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奔赴泰国的行囊里装着三件“宝贝”!他用中医药守护泰国民众健康~
作者:王泽烨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8-01 [医疗] [医疗资讯]
一包银针、半箱教材和一份文件,见证的不仅是他的坚守,更是中泰中医药文化交流的历程——

2007年,当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曹作军带着一包银针、半箱教材和一份文件踏上泰国土地,担任该院驻泰合作办事处主任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泰国的中医药缘分已悄然萌芽。

十八年间,曹作军行囊中的三件“宝贝”——银针治愈了数不清的病痛,教材培育了一代代本土中医生,文件见证了800平方米的中医诊所到3000平方米中医门诊的历程。中医药在泰国实现了从“替代医学”到体系化发展的跨越。

 

  • 一包银针 叩开信任之门

 

2007年曹作军初到泰国时,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只有一间800平方米的中医诊所,诊疗设备仅有血压计和体重仪,而十八年后,这间诊所已扩建至3000平方米,增设中医脑病康复区,成了当地民众争相求医的“中医地标”。是曹作军的到来,使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他行囊里的那包银针,叩开了泰国民众信任的“大门”。

多年前,曼谷一家公司的文书职员阿妮达在整理文件时,左眼不慎被锋利的A4纸划伤。本是一道看似轻微的伤口,却因后续合并感染,急性期未能及时痊愈,逐渐发展成溃疡性结膜炎。在泰国多家知名医院的眼科辗转治疗四年,病情始终未见好转,经人介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曹作军。

曹作军回忆她来诊时眼痒,眼干,疼痛,畏光流泪,有分泌物,视力也开始下降。

“针刺取右侧木穴、上白穴、制污穴,运动针,配合左侧温溜穴、中封穴。”曹作军回忆,第一次针刺以后患者就觉得眼痒眼痛症状减轻了大半,再配合中药攻补兼施,第一周祛邪为主,第二周扶正为本。针刺5次,服中药汤药两周,患者视力及眼部的多种不适等症状基本痊愈。

疫情期间,这包银针更成了当地患者的“定心针”。

2020年,曹作军带领团队在门诊用针灸配合汤药治疗300多例新冠轻症患者,一周内转阴率100%,无一人转为重症;8000多袋预防汤剂分发给600人次,让“治未病”理念深入泰国民众心中。基于此,泰国卫生部授予他“中医抗疫援助行动先进人物”。

如今,不仅有周边民众来中医门诊排队等候针药治疗,更有泰国政府官员定期来调理。银针起落间,串起的是泰国民众对健康的向往,织就的是比湄南河更绵长的信任纽带。

 

 

  • 半箱教材 用中医思维教学

 

曹作军带到泰国的半箱教材,远不止纸张的厚度。

他到泰国后,长期在庄甲盛皇家大学教授《针灸解剖学》《针灸学》《伤寒学》等多门中医课程。但学生们仍对“气”“阴阳”等概念的理解如同隔着迷雾。

图片

“刚到泰国时,拿着中文教材上课,很多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的理论,对于泰国学生来说很难弄明白其中的意思。”曹作军说,泰语里没有“气”的对应词,“阴阳”“湿热”对学生来说更是抽象。他索性从零开始编写教材。他编写《针灸解剖学》,将针灸学中的“解剖标志”一一用图画展示,并标注中文、英文。“在学习中医前,系统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医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曹作军看来,学中医,先得懂中医的“魂”,泰国学生最需要跨越的不是语言障碍,而是思维的鸿沟。

如今,在曹作军的推荐下,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选择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实习基地,更直观的感受中医药文化、理论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种细致的传承,很多“被中医治好病”的泰国学生立志从医。

曹作军推动泰国中医专业学生赴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工作,截至目前,累计交流培养硕士、博士600余人。曾经的学子正成为泰国本土中医临床的骨干。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亲手编写的教材里藏着的传承密码。

 

 

  • 一份文件 镌刻合作新篇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开展中医药合作的那份文件,一直见证着中泰中医药交流。

2001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冯丽华带着中医特色技术踏上泰国的土地,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泰国医疗界激起层层涟漪。

关键一步出现在2007年,随着承载着中医药交流合作意义的印章盖在合作文件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庄甲盛皇家大学的首个五年协议签署,曹作军等首批专家奔赴泰国。此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派出一批批临床、科研专家赴泰,开展中医临床带教、课程教学、科学研发等工作。

如今,这份文件见证了后续五年协议的续签,也见证了“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庄甲盛皇家大学)”从立项到成为东南亚中医药标杆的历程,更见证了这份合作赢得为中医药在泰国发展的无限可能。

2019年,泰国王室亲自为曹作军颁发国家级奖项“好人奖”,表彰他“用中医药守护泰国民众健康”。颁奖词里提到:“他带来的不仅是银针,更是跨越国界的善意。”

图片

十八载光阴流转,曹作军行囊里的三件“宝贝”早已超越了物件本身的意义。银针换了无数根,也治愈了数万患者。曹作军以中医诊疗—文化传播—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模式,将自己的医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泰国学生们。那份见证合作的文件早已从纸页变为鲜活的现实。

如今,银针仍在起落,教材仍在续写,合作文件落实新的承诺,曹作军的“行囊”仍在扩容,这是一位中医人对“让中医药惠及更多人”的持续作答。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