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一张治疗痛经的好方
来源:经方弘医 2025-08-28 [中医临床]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经期及经期前后冲任气血的急剧变化有关。其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不外乎 “不通则痛” 和 “不荣则痛” 两大类。

常见的痛经证型有阳虚内寒、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两虚 、肾气亏损。

沪上蔡氏妇科第八代传人蔡小荪认为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自拟处方如下:

当归9克,川芎4.5克,白芍9克,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 ,丹参9克, 红花4.5克。 水煎服,日1剂,浓煎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各200ml。

服药时间: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

主治:痛经,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

方解:本方由四物汤加减而成,其中用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红花为强壮活血化瘀组合;制香附、延胡索为气中血药,理气调经止痛,以助血行,牛膝补肝肾活血化瘀,全方以活血行气为主,可使经血畅行,痛经则减。

【加减】

1、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寒从内生者加肉桂,姜炭、紫石英、鹿角胶;

2、小腹冷痛、绞痛,得热痛减,经色黯有块,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干姜、吴茱萸;

3、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受阻,经行不畅,乳房胀痛者加小茴香、乌药;

4、 素体湿热内蕴,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深红质稠有块,带下量多色黄,小便黄赤者加败酱草、红藤、金铃子、延胡索;

5、神疲乏力、小腹隐痛、喜揉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加党参、黄芪;

6、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者加杜仲、续断。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