道难关。语言不通让沟通变得举步维艰,当地群众薄弱的健康意识更让看诊如同蜗牛爬行。但医疗队没有丝毫退缩,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便成了临时藏语翻译。即便 “患者说一句,翻译翻一句” 的模式效率极低,可所有人眼中的信念从未动摇,誓要为高原上的百姓驱散病痛阴霾。

 

 

  • 深入基层,精准探寻需求

 

8月16日~17日,医疗队顾不上休整,马不停蹄地开启调研之路。他们的脚步遍布阿坝县人民医院、县民族藏医院及多家乡镇卫生院,如同细致的医者,为阿坝县的医疗现状 “把脉问诊”,精心绘制精准医疗帮扶的“路线图”。

图片

在县民族藏医院,达尔基院长热情地带领医疗队参观,藏药制剂中心里弥漫着独特的药香,病房中躺着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达尔基院长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无奈:“骨科是我们医院的‘软肋’,中医手法复位和院内制剂这块,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我们已经计划派两名医生去八一骨科进修,盼着能有所转机啊!”

随后,医疗队又深入河支镇卫生院等16所县人民医院的县域医共体单位。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查看设施配置,询问专科建设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找到提升当地骨科医疗能力的突破口。

 

 

  • 送医入户,温暖直抵心间

 

八月的阿坝,金黄的青稞在风中翻涌,像是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绸缎。在这片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医疗队的身影穿梭在村户与麦田之间,成为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

5至10月是采挖虫草的农忙时节,中国融通集团定点帮扶的尕休村,只剩下老人与儿童留守家中。医疗队从驻村干部那里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送医入户的路。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小道,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八十多岁的拉姆阿婆,被大骨节病折磨得不成样子。她的膝盖和双腿肿胀得如同馒头,每挪动一步都要忍受钻心的疼痛,几乎丧失了行走能力。王万垠主任来到阿婆家,轻轻蹲下身子,动作温柔得像是怕惊扰了老人。他握着阿婆粗糙的手,耐心地询问病情,仔细查看病状,眼神中满是心疼。随后,他小心翼翼地为阿婆敷上医院特色院内制剂,一边敷一边轻声叮嘱:“阿婆,您一定要去做系统检查,可别硬扛着,把身体养好了才能享福啊!” 那几天,医疗队一户接着一户走访,他们的足迹印在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上,将健康与关怀送进了每一扇家门。

图片

 

 

  • 义诊现场,收获满满信任

 

“省城的专家来了!”8月18日,阿坝县人民医院专家诊室外,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藏族老人们早早地就赶来了,他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相互搀扶,只为能让省城的专家瞧一瞧困扰自己许久的病痛。

54岁的扎西达瓦也是其中一员。他的肩膀和手肘疼痛难忍,肩周炎和网球肘就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看着即将成熟的青稞,他急得直跺脚:“眼瞅着青稞要收了,我却干不了活,这一家老小可怎么过啊!” 医生们仔细地为他查体,认真地查看片子,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专注。用上八一骨科医院特色制剂后,扎西达瓦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21日上午,复诊的队伍排得老长,一眼望不到头。达瓦大叔拉着朋友急匆匆地赶来,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满脸兴奋地推荐:“就是他!敷了一次药,我的手就不痛了!太神奇了!” 此次义诊,医疗队共接诊患者百余人,免费发放的膏药、酒剂、中药敷药等药品,这些药品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更架起了医疗队与当地群众之间信任的桥梁。

 

 

  • 授人以渔,培育本土力量

 

医疗队深知,一时的帮扶只能解燃眉之急,培养本土医疗人才才是长久之计。8月19日,在县人民医院,“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 专题培训火热开展。培训现场,医疗队的专家们倾囊相授,他们一边进行理论讲解,一边亲自示范实操,还结合实际病例深入分析。基层医生们围在专家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要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像渴求知识的孩子一样积极提问,现场学习氛围热烈非凡。

王万垠主任和时刚医生更是多次开展教学查房。在病房里,他们结合典型病例,从病情分析到诊断逻辑,从治疗方案制定到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细致入微。他们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解答疑问,只为给当地留下一支技术过硬、能独当一面的 “带不走” 的医疗队伍。

 

 

  • 名医扎根,长效帮扶启航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在高原永久扎根,8月21日,“四川省名中医贺前松工作室” 在阿坝县人民医院及民族藏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仅是一块牌子,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承载着阿坝县百姓对健康的殷切期盼。

图片

名医工作站成立后,将定期有专家从成都奔赴阿坝,开展门诊、手术和教学工作。同时,“师带徒” 模式也将开启,本地青年医生将与专家结成对子,一对一地学习中医正骨手法、特色院内制剂应用、康复理疗等特色技术。未来,远程会诊平台也将搭建起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八一骨科医院的专家能实时为阿坝县提供影像解读、疑难病例讨论等技术支持。这意味着,即便相隔千里,阿坝县的患者也能享受到省城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当地医生也有了强大的 “后盾”,基层应对骨科疾病的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 党建引领,共绘健康蓝图

 

帮扶期间,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党委书记贺前松与阿坝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康忠分别代表双方党委,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这一纸协议,将两家医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双方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中,贺前松讲授的《扎实推进党建 “六大工程” 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双方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党建为纽带,凝聚力量,共同为阿坝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绘就健康新蓝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